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挫裂伤多发生于车祸伤、坠落伤和跌伤,当头部受伤着力时,脑在颅腔内发生移动,脑表面与颅骨粗糙内面摩擦而致脑挫裂伤,其部位常发生在着力点下方和对冲部位。小儿脑实质较柔软,对外力的耐受性较强,婴幼儿蝶骨嵴尚未发育完全,颅底较平滑,故脑挫裂伤一般较成人轻。小儿脑挫裂伤并脑水肿多见,发生快,较成人重。
如患儿仅为单纯的脑实质损伤,而软脑膜未受到损害,则为脑挫伤。
如患儿除脑实质损伤外,软脑膜同时有所撕裂,则为脑裂伤。
由于脑挫裂伤常与脑实质损伤同在,故称为脑挫裂伤。
依据组织损伤范围可分为局灶性脑挫裂伤和广泛性脑挫裂伤。
儿童未成熟的脑组织容易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而产生病理改变。而且小儿脑挫裂伤多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部位和对冲部位,以前颅窝底眶顶和颞叶前端多见其主要是在加速或减速性损伤中脑组织移位与颅骨或颅底结构发生摩擦碰撞造成,还可能是静止的头部遭受外力冲击部位的挫伤或局部骨折引起的直接损伤。
发生损伤区域脑白质的广泛裂伤,白质的撕裂形成许多小的裂口和不规则腔隙,多见于额叶眶区和颞叶。
如静止的头部突然遭受外力打击,可仅引起基底节区的损伤,而伴有明显的脑皮层损伤。
主要是儿童在坠落时脑组织的旋转运动,会导致大脑中动脉外侧穿支的牵拉、血管的移位,进而导致其供血的基底节区梗死缺血。
使患者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多,进而引起脑肿胀较明显,发生脑挫裂伤。
受到外界暴力者为婴幼儿期外的人群:其颅脑已基本发育成熟,颅骨柔韧弹性没有婴幼儿好,蛛网膜下腔狭窄不能完全限制脑组织的剧烈移动,所以对脑组织的碰撞力较重,进而引起小儿脑挫裂伤。
与成人相比,小儿脑挫裂伤的发生率较低。尸检统计表明,成人死于颅脑创伤者中约75%伴发明显的脑挫裂伤,而儿童仅40%左右,并且还是在年龄超过5岁的患儿,4岁以前的比例更低。
大龄儿童:5岁左右的儿童。
小儿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范围、程度有很大关系。临床表现多样,如处理不当往往影响预后,特别是低龄患儿,临床情况复杂,后遗症多,救治更为棘手。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头痛、癫痫发作、恶心、呕吐、脑膜刺激症状等。
脑挫裂伤除了大脑皮质的弥漫性挫伤以外,多合并有脑干网状结构的损伤。因此,意识障碍是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伤后多立即昏迷,由于损伤的程度和部位不同,昏迷的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数日,或迁延性昏迷。
依挫裂伤所在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当损伤位于额颞叶前部时,可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的缺失。若是皮质功能区受损,多于伤后立即出现相应肢体的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偏盲等。
脑挫裂伤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及脑肿胀,均可引起严重的头痛,性质多为胀痛或跳痛。患儿不能表述疼痛时,多表现为哭闹、烦躁、易激惹等。
小儿多在挫裂伤早期发生癫痫,一般于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内频繁发作,以全面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为主。主要是儿童脑皮层的抑制功能发育不完善,对损伤较敏感。
脑挫裂伤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刺激、颅内压的变化、脑脊液对四脑室底的冲击均可引起延髓呕吐中枢的兴奋,导致伤后立即出现频繁的喷射性呕吐,在小儿尤为常见。昏迷者可因误吸引起窒息或吸人性肺炎,频繁呕吐还可造成患儿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挫裂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硬膜,使患儿出现颈项强直、屈腿伸直试验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高热:在小儿脑挫裂伤时,体温升高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这与小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对损伤较为敏感及血性脑脊液刺激有关。
小儿脑挫裂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遗忘、脑疝等并发症。同时小儿脑挫裂伤可以和脑干损伤、视丘下部损伤、脑神经损伤、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也可以和躯体合并损伤同时发生。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术后颅内血肿、脑组织膨出、脑脊液漏、术后癫痫发作等情况。
小儿脑挫裂伤的治疗原则为尽早确诊,尽早解除脑组织受压。平时保持呼吸循环的稳定,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康复治疗。
小儿头部遭受外力撞击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尽早明确受损部位、范围、严重程度。
有头部外伤史,发现昏迷、恶心、呕吐、脑膜刺激症状等症状,高度怀疑小儿脑挫裂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小儿脑挫裂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继发性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等,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昏迷、恶心、呕吐、脑膜刺激症状等严重不适反应时,可到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头部是否受到过撞击?以什么方式?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症状等)
撞击后意识障碍持续了多久?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有所缓解?
