胃扭转为胃正常位置的固定机制障碍或其邻近器官病变导致胃移位,使胃本身沿不同轴向发生全胃或部分胃异常扭转致形态发生变换。本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干呕。急性胃扭转常需手术治疗,首先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重症患者可致死。由于胃扭转的快速诊断和现代治疗,急性胃扭转病死率已降至16%以下,慢性胃扭转的病死率为0~13%。
发病急,呈急性表现,该型多与胃解剖学异常有关,在诱因激发下起病。
慢性病程,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也可能有呕吐等表现,可以反复发作,多为继发性。
即胃绕肠系膜轴旋转、折叠,约占1/3。
即胃绕贲门至幽门的连线向上、向前旋转,占绝大多数,常与膈肌缺损合并存在,急性胃扭转多见于此型。
罕见,有上述两型的特点。
胃扭转是一种少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扭转发病常与先天性畸形、解剖学因素、急性胃肠疾病等有关。本病好发于胃下垂、食管裂孔疝、膈疝、膈膨出者。暴饮暴食、剧烈呕吐有时也会引起本病。
新生儿胃扭转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可能与小肠旋转不良有关,使胃脾韧带或胃结肠韧带松弛而致胃固定不良,多数可随婴儿生长发育而自行矫正。
成人胃扭转多数存在解剖学因素,在不同的诱因激发下而致病,胃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食管下端和幽门部的固定,肝胃韧带和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也对胃大小弯起了一定的固定作用。较大的食管裂孔疝、膈疝、膈膨出以及十二指肠降段,外侧腹膜过度松弛,使食管裂孔处的食管下端和幽门部不易固定。此外胃下垂和胃大小弯侧的韧带松弛或过长等,均是胃扭转发病的解剖学因素。
胃周围的病变,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等腹腔的感染会造成粘连,常会导致胃出现慢性的扭转,急性胃扩张或肿瘤会导致胃的重心变化,常促发急性胃扭转。
暴饮暴食、剧烈呕吐和胃的逆蠕动等,可以成为胃的位置突然改变的动力,故常是促发急性胃扭转的诱因。
该病多见于30~60岁之间的人群,男女性别无差异,15%~20%发生在儿童,多见于1岁以前,2/3为继发性胃扭转。
胃先天性畸形人群,如胃下垂、食管裂孔疝、膈疝、膈膨出者。
急性胃扭转典型的三联征包括突然发生的严重而短暂的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持续性的干呕,很少或无呕吐物,胃内难以插入胃管。慢性胃扭转多系部分扭转,也无梗阻,可无明显症状,或其症状较为轻微,类似溃疡病或慢性胆囊炎等慢性病变。本病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并发坏死、穿孔、溃疡等。
表现为突发、严重左上腹或左下胸部的疼痛,疼痛可能向背部、颈部、肩肝区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很快变成干呕。严重病例可出现Borchat三联征,上腹部胀痛、难以控制的干呕、胃管不能插入胃内。
慢性胃扭转较急性胃扭转更为常见,临床可无症状,常在钡剂或X线胸片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上腹不适,包括饱胀、畏食、气短、胸痛、反酸等,这些症状反复发作,常可自愈。
新生儿胃扭转临床表现为生后呕吐,吐后食欲良好,呕吐严重者可影响营养状况。
可因胃扭转后血管闭塞,胃壁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患者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细菌在坏死组织繁殖,炎症波及腹膜引发急性腹膜炎,查体可见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腹部压痛反跳痛等。
如胃壁缺血坏死,并发穿孔未经及时诊治,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及炎症因子入血,长生严重的中毒症状。患者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烦躁口渴,神志淡漠,将危及生命。
患者大量呕吐胃内容物,胃液大量丢失,如不及时行补液治疗,会引发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当有突然发生的严重而短暂的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持续性的干呕,很少或无呕吐物等胃扭转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可就诊于普外科,并做血常规、X线检查、X线钡餐造影、内镜检查检查明确诊断。胃扭转要与急性胃扩张等疾病进行鉴别。
患者出现突发腹痛、干呕、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如患者存在轻度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上腹部疼痛、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出现频繁吐奶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普通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一直持续存在吗?
疼痛的性质?
