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脒类农药是广谱杀虫、杀螨剂,有杀虫脒、双甲脒和单甲脒等品种,其中单甲脒又是双甲脒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杀虫脒因其对人体的潜在致癌性,已在全世界停止生产,但至今仍有急性中毒致死病例发生。双甲脒和单甲脒仍在生产使用,屡有中毒报道。此类农药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及多脏器损害,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出血性膀胱炎和心血管功能紊乱。
甲脒类农药中毒的主要病因可能与在生产过程中引起中毒或者在喷洒农药过程中被人体经呼吸道吸收有关,该病好发于有甲脒类农药接触者、儿童误食。
在生产过程中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在杀虫药精制、出料和包装过程中,手套破损或衣服和口罩污染;也可因生产设备密闭不严,甲脒类农药"跑、冒、滴、漏"或污染手、皮肤及吸入中毒。
在使用过程中,施药人员喷洒时,药液污染皮肤或湿透衣服由皮肤吸收及吸人空气中甲脒类农药所致;配药时手沾染原液也可引起中毒。
故意吞服、误服、摄入甲脒类农药污染的水或食品。
甲脒类农药中毒临床较少见,常见于甲脒类农药接触者,目前暂无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
常见于有甲脒类农药接触者,如农民。
儿童误食甲脒类农药,容易发生甲脒类农药中毒。
甲脒类农药中毒患者开始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后期可能出现发绀以及泌尿、循环、消化等系统症状,还可能出现肺水肿、消化道出血、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开始有头昏,乏力、肌肉酸痛、肢体麻木及眩晕等,面色苍白、瞳孔不缩小,后出现视物模糊,步态不稳,肌肉震颤,甚则抽搐、嗜睡及昏迷等,其中以嗜睡比较突出,少数患者昏迷经治疗清醒后可出现幻觉、偏执等精神症状,但持续时间不长。
恶心,呕吐及厌食,经口中毒恶心、呕吐出现早而且明显,少数病例有上消化道出血,恢复期可有一过性肝功能损害。
主要为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紫绀),中度以上中毒常较明显。
主要为出血性膀胱炎,中度以上中毒者常于中毒后1~2天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剌激症状。
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中毒初期血压可升高,重症及晚期多有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口服中毒心肌损害相当常见,个别病例可发生心源性猝死。
多见呼吸浅而慢,少数严重中毒者有呼吸衰竭,个别病例尚发生肺水肿。
瞳孔扩大者较多,有些病例有低热,但中毒晚期体温多降低。手足心多汗但无全身大汗。妇女可致月经失调(经期或近经期),孕妇可造成流产。还有皮肤中毒症状,如有瘙痒、充血烧灼感等。
该农药的化学物结构与利度卡因相似,有类似利度卡因的麻醉作用和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也具有麻醉作用。较大剂量时可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使心率下降、射血分数减少,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并伴心肌缺血和各种心律紊乱的心电图表现,甚至呼吸暂停。急性中毒时心电图改变与中毒程度成正比,重症病人极易出现ST段和T波改变以及心律失常,致心血管功能衰竭。轻症者心电图上可见窦性心动过缓、低电压、ST段T波改变、Q-T间期延长和各种类型传导阻滞。严重者心电图上呈现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可因顽固性心源性休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死亡。
重度中毒者会出现血压下降、昏迷、呼吸和循环的衰竭。
甲脒类农药的代谢产物苯胺活性基团对膀胱黏膜的损害致出血性膀胱炎。
当患者出现嗜睡、抽搐、恶心、呕血等症状,同时自觉有甲脒类农药接触史应及时去急诊科就诊,做心肌酶谱、血常规检查来明确诊断,同时需要与其他类型农药中毒相鉴别。
当出现头昏,乏力、肌肉酸痛、肢体麻木及眩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恶心,呕吐及厌食、紫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昏迷、休克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应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症状从出现到到现在大概多长时间了?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史?
近期有无接触甲脒类农药?或近期有无食用被甲脒类农药污染的食物、饮用水?
一起工作或一起生活者有无出现类似症状?
