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慢性、轻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由肉芽肿荚膜杆菌引起。此菌在感染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内表现为一卵圆行小体,称为杜诺凡小体,以肉芽组织增生性斑块为主征,好发于肛门、外阴处,形成无痛性溃疡,可自身接种,所致瘢痕及粘连可使尿道、阴道、肛门狭窄,可癌变及引起外生殖器残毁。
菜花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临床统计显示约占86.4%。菜花型腹股沟肉芽肿又根据其损害大小分为小菜花型和大菜花型。初始表现为顶端稍尖的丘疹,有的呈发芽状,后迅速增长,呈现指状突起,形同菜花。
角化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统计显示约占9.2%多发生在干燥皮肤上,损害特征大多数与寻常疣类似,少数损害类似脂溢性角化。
结节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统计显示约占3.3%。初始从小丘疹开始逐渐增大形成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赘生物,颜色呈淡红或接近皮肤黏膜色,极个别呈淡褐色或灰白色,边缘光滑,细看粗糙不平,表面有乳头状颗粒或毛刺状突起物。
丘疹型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临床统计显示约占32.4%初始表现为针尖大小丘疹成颗粒绿豆大小不等,颜色多呈淡红色,极少数呈淡褐色或灰白色,多发生于较干燥的皮肤。
腹股沟肉芽肿的主要病因是肉芽肿荚膜杆菌感染,多在贫困与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中流行,性交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该疾病的传播性强,且传播途径广,好发于性生活不洁、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不注意个人生活卫生的人,不讲卫生、精神受创、外伤伤害等因素均可诱发。
肉芽肿荚膜杆菌仅对人类有致病性,病原体在入侵部位首先形成一个进展缓慢的丘疹或皮下结节,以后形成溃疡,累及周围组织,病理基础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不勤洗衣物,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别人的泳衣、盆具等或者上厕所之后不洗手容易导致患此病。
由于某些因素,患者受到精神创伤,使身体的免疫力低下,病菌就比较容易入侵造成身体很多疾病的出现,例如腹股沟肉芽肿。
生殖器附近皮肤受到外伤伤害导致皮肤破损,容易造成腹股沟肉芽肿病毒进入伤口,造成病情的反复发作。
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2:1~3:1,以20~45岁性活跃年龄多见。该病的潜伏期8~84天不等,但多数发生于性接触后30天。
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也能借阴虱传播。
性生活不洁,性伴侣较多的人导致接触病菌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易感。
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被病菌入侵。
生活条件较差、不注意个人生活卫生的人接触病菌的可能性增加,更容易感染。
腹股沟肉芽肿好发于外生殖器,可出现丘疹性结节,容易出现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持续发展,可成为肉红色的肉芽组织,质地边缘呈滚圆状,触碰后易出血,甚至导致脓性分泌物,有恶臭味。本病还可以并发淋巴管阻塞、组织粘连、鳞状细胞癌、接触出血等。
腹股沟肉芽肿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典型症状。
菜花型腹股沟肉芽肿损害开始为顶端稍尖的丘疹,有的呈发芽状,丘疹发生后迅速增长。损害增大后常呈多数小的指状突起,形如菜花。菜花型腹股沟肉芽肿又根据其损害大小分为小菜花型和大菜花型。菜花型腹股沟肉芽肿可单个发生,也可发生多个,有些也可相互融合成较大团块。
角化型腹股沟肉芽肿多发生在干燥皮肤上,如男性阴茎体、根或阴囊等部位以及肛周。损害特征大多数与寻常疣类似,少数损害类似脂溢性角化。角化型腹股沟肉芽肿多数为单发,少数呈多发性,并且无明显融合倾向。
结节型腹股沟肉芽肿损害以小丘疹开始,逐渐增大,形成直径约1.5~2cm大小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赘生物。损害颜色呈淡红色或接近皮肤黏膜色,个别呈淡褐色或灰白色。损害边缘较为光滑,细看则粗糙不平,表面呈乳头状颗粒或见有毛刺状突起物。
丘疹型腹股沟肉芽肿损害开始为针尖大小丘疹,逐渐增长呈颗粒、绿豆、黄豆或蚕豆大小不等。损害颜色多呈淡红色,少数呈暗红色或呈淡褐色或色素沉着性,个别呈浸渍状灰白色。丘疹型腹股沟肉芽肿多发生于较干燥的皮肤黏膜处,如男性阴茎、包皮、龟头,女性会阴以及肛门周围皮肤等部位。
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全身性溃疡,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播散至全身其他部位,如面、口腔、胸、下腹及臀部的皮肤,也可播散到肝、结肠或附睾等脏器。
淋巴管阻塞:引起阴茎、女性外因等部位出现象皮肿。
组织粘连:尿道、阴道、肛门等变狭窄。
鳞状细胞癌:若溃疡和瘘管瘢痕等经久不愈,会引发鳞状细胞癌。
腹股沟肉芽肿的溃疡易发生接触出血,也有增加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当发现生殖器等临近部位出现硬结、溃疡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直镜镜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本病,但临床上该病注意与硬下疳、软下疳、生殖器疱疹进行区别。
发现自身有可疑症状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外生殖器出现溃疡,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腹股沟肉芽肿的患者,若出现广泛的纤维和瘢痕组织增生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
出现尿道狭窄等症状,可以去泌尿科。
出现肛门狭窄等症状,可以去肛肠科。
为什么来就诊?
