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瘤病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一组良性疾病,多发生于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处,其生物学特性介于一般良性纤维瘤与纤维肉瘤之间,倾向于浸润性生长。临床上起病隐匿,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肿块,日久后逐渐出现疼痛,患者的症状与病灶大小有密切关系,即病灶越大,症状越明显。本病在临床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处理该疾病,通常进行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这种类型的纤维瘤主要发生在患者的躯干和胳膊上面的真皮层下面,经常是因为受到外伤或者自己抓绕之后出现的小丘疹,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变成了黄色的纤维瘤。如果瘤体直径超过1cm,建议择期手术切除。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也是位于真皮层,它是突出皮肤表面的一种肿瘤,并且界限非常清楚,外观需要与瘢痕疙瘩相鉴别,主要见于躯干之上,恶变后的恶性细胞会在血液中转移,需尽早切除。
腹壁肌肉因外伤或产伤后修复性增生所成、无明显包膜、宜手术切除。
该类型主要发生于肩、上臂、胸壁以及背部,儿童常常发生于四肢,通常预后较差。
此种类型多发生于育龄女性,位置较浅,一般在患者绝经后可自行消退,且该类型纤维瘤病复发率较低,可以根除。
该类型可有家族遗传性,通常肠系膜纤维瘤病发病率较低。
纤维瘤病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纤维组织聚集有关,形成肿块可能是环境的影响,以及遗传因素、情绪的波动、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纤维瘤的发病原因有许多种,首先此病跟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不同人身体内所含有的DNA是不相同的,所以纤维瘤的形成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也是引发纤维瘤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在青春发育期、哺乳期、孕期更容易长出纤维瘤。在腹壁纤维瘤病中,以妊娠期和妊娠后女性多发此病,部分患者绝经后,肿瘤会自行消失。
人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和烦躁的状态下,也可能导致人体内部发生变化,乳腺纤维瘤也更容易形成。
很多人之所以会长出纤维瘤,跟身体出现外伤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外伤恢复的过程当中,皮肤表面可能出现纤维瘤。
纤维瘤病的男女比例约为1:1.71,常见于青春期至40岁,高峰集中于25~35岁,极少见于小儿。纤维瘤病42.31%分布于华北地区,33.23%分布于华东地区。病灶绝大多数位于四肢,其中2/3以上位于下肢,上肢以肩部较多见。肿瘤常单发,但仍有10%~15%患者为多发病灶,且多集中于同一肢体,少数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
中青年女性、经常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易发、雌激素水平过高的人、饮食习惯,作息规律不健康、持续承受较大的压力人易引发此病。
纤维瘤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患病,包括婴儿和老年人。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腹外纤维瘤病、腹壁纤维瘤病、腹腔和肠系膜纤维瘤病,所以表现症状也不一样,但大多都伴有微痛感。
此类型多发于肩部和上臂、胸壁和背部以及大腿和前臂。一般情况下是微痛感或有无痛肿物,只是偶然情况下被发现;且少数病变可影响患者的关节活动,使关节活动收到限制。
此病多起自于腹壁的机械膜结构,好发于育龄女性,继发于妊娠期及妊娠后。肿瘤多位于腹直肌鞘内或切口瘢痕内。肿物一般缓慢生长,所以无明显症状,但肿物增大时可被触及。
此种纤维瘤病常起源于盆腔和肠系膜,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肿物,有时伴轻微腹部疼痛。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细菌性感染。
发性骨纤维肉瘤,常继发于原有骨病,如畸形性骨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动脉瘤样骨囊肿、慢性骨髓炎、复发的骨巨细胞瘤等。
软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发生于髓腔者为中心型,发生于骨膜者为骨膜型,另有少数可发生于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与骨盆,也可见于椎骨、骶骨、锁骨、肩胛骨和足骨。继发性软骨肉瘤可由软骨瘤、骨软骨瘤恶变而来。
如果患者发现无痛或者微痛的肿物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相应影像学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同时纤维瘤病还需要与Pinkus纤维上皮瘤进行鉴别。
患者如果发现四肢或躯干出现无痛或微痛的肿物,此时应及时就医。
当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疼痛加重以及麻木、关节活动受限、恶心、腹部肿胀等状况时,应立即就医。
出现急剧性剧烈的腹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或许提示纤维瘤病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危险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患者应该去肿瘤科或者急诊科就医。
发现肿瘤出现多久了?
