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藻病是由一些原藻属的菌所引起的一种感染,常见无绿藻感染,故又称为无绿藻病。多见于人类、家畜或野生动物。病变可呈皮肤、皮下甚至系统感染。常系外伤后将菌植入皮下组织而发病,但也可以是一种机会性感染。本病主要表现为毛发增多、痤疮、脱发、月经紊乱、闭经,可通过药物以及手术治疗改善,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治疗不及时,可出现面容破坏。
皮肤、皮下和黏膜型原藻病是最常见的类型,部分与接触污水有关,常在接触后数周或更长时间发病。可有肉芽肿样损害,可呈斑疹或丘疹性损害,伴免疫损害的患者可出现棘皮症和溃疡。部分病例出现斑块性疣状损害。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或脱失,可有灼痒感。
肘关节囊炎型原藻病部分与外伤有关。滑囊适于无绿藻的生长,当合并其他炎症或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诱发本病。抽出的囊液可为血性,真菌培养阳性。
感染无绿藻菌可引起腹泻,与食入污染食物有关。
系统性原藻病少见,可累及肝、腹膜和胆囊等器官。
原藻病的病因为无绿藻菌感染,可通过外伤、误食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致病。本病好发于皮肤深部刺伤后有污水接触史的人群、存在免疫抑制或是有并发症的人群,可由服用药物或外伤诱发。
无绿藻病属于外源性感染,病原体通过外伤、误食或呼吸道进入体内,无绿藻毒性较低,只有当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时才能致病。
皮肤破损后,致病菌会更容易进入机体,使机体更容易感染。
自身免疫力低下或异常、长期服用可以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都可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误食或外伤后更容易造成感染。
本病虽为世界性分布,但发病率很低且不传染。
无绿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植物的分泌物、淡水、海水和生活污水、以及牛、羊、狗等一些动物身上,由于不同亚型的无绿藻对氯化作用的敏感性不同,所以通过氯化作用消毒只能杀死部分无绿藻,仍有一部分可残存。
在正常人体的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都可以分离到无绿藻,所以内因和外因都可以导致原藻病的发生。
如使用糖皮质激素、血液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患者都是原藻病的高发人群。无绿藻毒性较低,只有当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时才能致病。
原藻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以及滑膜损害为主,如红斑、丘疹、结节以及损伤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的症状。本病可合并出现细菌感染、腱鞘炎、蜂窝织炎或其它脏器损伤。
皮肤损害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斑块等多种形态,也可呈浅表溃疡、疣状增生、疱疹样损害,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如四肢与面部,为局灶性。多与创伤后病原菌侵入有关,细胞免疫缺陷者损害易播散。
滑膜损害通常发生于非开放性的损伤后或者肘部擦伤,数周后逐渐在局部呈现轻度红、肿、热、痛,多发生在免疫系统正常的人群。
部分患者肠道型原藻病患者可表现为腹泻。
原藻病如出现皮肤破损时,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腱鞘炎、蜂窝织炎。
系统性原藻病侵犯其他器官时可合并出现肝脏、腹膜、胆囊等器官病变。
当患者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等症状,高度怀疑原藻病时需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并做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神经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有经久不愈的斑疹或丘疹等皮肤损害,有接触污染物经历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发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皮下组织感染、系统性感染等感染症状,可到感染科就诊。
出现皮损多久了?
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
是否受过外伤?
是否接触过污水或动物排泄物,接触多久了?
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肿瘤等?
镜下结构呈壁厚、圆形或椭圆形孢子,无菌丝及芽孢,内含特征性的内孢子,酷似桑葚状或草莓状,其数量与大小取决于培养基种类及培养时间。扫描及透射电镜技术也为无绿藻的表型鉴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方法。
无绿藻分离鉴别的培养基中应该加入相应的抑制杂菌生长的药物,从而达到分离鉴别无绿藻的目的。无绿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大型无绿藻只能在30℃的条件下生长,而中型和小型无绿藻在不高于35℃的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据此可以将大型无绿藻与中型和小型无绿藻分离开来。
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孢子囊形态,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内含数个厚壁内孢子,不出芽。小型无绿藻感染组织病理可见到桑葚样、草莓样孢子囊,当孢子囊内有许多分隔的母细胞(内孢子)就构成雏菊,轮柄样之车轮状排列,而中型无绿藻无上述特点。近年来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可将菌株鉴定至亚种或变种。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组织病理切片对无绿藻病作出初步诊断,组织病理学和真菌培养鉴定的联合应用被认为是原藻病诊断的金标准,含特征性的内孢子是无绿藻属鉴定的一个重要特征。
痤疮是中青年人常见的疾病,临床可表现为丘疹、脓疱、结节、瘢痕和色素沉着等多形态表现,但找不到这种致病的无绿藻,而且常见抗真菌药治疗效果不好。
有时原藻病临床表现类似脂溢性皮炎,但后者不可能从真菌学和组织病理学上找到典型的无绿藻,其采用抗真菌药治疗不能治愈而且易复发。
有时原藻病临床表现与脓皮病很相似,但脓皮病多由化脓性细菌引起,而原藻病则由真菌引起,前者用抗生素即可治愈,而原藻病采用抗生素不能治愈。
原藻病可通过药物以及手术短期治疗改善,常用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局限的皮肤感染和鹰嘴滑囊炎,一般需要与抗生素联合应用。
属于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对部分真菌有抑制作用。该药被证明对治疗各型原藻病有明显疗效,是公认的首选用药,但因其毒性大,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肝肾损害等),难以维持长期使用。
属于广谱抗真菌药,临床证明对原藻病有疗效,但效果不如两性霉素B。
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局限的皮肤感染和鹰嘴滑囊炎,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对伤口应作清创处理。局部皮肤病变的手术切除在治疗皮肤原藻病病特别是对于浅表性病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对于那些累及皮肤深部组织和大范围的病变,外科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疗效。
鹰嘴滑囊炎型原藻病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治愈,其余类型暂未明确是否可治愈,本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患者可根据预后情况遵医嘱复诊。
鹰嘴滑囊炎型原藻病能治愈,其他类型是否能治愈目前尚无相关文献报道。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患者需要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包括去皮肤科请医生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去感染科检查是否复发。
原藻病患者无特殊的饮食调理方法,合理饮食营养搭配即可,宜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康复。
原藻病患者日常要注意运动锻炼以及注意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定期进行微生物培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时,要积极就诊,避免迁延疾病。
运动,皮肤手术后患者可适当运动,2周后注意护理锻炼关节功能。
注意卫生,避免接触污水,导致原藻感染。
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面容破坏,因此一旦出现红斑、丘疹、结节等症状时,无论严重与否,都需要及时治疗。
原藻病患者的预防首先是针对病因,体质免疫力下降的人群,避免外伤、远离污水、增强体质等都能有效预防。
机体免疫力差的患者,平时要多加防范,预防外伤,不要接触污物。
若发生外伤应及时就医,接受抗感染治疗,不要随意停药。
不进食污染食物、接触污水。
积极运动、保证休息,通过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方式增强体质。
4015点赞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14-615.
[2]赵悦,朱巍巍,刘锦燕,李文静,王影,史册,项明洁.无绿藻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17,32(10):928-93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