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多毛症是指应用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药物治疗疾病而发生的多毛症,可见毛发增多、增粗,原来无毛的部位也出现毛发,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相等,多毛好发于头、面、躯干和四肢,通常在停用可引起毛发生长旺盛的药物之后,患者多毛的症状即可缓解。
医源性多毛症的主要病因为应用促进毛发生长的药物治疗原发病,好发于长期服用氯甲苯噻嗪的儿童、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人群、患有结核、癫痫等疾病的人群,无确切诱发因素。
医源性多毛症的主要病因为应用各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具体如下:
癫痫患儿口服苯妥英钠2~3个月后可出现多毛,起初为四肢伸侧,逐渐扩延至躯干和面部,停药后多毛可消退,但也有持久不退者。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用链霉素治疗后也可发生医源性多毛症。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可发生多毛病。以前额、颞部、面颊两侧最明显,也可发生于手背及上肢伸侧,同时固有毛发(如眉、头发、全身毳毛)均浓密增粗,停药后经过数月可以消退。
可引起躯干和四肢的毳毛增长、变粗。
口服或注射补骨脂素并照射紫外线以治疗白癜风、银屑病等,可引起色素沉着和多毛。
本品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且能抑制胰脏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幼儿特发性低血糖症及胰岛细胞瘤引起的严重低血糖症。约半数儿童用药后可引起医源性多毛症,但成人用后不常见。
内服治疗高血压可引起医源性多毛症,现已不用。
外用也可引起多毛症,但由于只能短期应用,发生医源性多毛症的情况较少见。
大部分肾移植患者接受环孢素治疗后可发生多毛症,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应用此药后也可能会发生医源性多毛症。
医源性多毛症属临床常见病,尚无具体流行病学资料的发病率数据统计,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无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
医源性多毛症并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
严重低血糖的儿童服用氯甲苯噻嗪可引发医源性多毛症。
因病需要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引发机体出现毛发旺盛,停药后可减退。
患有结核的群体需要服用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癫痫的小儿则需要服用苯妥英钠,此两种药物在服用后均可引发医源性多毛症。
医源性多毛症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服药一段时间后身体的各部位出现毛发增长旺盛,不同药物引发的多毛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并发月经紊乱、停经、向心性肥胖等。
一般在半年到1年左右开始出现多毛,有少数药物在较短时间出现,由于药物不同,多毛部位亦有所不同,此种毛发比毳毛粗,但比终毛细,长可达3cm。
睾丸酮诱发雄激素依赖性多毛,有妇女长须,胸部及四肢伸侧体毛增粗变长等。
青霉素、链霉素及苯妥英钠可引起四肢及躯干多毛,后者并可诱发面部多毛。
环孢菌素多毛部主要在面部,特别是眉毛,背上部及上臂伸侧。
如补骨脂素引起多毛伴多毛部位的色素沉着。
有雄激素过多引发多毛的女性可出现性激素的异常,引发月经紊乱、停经。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还可引发向心性肥胖,出现皮脂增厚、皮肤紫纹等症状。
患者常因出现各部位的毛发增长旺盛而就诊于皮肤科,通过行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及病史问询,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诊为医源性多毛症,注意与妇女多毛症、营养不良引发的多毛等病相鉴别。
有原发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若同时出现原本毛发稀疏的位置毛发开始旺盛式,应注意及时就医。
患者皮肤的某些部位出现不明色素沉着时,应注意及时就医。
大多数患者就诊于皮肤科。
症状持续多久?
是否需要长期服药?服用何种药物?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是否患有皮肤病?
家中是否有人有类似症状?
通过视诊可以发现并记录毛发生长旺盛的具体部位,及毛发形态,与病史问询中患者所用的药物对应。通过对毛发的触诊可判断新生毛发的软硬程度以确定其性质。
通过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等检查,判断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
通过对患者体内性激素的水平的测定,尤其是睾酮水平的测定,判断多毛症的出现是否与性激素含量异常相关。
患者有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的历史,毛发增多一般在用药数月后发生。
临床表现多毛形态随药物而有所不同,睾丸酮诱发雄激素依赖性多毛,如妇女长须,胸部及四肢伸侧体毛增粗变长等,青、链霉素及苯妥英钠可引起四肢及躯干多毛,后者并可诱发面部多毛等。环抱菌引起的多毛部位主要在面部,特别是眉毛,背上部及上臂伸测,补骨脂素引起多毛伴色素沉着等。
符合以上情况即可确诊为医源性多毛症。
由体内雄性素异常增多所致。妇女多毛症的严重度和广泛性取决于雄性素的水平和毛囊对雄性素的遗传性反应能力,以及年龄的影响。可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异常与医源性多毛症鉴别。
儿童患病发生营养不良、肠病、吸收不良或严重感染引起的营养不良均可伴发全身性多毛。此类儿童无服药史,无其他原发病,可以此鉴别。
医源性多毛症患者主要为病因治疗,即适当调整引发多毛的药物的药量或停药,同时还需对已经产生的毛发进行各类脱毛方式的对症治疗,通常患者只需短期治疗,一般停用致病药物后患者病情即可缓解。
剃毛处理,主要在四肢部位,既简单又清洁。
对医源性多毛症的治疗首先应用病因治疗,应给予相应处理,可能时停用有关药物或用同效药物替代、切除肿瘤、消除炎症等治疗。
外用脱毛剂,可用含有硫化钡的外用脱毛剂脱毛。
本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可破坏毛囊,永久去除毛发,缺点是易后遗局部疤痕和引起痤疮样皮疹。
激光穿过皮肤表层到达毛发的根部毛囊,毛囊和毛干中丰富的黑色素吸收光能后,转化为破坏毛囊组织的热能,温度急剧升高,从而使毛发失去再生能力导致毛囊组织的破坏。
医源性多毛症患者通过停用致多毛的药物可以治愈,且一般不会危及生命,无后遗症,建议需要停药的患者遵医嘱定期进行原发病的复诊。
医源性多毛症患者可以通过停用致多毛的治疗原发病的药物而治愈。
医源性多毛症一般不会危及患者生命。
建议医源性多毛症患者在停用致多毛的原发病治疗药物后,遵医嘱定期进行原发病的复诊,根据原发病的病情和类型不同,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复诊的频次和项目。
医源性多毛的患者正常饮食即可,无特殊饮食宜忌。
医源性多毛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脱毛位置进行适当的皮肤护理,同时患有原发病的患者要遵医嘱定期随诊,要特别注意不要频繁的脱毛、拔毛。
患者日常应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睡眠,不熬夜。
在进行激光脱毛、剃毛等脱毛措施后,应注意对脱毛位置的皮肤进行护理。
医源性多毛症患者尽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持续不断的纠结出现机体多毛的情况,适当转移注意力,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
医源性多毛症患者切忌过于频繁的拔毛、脱毛,以免刺激毛发生长加快,同时注意使用脱毛膏时,如果出现皮肤过敏,要立即用清水冲净。
医源性多毛症的主要预防措施在于尽量规避引发多毛的药物,使用替代药物治疗,一般无早期筛查措施。
4965点赞
[1]顾伟程等编著.精编皮肤病学[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9:866.
[2]施慧著.施慧文集-医学卷[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06:59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