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创伤常由于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所致。临床上以突然剧烈耳痛、耳鸣、耳闭塞感、外耳道有少量出血为特点,常伴听力下降。生活或工作在嘈杂环境中的特定职业人群易患此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预防感染。严重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基本能得到治愈。
鼓膜创伤是由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于鼓膜而形成,如各种棒状尖锐物挖耳、烟花爆竹、掌击耳部、火星溅入等。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特定职业如建筑工人、电焊工人等好发本病。
如用火柴杆、毛线针等物品深入耳内挖耳造成鼓膜创伤。
由于突然从高空坠入水中、烟花爆竹或掌击耳部,使耳内形成气压差,间接导致鼓膜破裂。
鼓膜创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部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普遍男性多于女性,左耳多于右耳。
如建筑工人、电焊工人,工作环境存在造成鼓膜创伤的因素,会增加鼓膜创伤的几率。
突然从高空坠入水中,使耳部形成气压差,易造成创伤。
容易直接造成鼓膜创伤,导致发病。
鼓膜创伤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耳痛、耳闷、耳内少量出血、听力下降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恶心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并发中耳感染、脑脊液耳漏等并发疾病。
耳痛、耳道出血、耳闷、听力减退、耳鸣 气压伤时,还常因气压作用使听骨强烈震动而致内耳受损,出现眩晕、恶心、混合性听力损伤。
耳镜检查常见鼓膜呈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及耳道内有血迹或血痂,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时,可见有清水样液渗出。听力检查为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鼓膜创伤有时可伴有听骨链中断,听力检查可表现为明显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如气骨听力损失达40分贝)。
部分患者有眩晕、恶心等症状。
中耳感染主要是细菌或者是病毒侵入中耳,造成中耳内全部或者是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表现为耳区胀痛、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下降及耳鸣等症状。
脑脊液耳漏常为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所致,脑脊液流到耳部,就会出现脑脊液耳漏,溢液可由外耳道流出。
一旦发现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要做电子耳镜、耳内窥镜等检查,来综合判断是否为鼓膜创伤,需注意与急性化脓性乳突炎相鉴别。
如患者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部有少量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出现恶心、眩晕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有耳鸣或耳内有闷塞感吗?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耳朵之前是否患过其他疾病?
是否长期生活或工作处于嘈杂环境中?
由体外经过耳道送入,对耳道鼓膜疾病进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耳道、穿孔等,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可帮助医生清晰仔细的查看患者鼓膜损伤情况。
通过电子耳镜对耳道内进行检查,判断鼓膜受损的程度。
患者有耳痛、耳闷、外伤史、耳内少量出血、听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可初步判断。
通过耳镜检查,可看到鼓膜上出现了一些典型的梭形伤口,伴有新鲜血迹,可作诊断。
主要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有效治疗而致。当炎症未能良好控制时,常见症状为中耳流脓增多、乳突区出现剧烈疼痛、有鼓膜松弛以及水肿、充血等,也可有穿孔、耳鸣、耳周肿胀,以及听力下降症状。可根据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颞骨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首先应保持外耳道干燥、预防感染,必要时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若长时间未痊愈,可进行鼓膜修补术进行治疗。
外耳道可用酒精擦拭消毒,耳道口放置消毒棉球,保持耳道内清洁干燥。局部禁止滴入任何滴耳液。
常见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菌素等,可预防伤口破裂引发的感染。
属于神经类药物,主要作用是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缓解患者穿孔后伴随的耳鸣症状。
大部分都是在耳内镜下操作,外部没有明显的切口。通过在患者耳道内去取修补的材料,修复穿孔,使鼓膜恢复完整,其成功率在95%以上。
可刮除鼓膜创伤位置边缘的表皮,滴入5%尿素硼酸液,可使伤口处组织再生。
鼓膜创伤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都能有效改善症状,不会留下听力障碍、耳痛、耳闷等后遗症。生活质量可得以提高,用药后半个月或一个月后进行复诊。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
鼓膜创伤患者在有效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一般半个月或一个月后到医院复查,主要看耳朵恢复的情况。
对于鼓膜创伤患者饮食宜清淡,应多食用抗炎消菌类食物,宜吃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另外,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宜吃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如芦荟。
宜吃抗炎、消菌类食物,如香椿,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牛奶。
忌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如薯条、油饼。
忌吃腥发的食物,如鲢鱼、鲤鱼、羊肉。
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蒜、花椒。
对于鼓膜创伤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戒除喜挖耳的习惯。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尽量不要长期待在嘈杂环境中,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日常做到有效护理,避免复发疾病。
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按时按量涂药,不要随意停药。
手术患者禁止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洗澡时,要预防耳道进水。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注意耳道的清洁卫生,戒除挖耳习惯。如有分泌物流出,应及时用消过毒的棉签进行处理。
可自行检测患者耳部状况,查看耳痛、耳塞症状有无消退。
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内,以防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预防本病,需要注意戒除不良挖耳习惯,不要用不洁、尖锐之物挖耳,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突然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使耳膜受损。
不要将尖锐物探入耳朵内部。
平时避免过度频繁的挖耳朵。
平时注意耳周卫生,避免感染。
建筑工人、电焊工人,应注意对耳膜的防护,工作时带好耳塞。
遇及爆破情况,如炸山、打炮、放鞭炮等,可用棉花或手指塞耳。
5222点赞
[1]邱蔚六,韩德民,张志愿.口腔颌面颈部创[J].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30.
[2]孟纲.现代耳鼻咽喉综合治疗学[J].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67.
[3]熊景鹏,方志兵,付昱,陈明扬.耳内镜下早期修补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02):195-19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