了解心电图情况,是否出现甲脒类农药中毒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
了解心肌酶情况,有无出血、心肌缺血。
需要检测白细胞是否升高,目的是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以及血钾、血钠等情况。
根据甲脒类农药接触史,结合临床表现,如嗜睡、头晕、乏力、肌肉酸痛、肢体麻木、视物模糊、肌肉震颤、抽搐、口唇、四肢末端发绀、尿频、尿急、尿痛、恶心、呕吐、呕血等症状。
同时结合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常规、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颅脑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诊断甲脒类农药对人体有无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电解质紊乱、心肌损伤、血细胞损伤、脑组织损伤等。
甲脒类农药中毒一般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通过详细的问诊,一般均能明确诊断,应注意与其他种类的农药中毒相鉴别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以及患者家属提供农药的外包装可鉴别。
甲脒类农药中毒治疗包括急症治疗,如患者应尽快脱离现场,口服中毒者洗胃,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如尽快静脉输液以加速体内毒物排泄,进行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
以碱性液体清洗,皮肤污染用肥皂水洗后用温水冲洗,经口中毒用2%~4%碳酸氢钠液洗胃。
有胃出血者亦应洗胃,可于洗胃液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100ml加人4 ~8mg),降低洗胃液的温度、灌人止血粉及全身应用止血药。洗胃后由胃管灌入活性炭及硫酸镁以吸附及导泻。
亚甲蓝加于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注射,以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必要时2h后重复用药,直至紫绀消失或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一般轻、中度中毒1~2次即可,严重中毒3~4次/d,注意亚甲蓝一日量不宜超过600mg。
维生素C和高渗葡萄糖也有还原作用,可加强亚甲蓝的疗效。
大量碳酸氢钠加人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有一定疗效。
甲脒类农药中毒目前暂无手术治疗方式。
高流量吸氧,尤其对高龄患者及原患有慢性心脑缺血疾病者更为重要。同时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
对中枢抑制与嗜睡,慎用中枢兴奋剂,一般随着中毒减轻会逐步恢复。
出血性膀胱炎除用安络血等止血剂外,应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哌酸或氟嗪酸等防治继发感染。
抽搐者可用地西泮静脉或肌肉注射,亦可用巴比妥等其他止痉药物。
心血管损害较明显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保护心肌药物、能量合剂、极化液等心律失常应根据类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生休克者给予扩容、纠酸,必要时使用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局部皮肤损害,清洗后用抗皮炎霜或油羔包敷,并注意防治继发感染。
甲脒类农药中毒的预后与中毒严重程度有关。轻症者早期治疗可以治愈,预后比较好,中毒量较重、迟发现迟治疗者治疗效果不佳,会出现死亡,治疗后出院患者还需遵医嘱按时复诊。
轻症早期治疗可治愈,中毒量较重或迟发现迟治疗者治疗效果不佳,有生命危险。
病情轻、早治疗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病情危重者,不及时治疗者,则会出现死亡。
患者有心、肝、肾功能损伤或者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定期复查、复诊相关异常指标。
甲脒类农药中毒早期患者应暂禁食,病情好转后可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清淡饮食为主。
中毒早期治疗暂禁食,平卧休息为主。病情好转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恢复进食,从流食-半流食-普通饮食过渡,中期可以给予面条等食物,从而帮助患者病情的恢复。
甲脒类农药中毒患者应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入量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还应补充足量的水分、维生素,避免因腹泻带来的不良反应。除此之外,患者出院后,家属应防止患者再接触农药。
患者应补充充足的水分、维生素,避免因腹泻造成的身体脱水。劳逸结合,调畅情志,增强体质。
该病患者急性中毒期应避免运动,需严格卧床休息,作用是减少心脏负荷,急性期过后可逐渐恢复运动,最开始以小量运动为主,先在床上活动四肢,再进行下地行走。
应注意避免患者再接触农药,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用药注意事项,要遵从医嘱,要及时、足量、全程使用相关药物,本病所用药物一般需要在院内,在医师监督下使用。
甲脒类农药中毒目前没有早期筛查方式,但其预防措施明确,即远离任何能接触到甲脒类农药的环境,农民应到正规商店购买合格产品,避免购买劣质农药。
禁止在施药场所逗留或玩耍。
禁止食用或接触被甲脒类农药污染的食物、水和毒死的禽、畜、鱼类。
禁止在有甲脒类农药残留的水中洗手、足及游泳等。
妥善保管甲脒类农药,防止误触、误食。
禁止将残余带有甲脒类农药的物品随处丢弃。
合理合法使用甲脒类农药,严禁违规违法使用甲脒类农药。
4302点赞
[1]杨健.农药中毒急救[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2002.173-174.
[2]范连奎.双甲脒重度中毒致呼吸停止2h抢救成功1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4):285.
[3]谢行才.有机磷农药和杀虫脒类农药混合中毒的抢救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4,20(12):54-55.
[4]何仁辉.急性杀虫脒中毒与心、肝、肾损伤关系[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1):33-3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