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是指心房多个部位异常激动产生的心动过速,是一种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可发病于成人及儿童,成人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缺血、慢性肺病、严重的心衰等,都可能会引发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成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儿童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基础心脏病可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病等。治疗方案以治疗基础疾病,去除诱因,对症治疗,儿童患者多可治愈。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成年人患病和儿童患病的病因不同,成年人病因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儿童患病的病因主要为发育不健全及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病等。
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
心力衰竭的缺氧和血中肾上腺素水平高可能是促发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洋地黄中毒者可诱发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电解质紊乱,如出现低血钾、心脏瓣膜病、败血症、糖尿病、二尖瓣脱垂等可加重病情。
婴幼儿心脏的传导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随着患儿发育完善,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多可治愈。
新生儿期感染柯萨奇病毒后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房性心动过速。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病等也可导致儿童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对于成年患者,大型的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低血钾、肺栓塞、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败血症、糖尿病、二尖瓣脱垂等感染、代谢紊乱等可能诱发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对于儿童患者,病毒性心肌炎、上呼吸感染等可能诱发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成人多见于于65岁以上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儿童发病多因为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或者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病等,目前暂无具体统计学数据。
患有慢心力衰竭,正在服用洋地黄制剂的成年人:洋地黄可以增强人的心室收缩,因此使用不当有可能会造成心动过速的发生。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先心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血流或者其他方面的不足出现心动过速的现象。
心脏传导系统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的传导系统尚未完善,所以容易出现房性心动过速现象。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炎会导致患者心脏增厚、跳动加快。
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AT)的症状表现不同。成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有时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交替出现。儿童患者大多数同时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症状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如咳嗽、气急、鼻煽、烦躁等。体检可发现明显的心率补气、心音低钝以及肺部啰音等。
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原发病,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多在100次/分钟以上。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AT)的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但常持续至2周内停止,或变为窦性心律或变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经常反复。有时心电图显示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交替出现。
临床特点与成人患者有所不同,发病年龄大多在7个月以下。大多数患儿同时合并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为咳嗽、气急、鼻煽、烦躁、呻吟、面色苍白。其他症状有呕吐、惊跳、晕厥等。体检有明显的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肺部啰音等,一般无心力衰竭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明显。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多持续时间较长,但多数能在1~4个月内自行消失。心电图显示除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外多数有短暂的心房扑动,而心房颤动发生甚少,预后好,病死率低。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其心脏的节律规律的波动变成不规则的搏动,可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会出现黑蒙、头晕、头痛等现场,心脏跳动频率为360-600次/分。
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心功能,导致心力衰竭,可能会出现劳累后的呼吸困难或者肺部可闻及湿啰音等症状。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及早干预处理很重要。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正在服用洋地黄制剂的成年人,要注意定期复查,日常监测心率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早产儿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病等的高危儿童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如果儿童出现咳嗽、气急、鼻煽、烦躁、呻吟、面色苍白等症状也要及时就医检查。
成年患者出现心率增快,多在100次/分钟以上应及时就医。
儿童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如咳嗽、气急、烦躁等应及时就医。
对于高危人群,包括成年人及儿童,应定期监测心电图情况,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优先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儿童患者可以心血管内科联合儿科就诊。
突然发作的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可在急诊科就诊。
在家测过心跳吗,每分钟多少下?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心悸、头晕、胸闷、喘憋、乏力等)
儿童患者是否有咳嗽、气急、鼻煽、烦躁、呻吟、面色苍白等症状?
如何出现症状的,有什么诱因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成人:慢性肺部疾病、代谢或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过量等;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风湿热等)
患儿出生体重,是否早产?
患儿近期是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可直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
记录24小时的心脏活动情况,加大对异常心率的捕捉。
明确心脏的大小、结构是否异常,以及评估心脏功能。
在跑步机或者是固定自行车上进行锻炼,并检测心脏活动。
明确血脂、血B型钠尿肽,评估心力衰竭程度。
可以通过该检查来观察患者心力传导路线是否正常,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传导阻滞的情况。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表现可明确诊断。
烦躁、呻吟、面色苍白、四肢冷,重者可有休克发生。
听诊有明显心律不齐、心音低钝。
心室率不快者可仅有心悸或无任何症状。
在同一导联上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态的P′波,P′波清楚可见。
房内传导或房室结传导延缓,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腺苷不能终止心动过速,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是可以通过该药品治疗的。
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出现房室结传导阻常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约50%的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基础疾病和去除诱因,肺部疾病患者给予氧疗,控制感染。对心率快者可选用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等控制心率,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一般经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随着基础疾病的好转,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亦可恢复为窦性心律。
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和维拉帕米(异搏定)能抑制房内异位兴奋灶、减慢房室传导,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AT)患者的心室率减慢,并可使其转为窦性心律。支气管哮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维拉帕米治疗,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部分患者可转复为窦性心律。需要注意此药有降低血压、加重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硫酸镁及钾盐治疗,部分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对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均无明显疗效。但对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必须立即停用洋地黄。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病患者,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术,以消除异常的心律失常。
在进行房室结射频消融后,存在持续性的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并且存在由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考虑安装心室永久起搏器,以改善心肺功能。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预后与原发疾病有关,儿童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病死率低,老年人及本身有其他重症患者预后差。
因原发病及伴随的心力衰竭等,老人及重症患者病死率高。儿童患者,如因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完全或心肌炎等原因导致,心脏结构正常的,预后好,部分可治愈。
儿童患者预后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成人积极控制可改善生存,如伴随严重的原发病或心力衰竭等,病死率高,具体存活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建议3~6个月复查,一旦发现心率加快,出现心悸、气短或呼吸道感染等迹象,及时就诊。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注意营养均衡。老年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避免摄入油炸、煎烤、腌制类食品,宜少量多餐。儿童患者根据年龄选择母乳喂养等,保证营养满足患儿生长发育所需。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日常护理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生活要有规律,不熬夜,适量运动。保持居室环境清新整洁,按时通风,及时添减衣物,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生活规律,注意避免劳累。
注意保暖,适当锻炼,提高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心率及基础疾病的情况,发现心率加快,并伴有心悸、烦躁、气短时及时就医。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容易并发房扑、房颤,超过48小时的房扑、房颤导致脑栓塞的风险高,要注意及早干预防止血栓形成和脱落,并监测患者是否有脑栓塞的先兆表现。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可通过对成年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等以及儿童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各种先天性的心脏病等方式进行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消除诱发因素,严禁烟、酒。
对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应服药治疗,控制发作。
避免精神紧张、劳逸适度、起居有常、饮食适宜。
5019点赞
[1]刘德铭.心血管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上册[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巩雪,徐亮,陈守强.十二导联远程监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012(002):251-252.
[5]黄德嘉.心脏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3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