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是由于外伤导致细菌入侵累及眼的各部分结构的炎症性疾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可导致失明、眼球萎缩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预后不佳。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因为外伤,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明哪一类人群易发,所有人都有可能发生。免疫力低下是本病的主要诱因。
外伤常由眼球穿通伤、内眼手术等导致致病菌直接进入眼内引起。常见注射器针尖刺伤、植物戳伤或眼内异物存留最易引起眼内炎;内眼手术感染以老年人为多。金属致伤物、自闭伤口、穿孔伤、角膜伤口是发生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细菌,分别占48.49%和25.35%,真菌占21.23%。
眼球外伤后,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诱发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多数报告约在3%~7%,有报告显示在农村等医疗水平落后的地区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和农村医疗普及发病率有所下降。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不洁创口、晶状体囊壁破裂、年龄50岁以上、外伤24小时后才到医院处理、眼内有异物残留等。
本病好发于眼部手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典型症状包括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可有明显的眼睑水肿,睁眼困难。部分患者可有全身发热的感染症状,累及颅内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失明、眼球萎缩。
是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最显著的症状,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
伤眼的疼痛逐渐加重,伴有畏光流泪,因疼痛出现眼睑痉挛。
患者可出现视力骤降,严重者甚至无光感、失明。
感染后结膜囊的黄色分泌物增多,出现前房积脓,有时前房积脓混有血液。极重时,前房内出现血性渗出物。
感染后逐渐出现玻璃体混浊,患者视物不清,眼前絮状物飘动。
可有明显的眼睑水肿,睁眼困难。部分患者可有全身发热的感染症状,累及颅内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主要见于感染重又未及时治疗者。
常见于慢性感染者,逐渐出现眼球萎缩。
当外伤后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及时就诊眼科,行体格检查、刮片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注意与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鉴别。
当外伤后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的情况下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眼部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确诊的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眼前絮状物飘动)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近期有无眼部外伤?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眼部外伤情况,有无面部变形、出血、有无合并眶骨骨折,眼睑有无红肿,眼球有无破裂,有无分泌物及其颜色。
可以通过前房穿刺、伤口分泌物或剪除的眼内组织等,其中以抽取玻璃体做细菌培养最具诊断价值。眼内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约为56%。细菌培养阳性者应做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开放性眼外伤均需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眼内异物。B超显示感染病灶为弥散的细亮点,视网膜脉络膜出现弥漫性增厚,渗出性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电图对伤眼视网膜功能评价很重要。用线形或皮肤电极以及明亮的闪光刺激,如果此时存在反应,可以确定有一定的视网膜功能。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典型症状: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前房积脓、玻璃体混浊。
影像学检查见到外伤及感染病灶,刮片细菌培养出致病菌。
眼部外伤病史。
通常是由于全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有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前房积脓、积血、纤维絮状渗出,角膜后沉着物,瞳孔缩小,玻璃体混浊等。通过病原学检查可与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鉴别。
虹膜睫状体炎可引起的睫状充血,睫状充血部位愈近角膜缘愈明显,血管形态绕角膜缘向四周放射,分支少,颜色深红,推动球结膜不移动,滴肾上腺素充血不消失。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轻症患者药物治疗,重症患者需要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4~8周。
为首选药物,通常采用静脉给药。但药物通过血-视网膜及血-房水屏障难以达到有效的浓度。只能作为眼内炎的辅助治疗,主要用以防治炎症的眼外蔓延。
建议对于金属物体致伤、自闭伤口、穿孔伤、角膜伤口的患者须预防性全身应用2代以上头孢类抗生素。
玻璃体切除术适于眼内贯通伤、玻璃体明显混浊、失明者,是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玻璃体切割混浊的玻璃体,可有效清除玻璃体腔内大部分细菌,避免玻璃体机化。术中取玻璃体采集标本,进行涂片及细菌培养。
都是临床常用方式,但由于药物在玻璃体浓度低,不能达不到治疗浓度,需连续给药5~7天。
可使眼内抗生素达到有效治疗浓度。通常要联合用药。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易作用于视网膜,对视网膜产生毒性反应,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注射抗生素需减量。感染控制后可考虑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玻璃体的炎症反应和进一步机化。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本病经常导致失明的后遗症,治疗结束后注意复查影像学检查及刮片细菌培养。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容易导致失明的后遗症,患者视力完全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结束后注意复查影像学检查及刮片细菌培养。若影像学检查显示眼内异物清除彻底,刮片细菌培养阴性表明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治愈。之后注意避免眼部外伤及用眼卫生,避免经常用手揉眼和过度用眼,可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复查有无眼部结构异常,视力水平有无下降。
患者伤后前三天尽量选择流食,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坚硬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伤后前三天尽量选择流食,如牛奶、肉汤、鱼汤等。之后一周可以选择半流食,如粥、米糊、蛋羹等。之后可以正常饮食,但避免坚硬食物,在咀嚼时易触发患处疼痛。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以免引起血管扩张,出现出血、疼痛等现象。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治疗期间戒烟限酒,因为烟雾中的尼古丁、焦油会使伤口中的小血管收缩变形,影响伤口的愈合。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护理以注意伤口清洁和按时服药为主。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眼部红肿、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有无缓解,治疗期间每月复查眼科检查。家属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注意伤口清洁。伤口缝合以后需要保持伤口的卫生干净,不要让伤口碰水,还需要保持干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那么不需要包裹太厚的纱布,如果伤口处有疼痛感,或者是出血化脓等,需要及时去医院处理伤口。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注意眼部周围皮肤的消毒清洁,定时更换敷料,术后一周避免污水进入眼球,术后六周避免剧烈运动。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注意按时服药,注意滴眼液避免直接接触眼睛发生污染,上药前注意洗手。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眼部红肿、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有无缓解进行监测,治疗期间每月复查眼科检查。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受伤后可能会出现恐惧,害怕失明的心理,家属注意安慰和陪伴。告知患者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属于可治愈疾病,经过及时治疗后可以恢复视力,不要过于担心,注意积极配合治疗。
长时间应用消炎药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或耐药,患者一定注意定时采血和眼科检查,若出现异常及时治疗。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最主要的预防是避免外伤,以及外伤后及时治疗。对于眼部外伤后人群及时进行眼科检查做早期筛查,外出时要保护眼部安全。
对于眼部外伤后人群应24小时内进行眼科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眼内有无异物残留,对眼部分泌物进行刮片试验培养有无细菌。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最主要的预防是避免眼部贯通伤,外出工作或游玩时一定注意眼部安全,使用尖细杆状物时远离眼球,如圆珠笔、吸管、植物茎叶等。从事危险工作时可以戴护目镜。
眼部外伤发生后一定避免自行处理,不要不用触摸伤口,并在24小时内去医院彻底检查,清除眼内异物并给予治疗。
对于眼部外伤注意积极治疗,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因治疗不彻底出现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
4092点赞
[1]潘东艳,孙伟峰,顾操,等.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007):481-484.
[2]张晓利.前方维持器下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00(012):114-115.
[3]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4-1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