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为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致病原因是青霉菌感染导致,容易致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主要是艾滋病人群。主要症状以典型的肺部疾病症状为主,如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发热等,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主要危害是对于肺部和呼吸道造成长期的、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心肺功能。主要治疗方法是杀菌、平喘、镇咳、降温为主,一方面杀灭青霉菌,另一方面要控制发热症状。预后尚可,一般在及时科学的治疗下可治愈,少部分患者会有一些后遗症,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本病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
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病原菌进入人体后仅局限在入侵部位,以局限于肺部的感染最为常见,为病原菌孢子所致。其表现没有特征性,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有些病例为陈旧性病灶的重新活跃,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以发展为播散性感染。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近年来我国报告的病例大多为这种类型,主要症状为发热,可达39℃~40℃,发热无规则,反复出现且持续时间长。还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消化道症状、皮疹、骨损害等症状。
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青霉菌感染导致,一般不会直接感染人体,通常发生在艾滋病患者抵抗力较差时吸入青霉菌导致感染。感染后致病菌在肺部进行反应和繁殖,进而导致发病,同时也可通过微小血管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贫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一般认为肺青霉病系先有支气管肺部损伤,以后因吸入含青霉菌孢子的灰尘而引起感染,并可经血行播散至脑或其它部位。患者本身较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也是造成青霉菌感染的重要诱因。艾滋病、癌症患者均有青霉菌感染的报告。
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由于本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一部分艾滋病轻症或潜伏期患者,其自身免疫力还不是相当低下,即使经呼吸道吸入了青霉菌,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功能与之对抗,可能不会发病。而病程较长的患者免疫力较为低下,无法通过自身免疫克服细菌,即导致感染发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主要以广西地区为主,高发人群以艾滋病患者为主。该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为主,夏秋季天气炎热、干燥,不宜于PM生长,发病人数相对较少。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发病以艾滋病患者为主,发病以艾滋病患者为主,多在发病时吸入空气中的青霉菌,从而侵犯肺部,在肺内大量繁殖病引起肺部炎症。
肺青霉病的症状相对不典型,特征性症状为皮肤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发病时可出现抽搐,大部分症状为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如寒战、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也可以出现在别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当中。因此,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实验室检查和病史询问,避免误诊。同时也容易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和贫血等相关并发症,需及时的治疗和控制。
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也是典型的感染性疾病症状,感染青霉菌后通常出现突发的高热,是疾病活动期的主要表现。
本病的症状之一,青霉菌在肺部的侵蚀和感染,使得气管和支气管发生堵塞,产生大量的痰液,进而导致出现咳嗽咳痰。
本病症状表现之一,致病菌进入肺部后进行剧烈反应,导致的相关气管或微小血管的出血,通过咳嗽排出肺部,即表现为痰中带血甚至咯血。
本病的部分患者可有此类症状表现,青霉菌在肺部的密集性活动导致局部发生侵蚀,表现为疼痛症状,如不加以及时的控制,胸痛症状会一直持续加重。
由于肺青霉病患者常伴有贫血,因此出现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
表现为皮肤各处出现类似过敏性皮疹,小红点比较密集,一般与过敏有关。
部分患者伴有食欲低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是青霉菌所致。
青霉菌侵犯其他部位还可引起非特异性心内膜炎、外耳道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皮肤肉芽肿、甲癣、足菌肿等,也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致病菌在肺部进行频繁的反应和繁殖,进而堵塞气管和支气管,造成吸气性的呼吸困难,短时间得不到缓解,造成缺氧。嘴唇、指甲表现为典型的缺氧症状,呈现紫绀,是疾病发展期的重要表现。
本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青霉菌感染后导致肝、脾等脏器的淋巴结随之出现感染,表现为查体时可明确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边缘清晰且伴有压痛。
本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青霉菌感染后致病菌通过微小血管等途径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在血液当中进行不停地发展和繁殖,造成对血液的过度损耗,长此以往则表现为血小板、血色素的下降,发展为贫血。
并发多发性脓肿,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全身衰竭等症状。
本病的总体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关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等,即使没有明确的感染史也应该即使就医排除诊断,寒战高热等发病期症状出现时应马上就医。主要就诊科室是呼吸内科和感染科,出现呼吸衰竭等危症时也可就诊于急诊科,及时行相关的血常规检查、痰液培养、胸部X线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以青霉菌培养的阳性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
出现轻微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即使出现症状较轻,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感染的可能。
如果出现严重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并发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症状时,特别是本就是艾滋病患者,需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病情继续恶化,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优先考虑就诊于呼吸内科,因为本病的大部分症状表现属于呼吸内科的诊疗范围,因此本科室在对这些症状的治疗上有着充足的经验和把握,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科室。
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如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立即就诊于急诊科,以抢救生命体征为主要治疗目标,肺青霉病的相关治疗在之后进行。
目前体温是多少度?平时正常情况下体温是多少?