呕吐物性质是什么?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血常规一般无异常表现,当并发症出现时,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
X线检查是目前诊治该病最常用、简单而有效的诊断技术,胃扭转在X线检查中以慢性胃扭转较常见。
钡餐检查是诊断慢性胃扭转的重要方法,且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同时还能够确定患者的胃扭转类型以及方向和程度,有助于医生发现相关的病因与并发症。
内镜结合X线钡餐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胃扭转的内镜下特点为插镜至胃内有阻力感,注气后胃充盈不佳,难于寻找胃体或胃窦腔,胃黏膜正常位置改变,仔细检查可见胃体扭曲的皱折缝。
当病人出现上述临床特征而怀疑胃扭转时,X线检查往往可以帮助确诊。对于急性胃扭转,只要能想到本病,诊断多无困难。若试用插胃管来证实,则应缓慢地插入,不能强行,以免造成胃壁损伤或穿孔。慢性胃扭转因无完全性梗阻,其症状为非特异性,临床确诊较难。
胃扭转常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但下述疾病多为胃扭转的诱因或病因,因此可与胃扭转共同存在。
本病腹痛不严重,而以上腹胀为主,有恶心及频繁无力的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呕吐量大;可插入胃管并抽出大量的气体及液体。病人常有脱水及碱中毒征象。
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灼痛或烧灼感,伴有嗳气或呃逆。此病多发生于饭后1h内,可产生压迫症状如气急、心悸、咳嗽等。但有时可合并有胃扭转症状,X线钡餐检查有助于鉴别。
多发生老年病人,伴严重的心律失常,发作前有心悸、心绞痛等先兆,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可与胃扭转相鉴别。
上腹部疼痛较轻,腹部肿块多在上腹偏右近幽门处,呈结节状。通过X线征象或内镜检查可与胃扭转鉴别。
多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可呕吐宿食,呕吐物量较多,X线检查发现幽门梗阻,内镜检查可见溃疡及幽门梗阻。
非急性发作时,病人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及消化不良的症状,进油腻食物诱发。右季肋部有压痛,向右肩部放射,但无剧烈腹痛及恶心、干呕。可以顺利插入胃管,十二指肠引流及胆囊造影可有阳性发现。
病人多有腹部手术史,表现为突然阵发性腹痛,排气排便停止,呕吐物有粪臭味,全腹均有胀痛。可见肠型,肠鸣音早期亢进,晚期减弱,胃管能顺利插入,X线腹部透视可见肠腔呈梯形的液平。
胃扭转可通过短期治疗改善,新生儿胃扭转一般可以自行矫正,成人需要进行复位治疗,常用的复位方式有手法复位、钡餐透视下自动转体复位、胃镜复位、蹲立跳跃整复法。复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常用的术式有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新生儿胃扭转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可能与小肠旋转不良有关,使胃脾韧带或胃结肠韧带松弛而致胃固定不良。多数可随婴儿生长发育而自行矫正,成年人胃扭转的保守治疗主要有:
让患者服下300~500ml的钡剂,在医生指导下做相应的低头、弯腰、卧趴、推压、跳跃等动作改变体位恢复胃的正常状态。
患者服下300~500ml钡剂后,通过X线机床转体进行胃的复位。
胃镜进入胃腔时进行注气,通过胃的扩张将胃恢复到正常,保守治疗用于慢性的胃扭转,因为急性的胃扭转如果有穿孔或其他症状,保守治疗的钡剂或胃镜则会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吞服多量钡剂后,令患者做下蹲和立起跳跃,也可辅以用手拍击或推压腹部。此法对轻度部分性胃扭转的整复有一定效果。
急性胃扭转常需手术治疗,首先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病人若伴有呕吐、干呕、振水音或X线检查证明有胃扩张,则应插鼻胃管减压,减压术是防止胃扭转复发的唯一手段。
本病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
胃扭转的手术治疗目的是复位、固定、消除诱因和预防复发。术中应仔细查找引起胃扭转的原因,如因粘连引起则应分离之,因胃溃疡引起则应行胃大部切除,因胃肿瘤引起则行胃癌根治术,因膈疝、内疝等引起则应在复位、固定后行疝修补术,如果已经存在胃壁坏死、穿孔则应视情况行胃穿孔修补、局部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因为只有解除扭转的病因才能彻底治愈胃扭转。主要有以下方式:
手术将胃的韧带和周围缝合固定,并将引起胃扭转的病因,如肿瘤、粘连等去除掉;
在患者腹部插入5~10mm的穿刺孔,然后往患者腹腔里注气,打出空腔,通过放入腹腔镜来操作,进行胃的复位。患者如果合并有胃穿孔则有可能造成伤口感染,因此手术中应注意保证术野的保护和切口的保护,术后对切口和腹腔进行冲洗。
胃扭转通过及时得当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患者可在治疗后每月复查一次。
新生儿胃扭转可以自愈,成人胃扭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胃扭转患者如果治疗及时,病情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胃扭转达到治疗目标后可一个月后复查一次。
为促进胃扭转恢复以及预防疾病进一步加重,需要在饮食上特别注意,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如减少进食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多食用优质蛋白等。
少吃一些油炸食品,因为这些食品非常难以消化,会使得肠胃负担加重,甚至是造成消化不良等,容易导致胃扭转的加剧。
少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对胃肠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胃扭转的恶化。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鸡肉等。能够加速胃扭转患者的康复。
规律饮食,因为规律的饮食可以使得胃部产生条件反射,到时候就会分泌出大量的胃液,对于消化非常有利。饮食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一日三餐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饭,这样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
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有效减轻肠胃负担,因为对食物咀嚼越充分胃肠道的负担就会越小。
胃扭转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规律的饮食,喝水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时间,积极补充维生素C。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者要明确可引起胃扭转的诱因,避免复发。
喝水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时间,早晨空肚子喝水和饭前一个小时的时候喝水最好,最好不要在吃饭之后喝水,因为那样会影响食物的吸收。
一定要注意防止胃部受到寒冷刺激,这样可以避免胃部不舒适,甚至是导致胃扭转的发生;
积极补充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具有保护胃和增强胃抵抗力的作用,为了保证维生素C的摄入一定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引起胃扭转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即使在达到治疗的效果后,也要明确具体能引起胃扭转的诱因,避免再次出现胃扭转。
及早发现可导致胃扭转的解剖及病理性异常的因素,并且解除该类病因,注意可致发病的诱因,早发现、早治疗,平时注意防寒、避免刺激、补充维生素C。
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不吸烟,因为吸烟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4753点赞
[1]但汉容,翁涵,饶正伟.急性胃扭转1例[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8,30(06):388-389.
[2]赵国秀.慢性胃扭转镜下治疗的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04):83-84.
[3]胡麦果.超声对新生儿胃扭转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04):114-1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