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是真菌侵袭泌尿生殖系统所致的感染性炎症。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少尿或无尿,或出现高热、寒战、腰腹部疼痛等全身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肾脓肿、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有限,长期使用会导致真菌耐药性的发生,预后依据具体病情而定,极容易反复。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是包皮龟头炎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因为感染念珠菌而发病,主要发生在龟头部位。
下尿路念珠菌病主要包括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发生念珠菌感染,本病大多数均由留置尿管或生殖道及胃肠道局部播散所致,多见于糖尿病及伴有尿路异常或损伤的患者。
肾念珠菌病是肾脏感染白色念珠菌所致,念珠菌从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及尿路而引起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明确,本病主要致病菌是念珠菌感染,可通过上行感染、直接接触或医源性感染等进行传播,好发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的老年人,长期应用抗生素药物可诱发本病。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大量抗生素类药物,导致免疫力下降或菌群紊乱,造成白色念珠菌机会性感染。
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力低下,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较高。
病重患者长期卧床,进行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器官移植或长期使用呼吸机等,容易受到真菌感染而发病。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无具体的流行病学资料。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可通过性生活直接传播或者接触患者内衣间接传播。
真菌感染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若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广谱类抗生素,导致机体免疫力被破坏,免疫力下降,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几率。
患者基础疾病较多,长期住院或卧床,免疫力较差,导致念珠菌大量繁殖,增加了患病的几率。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是由于感染念珠菌所致,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体征,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局部红肿、疼痛等表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
念珠菌性包皮炎的典型症状是包皮内有粘液样或脓性分泌物,阴茎龟头和冠状沟红肿,阴茎头表面有糜烂面、斑丘疹,甚至有壁薄的脓疱,严重者,可波及阴茎体、阴囊、大腿内侧及腹股沟等处。
下尿路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少尿、无尿等表现。
肾念珠菌病的典型表现是寒战、发热、腰部疼痛、尿液浑浊等。
患者出现不适表现时,如尿频、尿急、少尿、发热等感染症状,要及时前往泌尿外科或感染病科进行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确诊,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可与细菌性泌尿系感染、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等疾病鉴别。
患者若出现反复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生殖器局部红肿热痛,伴有发热、寒战、腰部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前往泌尿外科或感染科进行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或并发症时,如高热、寒战、休克等,可及时前往急诊科进行诊治。
主要的症状及持续的时间?
既往是否有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生素的病史?
院外是否进行相关检查?
既往是否有其他疾病?
尿常规是最基本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尿液可以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是很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有形成分。尿常规异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征兆。
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是血清葡聚糖抗原检测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测定,分别通过检测真菌细胞壁的半乳甘露聚糖,对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该方法假阳性率高,且无法准确地将病原真菌鉴定至菌种水平。
真菌的镜检与培养作为目前临床最为常用且特异性较高的一项诊断,镜检与培养在真菌的感染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致病性真菌,合格的痰液或者标本在培养阳性后即可确诊。但由于其培养的时间较长且阳性率低,因此不利于早期的诊断以指导治疗,由于标本容易被污染,因此痰培养阳性的结果不排除污染的可能,治疗与否仍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结果。
除了真菌培养之外,对病理组织进行活检,也是一种诊断真菌感染的措施。但由于常需要通过侵入性操作来获取组织标本,部分患者无法耐受,且该方法受取材影响较大,敏感性较低。
分离培养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也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真菌培养耗时较长,阳性率仅为50%左右,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且不伴有念珠菌血症的深部念珠菌感染患者易漏诊。
泌尿系彩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泌尿系统详细病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肾脏、输尿管、膀胱等脏器的具体情况。泌尿系彩超能早期发现肾周围脓肿、肾盂积水等并发症,以便及时治疗。
肾脏真菌感染,肾盂内出现真菌团块时,IVU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可见肾盂内充盈缺损。
由于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询问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
患者多有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病史,或长期留置尿管等外科操作,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
如尿频、尿急、尿痛、无尿或排尿困难,伴有高热、寒战、腰痛、腹痛、肾区叩击痛等表现。
镜检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真菌感染。
细菌性泌尿系感染又称为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袭泌尿系统的感染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结合尿液常规检查和尿液细菌学检查,尿常规检查可见尿液常混浊,可有异味,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细菌培养检查结果呈阳性。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尿培养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真菌丝,对于致病性真菌,合格的痰液或者标本在培养后呈阳性。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是除了淋球菌感染外,由其它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男性的典型症状是尿道瘙痒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女性多无明显症状。非淋球菌尿道炎通过细菌培养可见有淋球菌,尿道分泌物涂片在高倍镜下可见多形核白细胞,还可找到支原体或衣原体的包涵体,细胞内看不到革兰阴性双球菌。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尿培养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真菌丝,对于致病性真菌,合格的痰液或者标本在培养后呈阳性。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数患者经短期治疗后,疗效较好。合理、有效的选择抗真菌药物,有助于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
若确诊为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要停止使用广谱抗生素,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减少剂量,加强泌尿系各种引留管的护理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疗,发热或症状明显时要卧床休息,宜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炎症分泌物的排泄,治疗中给予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等,保证水液电解质的平衡。
主要适用于患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主要作用机制是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来抑制真菌的生长,对于多种真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由于其副作用较多,在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一般不作为首选,而两性霉素脂质体B对于肾功能的副作用相对小而被临床应用。
本品主要适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不良反应较多,一般不作为首选,对本品过敏或严重肝病的患者禁用。
氟康唑为全身白色念珠菌的的首选药物,而且对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葡萄念珠菌等有极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对氟康唑及其无活性成分或其它唑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伊曲康唑抗菌谱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隐球菌和组织胞浆菌等致病真菌,对镰刀霉活性较低,对毛霉菌感染无效。其胶囊制剂生物利用度低并受饮食等因素影响较大。
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多种曲霉菌和所有念珠菌,以及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泊沙康唑主要用于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较少使用。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绝大多数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复泌尿系感染,影响疾病的恢复,但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经正规治疗后,多可治愈。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感染若治疗及时,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的患者在治疗结束7~14天后,建议进行追踪治疗,在巩固治疗后的3~6月后复查,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治疗情况。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患者无特殊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健康均衡即可。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的护理主要从注意个人卫生、用药管理等方面进行,还要做好生活护理,以防加重感染。治疗期间要监测患者的基本情况。
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以便出现不适及时发现并咨询医生。
注意环境、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规律作息,适当增加运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泌尿生殖系统真菌病的病因主要是感染念珠菌,病因明确,预防上主要从避免药物滥用、防治基础疾病等方面入手。
若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且长期卧床并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生素类药物,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细菌培养、耐药菌培养、分泌物培养等,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滥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药物,防止发生免疫机制破坏。
积极防治基础疾病,如老年糖尿病、褥疮、贫血、恶性肿瘤等。
注意环境卫生、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引起感染。
平时注意阴部清洁,但是避免频繁使用洗液清洗阴道,以免菌群失调。
4079点赞
[1]扈东营,姜伟伟,李航,王会伟,陈显振,方文捷,张蕾,潘炜华,廖万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现状和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20,41(05):323-328.
[2]王兴刚,王陶陶,王茂义,马瑛.尿路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氟康唑治疗疗效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10):1209-1213.
[3]任兵,王在义.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01):140-142.
[4]何家扬主编.临床袖珍手册 泌尿外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202-20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