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朗格汉斯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中恶行克隆性增生、临床表现多样的疾病,男多于女。本病是一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理过程相同但累及范围广的疾病,累及部位有骨、淋巴结、皮肤、肺、肝、脾、外阴、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确诊主要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化学疗法为主,部分患儿可治愈,部分患儿可死亡。
多系统多灶性病变,可累及骨组织、皮肤、淋巴结、肝、脾等。
单系统多灶性病变,同一种系统内累及多个部位,多为骨组织。
累及单一器官,如颅骨、椎骨、肺等。
表现为全身散在性皮疹、红斑和结节,经数月后皮疹可陆续消退,一年内痊愈。
有1个脏器/系统受累(单病灶或多病灶),单病灶或多病灶(>1个)骨骼受累;皮肤受累;淋巴结受累(不是其他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损害的引流淋巴结);肺受累;下丘脑、垂体/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其他(甲状腺、胸腺等受累)。
有≥2个脏器/系统受累,伴或不伴“危险器官”受累。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中“危险器官”的定义是指,能使死亡的风险和神经退行性变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主要引起死亡的器官是骨髓。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因子升高、克隆化细胞增生、人疱疹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和肿瘤患者。
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免疫活性,当接触外界抗原时,它从表皮迁移到淋巴系统内,激活T细胞,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表达。有研究认为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对外来未知抗原的过度反应而造成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免疫紊乱引起的细胞因子扩增风暴可能是造成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多系统损害的原因。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BRAF基因突变在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发现,强烈支持该病为髓源性组织细胞肿瘤样增生性疾病,因此更倾向于肿瘤增生性病变。但是,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细胞中的DNA含量并没有增加或减少,染色体核型至今亦未发现异常。
目前已有少数研究在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变中发现了人类疱疹病毒-6的存在。
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儿童发病率为2~10/百万,年龄<10岁的患儿占75%,以1~3岁的儿童最常见,男孩是女孩的3倍。
1~3岁的儿童最易发病。
肿瘤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可引起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由于受累器官、部位及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年龄越小,病情越重,随年龄增长而病变越局限,症状也越轻。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骨、皮肤、淋巴结、肝脏、脾脏、肺、中枢神经系统。
最易累及颅骨、股骨、颌骨、盆骨、肋骨、脊柱等处,最早、最常见为颅骨缺损。患者可能无症状,也可能为骨局部的疼痛伴肿胀、伴或不伴关节活动度降低,可能还会出现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症状。
皮肤黏膜损害可为首发或唯一症状,多分布于躯干、头皮发际部,四肢较少。表现为红色或棕黄色斑丘疹,继而呈出血性,亦可呈湿疹样、脂溢性皮疹,以后结痂,脱痂后留有白斑或色素沉着。各期皮疹可同时存在,常成批发生。
肝、脾中重度肿大,脾肿大较为明显,肝功能异常和黄疸。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质软,可相互粘连,亦可有压迫局部组织而引起相应局部刺激症状。
常有咳嗽、气促、呼吸窘迫等,但肺部体征不明显,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征性改变。首先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如囊肿和结节;进展至肺实质时可能出现肺大泡或自发性气胸。
为侵犯下丘脑垂体轴引起尿崩症,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多发病灶者可伴有发热、厌食、体重减轻等。
累及肺脏时,严重可出现喘憋症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颈椎破坏导致脊髓压迫。
骨骼破坏有时导致病理性骨折。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出现自发性气胸,表现为突发一侧胸痛。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在发病初期,症状隐匿且临床表现多变,当发现患儿出现红色丘疹,累及多部位及器官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儿情况进行相应检查,准确诊断、规范化治疗提高患儿生存率。此外该疾病还应与幼年性换色肉芽肿、朗格汉斯细胞肉瘤等疾病相鉴别。
患儿头皮发际部、颈部出现淡红色丘疹,脱痂后遗留白斑,此时需及时就医。
患儿头部疼痛、肿胀,或出现病理性骨折时,及时就医。
出现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时,及时就医。
若患儿出现突然呼吸困难、一侧胸部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于儿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自发性气胸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胸外科等。
目前有什么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有没有出现皮疹、骨痛,具体有什么表现?
有没有在其他医院就诊?
做过什么检查?
服用过什么药物?
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患儿是否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是否出现改变。
通过检查观察患者骨骼系统受累的病变部位是否呈现虫蚀样改变。了解脊柱改变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漂浮齿征象。
肺部是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通过CT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肺部是否存在毛玻璃状改变,婴幼儿常见胸腺肿大。
对累及中枢神经软组织损害的诊断更为准确。
对肝脾受累及包块性质的检查有重要意义,可在彩超引导下行病灶穿刺活检。
该检查可观察到患儿的全身骨骼,对于完整显示病变骨骼具有优势。
对于有血常规改变者或怀疑有骨髓侵犯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对分型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皮疹压片和病灶活体组织检查发现朗格汉斯细胞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肝肾功能检查异常提示预后不良,肝功能检查包括SAST、SALT、碱性磷酸酶和血胆红素增高、血浆蛋白减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等。肾功能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酐、尿渗透压等,如有尿崩症症状还应检测尿相对密度和限水试验。
常规免疫学检查多正常,T细胞亚群检查T4、T8均可减少,可有补体C3降低。
通过检查观察病变组织是否存在Langerhans巨细胞,胞浆中是否有分散的细胞器,以及称为Langerhans颗粒或Birbeck颗粒的特殊细胞器,可以支持本病的诊断。
凡原因不明的发热、皮疹、贫血、耳溢脓、反复肺部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眼球凸出、尿崩、颅骨缺损、头皮肿物等均应考虑本病。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和病理三方面。
压片、皮肤活体组织检查、淋巴结、肿物穿刺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光镜发现典型朗格汉斯细胞浸润。
初诊的基础上以下4项中≥2项指标阳性。
ATP酶阳性.