目前肿瘤有多大?
目前身上是否出现微痛或无痛肿物的症状?
既往有无类似的病史?
之前做过哪些检查,有没有定期体检?
用作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可随意变动受检部位作多方面的观察。
CT检查对肿瘤的检查效果较好,通过该检查可以明确肿瘤分布及位置。
通过B超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形态。
通过穿刺活检,对纤维瘤进行病理分析,以判断性质,指导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在通过进一步检查,综合确诊,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三点来判断。
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好发于肩胛部、股部和臂部,则多见于男性。
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不适感,生长缓慢,开形状不规则或呈椭圆形,直径从数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肿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坚韧如橡皮。
其增生的细胞间具有数量不等的胶原存在,缺乏恶性细胞的特征,核分裂象极少或缺如,呈浸润性的生长方式。在病变边缘的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这是基底细胞上皮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比较罕见,好发于成人的腰背下部,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圆顶形,质硬,肉色、淡红色或棕色,表面光滑,生长缓慢,一般无侵袭行为。可溃烂形成溃疡。临床上类似纤维瘤,但病理学上易鉴别,Pinkus纤维上皮瘤的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纤维瘤为梭形细胞。
纤维瘤病的患者多数选择手术治疗,只有极少数病例因其局部的侵袭性而被迫截肢,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和放化治疗,放化治疗疗对病情的局部控制可能有效,保守手术后可用。
三苯氧胺又称他莫昔芬,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临床治疗乳腺癌,有效率一般在30%作用,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疗效较好(49%),阴性患者疗效差(7%)。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均可使用,而绝经后和60岁以上的人较绝经前和年轻患者的效果为好。从病灶部位来看,皮肤、淋巴结和软组织的疗效好,骨和内脏转移的效果差。
人参皂苷是一种固醇类化合物,三萜皂苷,主要存在于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被视为是人参中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3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抑制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及其信号的传导途径,抑制血管外基质降解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
干扰素已被应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以阻止疾病的迅速发展。作为另一个可治疗肿瘤的全身性药物,与对其他疾病的作用相似,但干扰素对应纤维素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首选及时而彻底的手术切除,其中包括受累组织周边较宽的区域,有时还需要将受累的整块肌肉切除。
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
临床多采用全身治疗或局部灌注化疗,通过使用化疗方式起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孕妇或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患者也会患此病,因此雌性激素水平可能与本病发生相关。故此,在纤维瘤病的治疗中,可运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内分泌治疗,同时注意血脂、肝功能、子宫内膜厚度的监测。
纤维瘤病为良性病变,治愈率高,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通常也不会恶变,也不会影响寿命,无后遗症,预后良好,但仍需提高警惕定期到医院复查。
此病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纤维瘤患者如果治疗及时,注意日常休息和饮食,一般不会影响其自然寿命。
纤维瘤病即使通过手术治疗后也有可能复发,因此术后按时复查非常有必要。纤维瘤经过手术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如果复发需尽快去医院复查。
饮食对于纤维瘤病并无特殊治疗作用,患者仅需要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营养即可。
纤维瘤病的患者在手术后还没有自理能力的时候,家属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术后患者体温可略有升高,这是正常的,轻微的发热也可以自行消退,同时应该注意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按时清理伤口以防感染。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受凉。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舒畅。
衣服、被褥应勤洗,勤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沾染的病菌。
纤维瘤病一般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病理形成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在平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可起到保健预防的作用。
定期体检,纤维瘤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应每年到医院进行妇科体检,预防该病的发生。
纤维瘤病有一定遗传性,如果家族中存在家族性先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CT检查,预防该病发生。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戒烟、限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4541点赞
[1]马冬捷,张志庸,李单青.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治进展[J].北京医学,2015(3):272-275.
[2]王世强,张莉,李斌等.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治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7(1).
[3]张志刚,叶斌,余永国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阴蒂肥大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8,36(12):924.
[4]刘啸峰,丁玉芹,何德明等.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排螺旋CT和MRI诊断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2):238-24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