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匀血性脑脊液,此点可与脑震荡相鉴别。腰穿还可测定颅内压及引流血性脑脊液,但对有颅高压的患者应列为禁忌。
有助于发现颅骨骨折,对了解致伤机制和判断伤情也有一定作用。
典型表现为低密度脑水肿区内出现多发散在的斑点状高密度小的出血灶,部分可融合形成小的脑内血块,周围水肿带明显。CT不但能对脑挫裂伤的部位程度及有无继发损伤作出精确判断,还可根据中线结构的移位及脑室的大小、形态对颅内压等高低作出间接估计。短期CT复查还有助于观察脑水肿的演变,或迟发性血肿的发生概率。因此,其是脑挫裂伤的首选辅助检查。
一般不作为急性颅脑损伤首选检查,但MRI对脑干中微小的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及早期的梗死灶,其显示优于CT检查。
有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伤后意识障碍深、持续时间较长,出现头痛、频繁呕吐,并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膜刺澈症状,腰穿有血性脑脊液,即可确诊脑挫裂伤。但常常需要结合CT等辅助检查来排除颅内血肿。
脑挫裂伤的昏迷时间较长,神经系统具有阳性体征,脑脊液呈血性。而脑震荡昏迷时间短,无神经系统阳性发现,且急诊CT扫描可以明确。
脑挫裂伤在发生后即刻昏迷,如不伴有其它损伤,症状和体征在伤后可逐渐好转,趋于稳定。而颅内血肿发生后可有"中间清醒期”,症状体征进行性恶化。CT或MRI可对两者作出明确的判断。但颅内血肿往往在严重脑挫裂伤的基础上出现,症状、体征互相重叠,临床鉴别较为困难。
小儿脑挫裂伤治疗强调尽早确诊、尽早解除脑组织受压,保持呼吸循环的稳定,还要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康复治疗。根据患儿脑挫裂伤的程度、一般状况及是否合并继发性脑损害,进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意识清楚的患儿可抬高床头15°~30°,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昏迷患儿应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误吸导致窒息。
对于轻型和中型脑挫裂伤的患儿,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神经反射的变化,防治脑肿胀及水肿。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复查CT,除外迟发性血肿形成。
液体出入量应保持平衡,在没有过多失钠的情况下,补充适量生理盐水即满足需要,过多可促进脑水肿。含糖液体补给时,应防止血糖过高以免加重脑缺血、缺氧损害及酸中毒。必要时应适量给胰岛素予以纠正,并按血糖测定值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严重小儿脑挫裂伤病人常因挣扎躁动、四肢强直、高热、抽搐而致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伤后早期就出现中枢性高热、频繁去脑强直、间脑发作或癲痫持续发作者,宜行冬眠降温及巴比妥治疗。
对延迟性昏迷的患儿,应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应及早气管切开,以便及时清理呼吸道分必物,减少气道阻力和死腔。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防治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
对于脑挫裂伤造成的中枢性高热、癫痫持续发作、头痛引发的躁动不安,必须给予及时处理。以防这些症状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水肿,引起继发性脑损害。所以临床上可采取冬眠亚低温治疗,帮助患儿度过外伤后早期脑水肿阶段。
脑挫裂伤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可致颅内压增高。尤其在小儿,由于其脑血管的自我调解能力不完善,在外伤的早期常因脑血管的麻痹扩张,而导致弥漫的血管源性脑肿胀。因此,对于有颅内压增高的患儿,有条件时应当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常规给予激素及脱水治疗。
早期采取肠外营养,可选用静脉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等。若病人于3~4天后仍不能进食时,可放置鼻饲管,给予流质饮食,维持每日热能及营养。
(1)胞二磷胆碱:应用胞二磷胆碱来促进脑细胞的复苏,调节下丘脑功能及改善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治疗小儿脑挫裂伤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2)精氨酸、谷氨酸:应用:精氨酸和谷氨酸来供给脑细胞能量及核糖、核酸合成的原料和辅酶,以改善脑细胞的代谢,促进其活化,从而促进小儿脑挫裂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小儿脑挫裂伤后一旦出现癫痫发作,应及时治疗,否则会加重大脑缺氧,可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如左乙拉西坦。左乙拉西坦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加用治疗。但需注意该药在现有的儿童临床研究资料中未显示对儿童的成长和青春期有影响。然而,在认知、智力、成长、内分泌功能、青春期和生育潜力的长期影响仍未知。
