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是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它是皮肤经受压处的红斑样深层水肿,往往延迟至受压后30分钟至24小时内出现损害。水肿通常伴有瘙痒或疼痛,而且可持续数天,发作时伴有全身不适症状。皮损好发于身体受压部位,如掌、跖、臀、上背,少见于面部。本病病因不明,似有遗传因素。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的病因不明,似与遗传因素有关。
本病原因不明,主要与迟发相过敏反应有关,通常在皮肤受压后4~6小时后,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从而引起局部水肿,形成红斑风团。
局部皮肤受压容易诱发。
荨麻疹好发于女性,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约为2:1,但是在各种物理性荨麻疹中这一比例不同。比如在皮肤划痕症(dermographism)和寒冷性荨麻疹中,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而在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中却相反,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好发于过敏体质者,大部分青年人都易发,年龄分布在20~44岁,65%~80%的患者为女性。此外,有用药过敏过敏史或者是有此类家族病史的患者,也易发生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而长期卧床的患者也是此病的高发人群。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有时被归类为症状性皮肤划痕征的延迟形式,常常表现为皮肤持续受压后4~6小时出现的红斑性水肿。
主要表现为皮肤受压后4~6小时出现的红斑性水肿,但从刺激到出现症状的间隔可短达30分钟,长达24小时。较少情况下荨麻疹会伴有明显肿胀,诱发症状所需要的压力因人而异。患者常诉灼烧感和疼痛,伴或不伴有瘙痒,肿胀可持续数小时到数日,可能还伴有关节疼痛。穿紧身衣服(影响受压的部位)、长时间坐在坚硬的物体上(影响臀部)、长时间步行(影响足底和脚),或提着重物(影响双手手掌)等,通常会使迟发性压力性血管性水肿的患者出现症状。一些患者侧躺睡眠醒来时,与枕头紧贴的一侧面部会出现肿胀。
约半数患者有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多汗、眩晕、恶心、头痛、关节痛、疲劳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指持续6周或以上反复地出现荨麻疹(也称“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兼有。约半数CSU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常累及嘴唇、脸颊、眶周区域、四肢及生殖器。
皮肤或黏膜组织的一种自限性局灶性肿胀,血管性水肿可单独发生,也可伴有荨麻疹,或作为全身性过敏反应的表现之一而出现。
发生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的患者,若症状严重且未等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时,随症状的发展,患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并危及生命。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因此一旦出现该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短期内皮疹逐渐增多,建议及时就医。
皮疹长时间不消停,瘙痒或疼痛剧烈,建议立即就医。
出现畏寒、发热、多汗、眩晕、恶心、头痛、关节痛、疲劳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一般去皮肤科就诊。
皮疹长的部位以及时间?
目前有没有自觉症状?(如疼痛、瘙痒)
皮疹处有没有经过治疗?
有没有伴随症状?(如畏寒、发热、多汗、眩晕、恶心、头痛、关节痛、疲劳等症状)
将吊带悬10LB重物体在患者手臂上,持续20分钟,或者将5kg重的棍状物体横放在患者的前臂上20分钟。重量移除后,叮嘱患者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观察被压处皮肤的情况,延迟出现明显红斑性水肿即为阳性结果,患者在试验前数日内应避免使用抗组胺药。
疑为感染因素引起者可选择作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末梢血异性淋巴细胞、血原虫、尿常规及培养等检查。
根据病史及典型皮损即可作出诊断,如在身体受压部位,包括掌、跖、臀、上背、面部等,皮肤受压后4~6小时局部发生风团,皮损持续时间为8~12小时。
压力试验表现为延迟出现明显的红斑性水肿即为阳性结果,可明确诊断该病。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性皮炎,皮疹呈梭形,可有水疱,不易消退,往往持续5~7天才会好,而且消退后会有色素沉着。荨麻疹是成批出现,1~2小时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
血管性水肿为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部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只是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而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引起。
荨麻疹性血管炎是免疫介导的皮肤小血管发炎,也表现为荨麻疹皮疹,但是瘙痒不厉害,会疼痛,有的患者会伴有关节疼痛,而且24小时消不下去,消下去以后留紫色印记。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治疗原则为抗过敏和对症治疗,但应争取做到对因治疗。通常患者经过正规、及时的救治后,症状可缓解。但此病通常较难治愈,需要长期坚持。
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不仅有拮抗作用,而且可通过其反向激动剂的作用,用于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的治疗。
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拮抗剂,对于一些慢性荨麻疹而言,发病机制复杂,单纯抗组胺药不能控制。可根据病情同时加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并且雷尼替丁不会干扰肝脏的代谢,不和雄激素受体拮抗,降低了H2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曲尼司特能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阻止脱颗粒,从而抑制组胺和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对于慢性荨麻疹合并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有效。
如泼尼龙,每日足够剂量才能够控制严重的发作,但应注意避免长期应用。
局部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可以缓解瘙痒。
紫外线的光疗和光化学疗法,对患者的瘙痒有一定减轻作用。
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有一定疗效。
大多数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患者都可以通过治疗来控制疾病,但是完全缓解的概率并不太高。在三级医疗中心就诊的荨麻疹患者中,50%的仅有荨麻疹的患者在一年内痊愈,而20%的荨麻疹合并血管性水肿的患者,从发病起症状可持续出现二十多年。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可以治愈,但治愈率不高。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如无严重并发症,通常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患者一般一个月复诊一次。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患者饮食上不需要特殊忌口,如果明确有致敏食物,尽量不吃,例如海鲜、牛羊肉、坚果、牛奶等。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患者日常护理比较重要,如避免抓挠、不要热敷、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可以避免疾病加重,促进恢复。
注意避免搔抓,很多荨麻疹患者在患病的时候会出现瘙痒的症状,可能通常情况下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用手去抓,但其实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不要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患者注意观察有没有伴发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多汗、眩晕、恶心、头痛、关节痛、疲劳等,如果出现这些伴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对应的治疗。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预防的主要措施是让患者了解诱因,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皮肤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是预防的关键。
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皮带、紧身衣服等长时间压迫。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
4753点赞
[1]朱学骏,孙建方.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39-357.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2-74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