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缺损是因创伤或手术所致的骨质短缺。高能量创伤导致的复杂骨折、骨折合并感染、骨折后治疗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出现骨缺损。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需要长期治疗。
骨缺损最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能量的创伤所致粉碎性骨折、反复手术失败所致的骨不连、骨肿瘤以及骨髓炎引起的骨大块摘除等。另外,由于孕期母体营养不足、内分泌失调,可导致患儿出现先天性骨缺损畸形。
高能量的创伤导致骨组织粉碎性骨折,无法正常修复,骨折断端不能对位良好,出现骨缺损。
反复手术失败,使骨折部位多次反复受到外力损害,出现骨不连、骨组织坏死等表现,最终导致骨缺损。
因骨肿瘤严重侵犯骨组织,在经过手术时,会切除骨肿瘤附近大面积的骨质,患者出现骨缺损。
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组织炎症,需要对骨质进行大块的摘除,引起骨缺损。
骨折术后出现骨折断端的感染,有时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这时因切除感染的骨质,进而导致骨缺损。
骨缺损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靠近关节部位,尤其以胫骨、肱骨近端与股骨、桡骨远端常见。
骨组织粉碎性骨折,无法正常修复,骨折断端不能对位良好,从而出现骨缺损。
为控制感染而进行彻底清创,可导致骨量丢失,导致骨缺损。
因骨肿瘤严重侵犯骨组织,手术切除骨肿瘤附近大面积的骨质,导致骨缺损。
骨缺损的典型症状是骨折局部有胀痛、缺损边缘疼痛、关节功能不全,少数患者出现感染时,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恶寒、高热、呕吐等症状。
患者因骨缺损,缺损处没有真正的骨质,附近的血管、神经出现炎症,会出现局部胀痛。
骨缺损边缘的骨质压迫附近的神经,导致缺损边缘出现疼痛,有时会出现麻木的感觉。
位于关节处的骨缺损,严重影响了关节活动,导致关节无法正常的伸屈、旋转等活动,不能行使正常的功能。
骨折断端愈合不良可出现成角、缩短与旋转畸形,并因长期无法正常使用肢体而出现肌肉萎缩。
部分有骨缺损感染的患者会出现局部红肿、寒战、高热、剧痛,有明显的脓毒症症状,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
化脓性骨髓炎最典型的全身症状是恶寒、高热、呕吐,呈脓毒症样发作。起病急,有寒战,继而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脓毒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宁、呕吐与惊厥,重者有昏迷或感染性休克。
骨坏死是由于骨头的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骨头结构改变,骨头塌陷,引起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
骨髓空洞是由于局部血运障碍导致骨无法吸收营养,细胞坏死,最后出现骨髓空洞。
如骨折后出现局部胀痛、关节功能不全、骨畸形等表现,应尽早就医,进行骨科的相应检查,如X片等,明确是否出现骨缺损。
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感染的骨折患者、骨肿瘤患者应进行定期的骨科检查非常有必要,一旦出现局部胀痛、关节功能不全、骨畸形等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
发现骨折处局部有胀痛、缺损边缘疼痛、关节功能不全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骨缺损的患者,应立即就医进行手术治疗。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感染引起的肺炎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呼吸内科等。
骨折处肿胀疼痛有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骨折处局部有胀痛、缺损边缘疼痛、关节功能不全等)
是否有以下合并症状?(如恶寒、高热、呕吐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外伤史、手术史、感染史)
目前在用哪些药?
患处拍摄的正侧位及其他不同方位X线平片,即可显示骨缺损的部位、范围。
其与X线片结合,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骨缺损的部位与范围,而且可以了解周边组织的情况,有利于手术。
对骨缺损处进行穿刺活检,可明确该部位有无感染。并可做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软组织损伤的情况可较好地进行观察,尤其是出现感染病灶的脓液等表现。
包括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检查,明确骨感染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判断为本病:
典型骨缺损症状,骨折处局部有胀痛、缺损边缘疼痛、关节功能不全等症状。
X线或CT上可观察到明确的骨质缺损,即可确诊。
可出现局部肿胀,关节功能不全等症状。局限性骨脓肿的细菌毒力较小,脓重被包围在骨质内,呈局限性骨内脓肿,拍摄X片或CT可加以鉴别。
骨缺损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骨缺损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填补骨质缺损为主,一般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有感染的骨缺损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是预防患者感染,保护骨组织不受细菌毒力的伤害,尽快再生愈合。
骨缺损的患者患处会出现缺血,由于患处的血液循环不畅,骨组织进一步坏死。活血化瘀的药物云南白药可提高患处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组织修复。
部分患者会出现骨缺损处肿胀疼痛,消肿止痛类药物塞来昔布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
在骨缺损患者其他部位另取一块骨组织,填充于骨缺损处。并加外固定器,使骨断稳定。促进局部骨组织生长,同时促进周围组织代谢,防止感染。在抗生素用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将人造骨移植到骨缺损处,手术方法同自体骨移植。但人工骨移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有时需要再次手术,去除人工骨,进行自体骨移植。
在所有保肢手术中,治疗时间最短,并发症最少,可促进骨折的直接愈合,提高稳定性,松弛软组织张力,早期闭合创面。缺点是过多软组织肿胀和冗余。
对所有创伤后骨缺损患者都要考虑到截肢的可能性,截肢不仅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也是其他治疗方式失败后的挽救措施。
部分患者出现骨缺损是由于骨肿瘤、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此时需要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单纯的骨缺损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骨缺损的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伴有感染的骨缺损一般难以治愈,会出现骨缺损处多次反复的感染,需要进行长期治疗。
多数骨缺损能治愈,合并感染的患者较难治愈。
骨缺损患者积极治疗后,且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到医院骨科复查。
骨缺损患者的饮食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促进骨缺损处骨组织再生为主,宜选择富含蛋白质、钙的食物,对于骨缺损的修复有一定帮助。
忌吃辛辣刺激、油炸类和垃圾食物。
忌烟酒,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并且尼古丁会使微小血管收缩,不利于骨组织的修复再生。
宜多食用富含钙离子的食物,并且有丰富的磷、镁、锌、铁等矿物质元素的食物,这些离子具有促进骨质生长修复的作用。
骨缺损病人要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注意随时观察缺损区情况,如膨出的大小、硬度、有无分泌物等。加强骨缺损处局部的观察与护理,防止感染。避免碰撞缺损区域,防止受压。活动时不能过于剧烈,活动速度不宜过快。
了解各类预防治疗骨缺损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病人需遵医嘱正确服用。
骨缺损病人的患处要经常酒精或者碘伏消毒,防止感染。
骨缺损术后的病人不宜在进行剧烈活动,以免再次损伤患处,影响后期的生活质量。
骨缺损的重要致病原因是感染,所以预防感染在骨缺损患者的预防中极其重要,需要患者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另外,预防感冒,防止细菌血源性传播至骨缺损处导致感染,也是较重要的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高能量创伤的发生。
孕期孕妇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勿熬夜、饮酒、吸烟,保持良好情绪,以免宝宝出现先天性骨缺损畸形。
在医生的监督下,患者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者也应定时、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
4247点赞
[1]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65.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葛宝峰.实用骨科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7:42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