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比较严重的小儿脑挫裂伤引起的脑水肿,能够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代表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需注意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因扩容加重出血。
有继发性损害引起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大脑半球颅内血肿30ml以上,颞叶20ml以上、后颅窝10ml以上,中线偏移明显;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时或颅内压监护压力超过4.0kPa(30mmHg)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术;内、外减压术;骨瓣切除减压。
小儿脑挫裂伤后期并发脑积水时,应先行脑室引流待查明水原因后再给予相应处理。治疗严重广泛的脑挫裂伤、恶性颅内高压应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方法,从而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
小儿脑挫裂伤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多数脑挫裂伤的患儿预后良好。小儿脑组织虽然对损伤的反应较重,但其对挫裂伤的承受能力也较大,代偿能力强。因此伤后恢复较快,后遗症较成人少得多。
小儿脑挫裂伤能治愈,极少数患儿可遗留有外伤性癫痫、肢体的轻瘫等症状。
小儿脑挫裂伤经过积极治疗,且护理得当,则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小儿脑挫裂伤治疗结束后,应该追踪治疗,检查是否存在永久性功能障碍、遗忘、脑疝等并发症。而且具体复诊时间,需要依照病情,遵医嘱进行。
小儿脑挫裂伤患儿的饮食护理中目前无针对性宜忌,但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对疾病恢复有益处。建议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忌辛辣的食物为宜,既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又避免加重患儿肠胃负担。
忌辛辣食品,多食其易生燥热,会使患儿肠胃负担加重,不利于本病恢复。
宜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等。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例如橘子、橙子、奇异果、苹果、梨等,有助于抗氧化,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
小儿脑挫裂伤患儿护理主要针对肺部感染、癫痫、颅内高压等。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高低显著影响患儿生命质量,同时良好的护理质量对于预防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
小儿脑挫裂伤患儿应该恢复后,积极参与户外体育活动。并且通过饮食增强营养,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应该注意活动强度的控制,避免强度过大或剧烈运动。
癫痫患儿家属应掌握癫痫发作时的处理方法,即将患儿平放,头部向一侧偏移,清洁口鼻防止堵塞,促进呼吸道通畅,及时送医。同时患儿进食时应避免呛咳。
患儿家属应协助患儿进行必要的日常翻身、吸痰等常规护理,因为该举措在防止颅内压力方面效果理想。
小儿脑挫裂伤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颅内压力,家长可密切关注患儿瞳孔、神志、生命体征以及颅内压力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小儿脑挫裂伤并没有一些特殊的预防措施,此属于外伤后的改变。只有保护患儿不受外伤,才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小儿脑挫裂伤的情况。更多是预防脑挫裂伤的并发症的发生。
家长应注意看护,避免小儿攀爬高处。小儿玩耍时注意佩戴护具,防止出现头部外伤。
要保持患儿情绪的平稳,卧床休息,保持充分的睡眠,减少脑挫裂伤进一步加重的可能性。
要注意患儿的呼吸状态,减少痰液在肺内的聚集。定期活动双下肢,尤其是如果有偏瘫侧的肢体,要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4789点赞
[1]江载芳,申昆玲.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常荣芳.重度脑挫裂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129-1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