从发现咳嗽咳痰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平常口服哪些药物?有没有艾滋病史?
血液检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项,对于本病的诊断中,一些相关炎症性反应的情况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的高低,也提示是否有真菌感染,因此对于炎症性疾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病诊断的金标准,如可在标本中找到青霉菌,即可诊断为青霉菌病,需要及时行此项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方向,避免耽误病情。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呼吸衰竭的重要参考,从患者手腕或大腿根部采血进行检查,抽完血之后需要患者按压抽血部位20~30分钟。
本病最为直接的检查手段,但难度较大,需要用患者的痰液在培养基上来培养菌落,如果有青霉菌长出,则可确诊为青霉菌病。
肺部疾病常用的检查,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如肺部X线检查无法明确判断,可及时行肺部CT检查以明确病情,是观察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的重要参考。
本病的诊断较为明确,一方面,症状表现上出现寒战高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典型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表现,同时也可有明确的艾滋病史;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如痰培养、血常规、血气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检查有明显的疾病征象,特别是痰培养检查结果为阳性,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两方面相结合,即可明确诊断本病。
其它类型的肺炎与肺青霉病在影像学上有着类似的表现,即成片的磨玻璃样阴影,也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等类似症状,因此需及时行痰培养检查、青霉菌培养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可明确鉴别诊断。
肺结核在急性发病期也可出现高热寒战症状,同时也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典型的肺部疾病征象,与本病的疾病表现相类似,同时免疫力低下人群也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行影像学检查,肺青霉菌病表现为成片的磨玻璃状阴影,而肺结核表现为边缘清晰的高密度阴影,同时痰培养结果及青霉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可明确鉴别。
在组织内,青霉菌表现为分支分隔的菌丝,与曲霉相似,若在组织内发现曲霉菌分生孢子头或青霉菌帚状支,则可明显区别,取活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本病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控制症状后也需要1年以上的康复期。一般治疗以辅助通气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等为主,其他治疗以增强免疫力和戒烟、戒酒为主。
一般治疗以辅助通气治疗为主,对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可对症缓解咳嗽症状,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兴奋和烦躁不安等。一般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可以不停药,不良反应严重时及时联系医生。
是祛痰药的典型代表,可以有效的稀释痰液,使其更好的咳出,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腹泻等,一般不需要治疗,少数患者会出现过敏性皮疹,需立即停药。
起到抑制青霉菌生长的作用,该药毒副作用较大,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可造成肾功能损伤,当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换药。
可以高效的杀灭青霉菌,会伴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时要及时停药。
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时要及时停药。
以戒烟、戒酒和提高免疫力为主,烟草和酒精都可以加重本病的症状,使得疾病发展进程加快最终难以控制,因此本病患者必须戒烟戒酒。另一方面要避免劳累,避免熬夜,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加快康复的重要方面。
本病的总体预后尚可,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痊愈,严重并发症患者如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等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肺青霉病经科学治疗基本可以痊愈。
肺青霉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肺青霉病经过正规治疗后,可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但亦容易导致肝硬化、贫血等相关后遗症。
患者服用药物的每1~2个月需及时复诊,便于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行相关检查,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总体来说青霉菌病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提高免疫力是本病饮食调理的重要因素。
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蔬菜水果、稀饭等,宜进食一些高维生素食物,如青菜、胡萝卜、木耳、红枣等。
忌辛辣、忌生冷、忌油腻,如冷饮、火锅、卤味等。
本病的护理以观察病情,避免过度劳累为主。一方面要警惕病情的恶化,另一方面督促患者避免劳累,提高免疫力。
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注意药物副作用,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不可剧烈运动,以慢走为宜,多注意休息。
及时复查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指标,有效进行病情掌握。
密切注意治疗过程中有没有病情继续恶化,如寒战高热、咯血等症状持续加重情况。
林业方面工作的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看到林鼠时不要靠近。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平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有艾滋病史的患者,及时行痰培养检查以及青霉菌培养等相关检查。
免疫力较为低下的人群,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针头。
艾滋病患者生育前要进行医学咨询,做好优生优育和病毒阻断。
5015点赞
[1]赵国庆,冉玉平.中国大陆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的系统评价[M].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02:08-11.
[2]邹旭辉,李玉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与免疫学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6,38(3):183-18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