CD31/S-100阳性表达。
α-D甘露糖酶试验阳性。
花生凝集素结合试验阳性。
在光镜检查的初诊基础上,以下3项中≥1项指标阳性,即langerin阳性、CD1a抗原阳性、电镜检查发现病变细胞内含Birbeck颗粒。
好发于幼儿,头颈部或躯干部多见,皮肤出现小结节,镜下见结节内大量胞浆淡染及泡沫状组织细胞,并有丰富的Touton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68和Lysozyme阳性,S-100及CD1a阴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可以鉴别两种疾病,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S-100蛋白染色以及CD1a为阳性,这一点与本病不同。
该病细胞异型性更加显著,核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30~60个/10HP,病灶背景中偶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分辨两种疾病。
Erdheim-Chester病是另一种原因不明的“组织细胞增生症”,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骨和肺,其组织细胞S-100灶状阳性,Langerin及CD1a阴性,且电镜下缺乏Birbeck颗粒。而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in及CD1a阴性皆为阳性,电镜下可以看到明显的Birbeck颗粒。
Kimura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地方性疾病,主要见于中国、日本等国家,表现为头颈部皮下组织或大唾液腺包块,常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为该病唯一表现;镜下受累淋巴结生发中心常有明显的血管增生并包含多核细胞、间质纤维化和蛋白性物质沉积,周围见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通过电镜检查可以明确发现两种疾病差异,以此鉴别。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可以治愈,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出血以及贫血。
应用磺胺甲噁唑预防卡肺猪囊尾蚴病及积极控制感染,特别是中耳炎。如合并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应及时给氧并需监护。对尿崩症患者应给加压素治疗。此外应注意预防出血、纠正贫血。
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危重病例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急性症状消失后改为口服。
长春碱与泼尼松合用,若应用上述药物4~6周后效果不明显,可加用依托泊苷静滴。亦可采用巯嘌呤口服,甲氨蝶呤口服或静脉注射。有些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可有反复或发生新的病状,应该换其他药物,如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等。
病变局限的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应采取手术刮除或切除。
放射治疗适用于孤立的骨骼病变,尤以手术刮除有困难的部位,如眼眶周围、颌骨、乳突或负重后易发生骨折和神经损伤的脊椎等部位,以及早期的垂体病变。一般照射量为4~6Gy(400~600cGy),照射后3~4个月骨骼缺损即可恢复。一般认为尿崩症出现时间较久(如6个月以上),放射治疗大多无效。皮肤病变对放疗亦不敏感。
本病预后与发病年龄、受累器官多少、器官功能损害及初期治疗反应有关。年龄越小,受累器官越多,预后越差;年龄>5岁,单纯骨损害多可自愈;肺、肝、脾、骨髓等受侵犯且对初期治疗反应差者预后不良。痊愈患儿中少数可有尿崩症、智能低下、发育迟缓、领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本病可以治愈,但有复发可能。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5年生存率仅为30%~60%,且较易复发。
少数患儿痊愈后可有尿崩症、智能低下、发育迟缓、领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应长期随访,一年左右进行复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危及生命。复诊时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及易受累部位检测。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日常饮食并无特殊注意事项,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营养即可。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有无新发症状,家属应遵医嘱帮助患儿正确用药,注意患儿的安全防护,可延缓病情发展,有利于患儿恢复。
指导患儿按照医嘱正确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床旁安装护栏,以防患儿坠床。
术后应防止患儿乱动,以防伤口裂开。
保证充足睡眠,适宜运动。
每日测量患儿体温,注意有无发热;监测易受累部位,注意新发症状;对已受累部位,要注意病变的发展。
病变累及呼吸系统,可引起气促、喘憋、呼吸困难,应特别注意患儿有无这些症状发生,及时处理。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无特效预防措施。如出现不明原因皮疹、发热时应及时就医,肿瘤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注意本病的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皮疹、发热时,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严重化。
肿瘤患者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减少此病发生。
4415点赞
[1]王卫平.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2]张丽丽,刘玲,武强,安会波,李月红.15例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07):817-821.
[3]张振兴,袁晓军,谈珍,盛琦,张勤.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07):1259-1262.
[4]杨华.35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影像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04):1109-1114.
[5]杨静,曹俊,周小勇,陈柳青.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4,27(4):393-39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