溃疡是由于自发性的还是由于外伤引起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泌尿困难、外阴有明显溃疡或肉芽性组织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是否有规律性生活?有无多个性伴侣?
检查患者外生殖器是否存在结节、溃疡等皮损以及皮损的特点。可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通过显微镜检查患者的致病菌,对疾病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腹股沟肉芽肿的典型病理特征,明确诊断。
与疾病感染者性接触史者,性生活后8~84天内出现的初发外生殖器结节、特异性的边缘隆起以及牛肉红色无痛性肉芽肿溃疡应考虑本病可能,结合镀银染色可在病理组织切片中找到多诺万氏小体即可确诊本病。
潜伏期2~3周,常常是单发,溃疡表浅、整齐、洁净,一般3~5周内可自愈,不留瘢痕或仅轻微瘢痕,硬结期局部穿刺或切开取材,可检出苍白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可以此鉴别诊断。
潜伏期为2~5天,常多发,初发为直径0.5~1cm的炎性丘疹,局部充血、肿胀及剧痛。然后丘疹表面糜烂、破溃,形成浅在性溃疡,边缘不整齐,溃疡底部为糜烂组织,内有脓性或蜡样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可检出杜克雷嗜血链状杆菌,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潜伏期为1~4周,原发损害表现为外生殖器部的脓疱疹或溃疡,一般不疼痛,经过1~3周而消退,不残留瘢痕。此病所致的腹股沟病变为淋巴结化脓穿孔形成的多数痿管,病原体为衣原体,与位于腹股沟部位的腹股沟肉芽肿在形态上不同,故不难鉴别。
多发生于老年人,常伴有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损害为硬性肿块,环死后呈增殖性菜花状,易出血。组织病理检查易与腹股沟肉芽肿相鉴别。
腹股沟肉芽肿一般进行抗生素治疗,由于孕妇及儿童用药性较为特殊,所以针对不同人群有对应疗法,治疗的时间为三周或直至患病部位完全愈合。
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主要是复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或多西环素,其他可选择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红霉素或环丙沙星。抗生素的疗程至少3周,直至治愈。
如果溃疡对最初阶段的治疗无效,应加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
对妊娠妇女可考虑给予红霉素治疗。
HIV抗体阳性患者所患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方能愈合,并需要增加一种肠道外使用的氨基糖苷药物。
清洁损害表面,外涂红霉素,溃疡周围外涂保护泥膏,以免继发卫星状小溃疡。
如果发现只是比较表浅的脓肿现象,可以采取手术切开引流。根治性皮肤切除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目的是为了切除肉芽,抑制病情发展。
本病早期预后良好,按时服用抗生素,经过药物治疗损害可完全愈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后期因出现组织不规则破坏、瘢痕及畸形,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治愈后需要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一般情况下,腹股沟肉芽肿可以治好,但是因为它有一定的传播性,所以治疗要及时,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
只要不出现鳞状细胞癌,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治疗后需要及时到医院复查,通过显微镜检观察恢复情况,复查时间以每周一次为宜,如果药物治疗数天后,没有见好转的话,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期间要禁止性生活,以免导致交叉感染,注意个人卫生。
本病日常应食用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和能够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忌温热性、辛辣、刺激性、海鲜等食物。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皮肤黏膜,不利于皮肤疾病的恢复。
忌食海鲜等发物,食用海鲜不利于溃疡的治疗。
宜食用营养丰富、维生素A丰富以及可加强免疫机能的食物,如胡萝卜、牛奶等。
戒烟、戒酒,抽烟、饮酒都对康复不利,饮酒可促使本病复发,加重本病的症状,造成严重的危害。
患者应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病人及其性伴侣彻底治愈前应避免性接触或者可以使用安全套等间隔性工具。
预防疾病感染,尤其是夏天,气温高、出汗多,局部的搔抓很容易出现局部的感染,每天用清水清洗生殖器部位是必要的。
注意患病后预防感冒、着凉、劳累,以减少复发,最后要特别提醒,治疗期间禁房事。
复查时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看致病菌是否完全消除。
患者自身应保持身心愉悦和积极阳光的心态,家人应对其进行关怀。
避免与发作期腹股沟肉芽肿患者发生性接触。复发性腹股沟肉芽肿患者行性生活时应使用避孕套。
早期妊娠妇女患腹股沟肉芽肿最好中止妊娠,晚期妊娠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者宜做剖腹产。
如果确认孕妇患病,就应该积极治疗,以免传染胎儿,并根据孕妇的意见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家中有人患腹股沟肉芽肿时,患者的内衣、床单以及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用具可用煮沸或消毒液浸泡法消毒。夫妻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应该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腹股沟肉芽肿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日常应食用增加免疫力的食物,避免不洁性交或采取保护措施。
性生活混乱或性伴侣更换频繁的人应定期体检,若皮肤出现丘疹、硬结、溃疡等症状时要引起高度注意,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诊治。
提倡安全的性行为,避免非婚性行为,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减少和预防腹股沟肉芽肿等性传播疾病。
注意贴身衣物的卫生,勤换洗内衣裤,清洗内衣裤时可以用热水进行烫洗后,放到阳光下晾晒。
进行日常锻炼,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重。
4323点赞
[1]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2017.
[2]潘力,崔丽,李艳茹,田歆.腹股沟肉芽肿的超微结构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8(04):316-318.
[3]龚匡隆.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的实验室诊断[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04):233-234.
[4]张丽芹.现代临床皮肤性病治疗实践[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386.
[5]孙自学.男科病诊疗与康复[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716-71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