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从组织病理学上,大部分的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为鳞癌,其次为腺癌,阴道黑色素瘤及肉瘤等更为少见。发病确切原因不明,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长期刺激、损伤、免疫抑制治疗、吸烟、宫颈放射治疗史等有关。本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分期、病灶部位确定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为主。
有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神经瘤、黏液瘤和乳头状瘤等,与其组织学来源名称相当,阴道良性肿瘤一般不产生明显症状。
指恶性肿瘤发生在阴道壁组织中的病变。其中有原发性的,亦有继发性的,继发性多由宫颈癌、外阴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等转移而来;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左右。
阴道肿瘤发病确切原因不明,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长期刺激或损伤等有关,好发人群与肿瘤类型有关。
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可能与慢性感染的刺激,结缔组织增生,阴道壁内肌组织或血管壁内肌组织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关。
本病的病因不清楚,可能与阴道黏膜受到长期刺激或损伤有关,如子宫脱垂配戴子宫托、阴道壁膨出、阴道慢性炎症、阴道白斑等。近年来,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生殖道癌的发生引起人们的关注,HPV感染与阴道癌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阴道恶性肿瘤中,鳞癌和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或绝经后妇女,腺癌好发于青春期,而内胚窦瘤和葡萄状肉瘤,则好发于婴幼儿。
阴道肿瘤中,鳞癌和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或绝经后妇女,腺癌好发于青春期,而内胚窦瘤和葡萄状肉瘤,则好发于婴幼儿。
阴道肿瘤多表现为阴道下坠、性交不适、接触性出血等,恶性肿瘤晚期可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肿瘤小者无症状。
肿瘤较大者出现阴道下坠、性交不适或性交困难及压迫症状,如尿频及便秘。
合并感染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流血。
妇科检查阴道壁上见大小不一,带或不带蒂,单个或多个肿瘤。
若有阴道分娩史或阴道手术史而出现阴道后壁正中或侧后方的囊肿,体积较小,单发或多发要考虑包涵囊肿的可能性。
阴道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呈紫蓝色。
阴道壁平滑肌瘤源于阴道壁内平滑肌组织,多见于阴道前壁,表现为黏膜下结节或多发性生长,质较韧,一般直径小于5cm。
纤维瘤常单个生长于阴道前壁,质硬,常有蒂。
乳头状瘤呈菜花状,表面乳白色,质脆。
早期可无症状。
不规则阴道流血特别是绝经后阴道流血,流血时间长短不一,量或多或少,多为接触性出血。
阴道排液,当肿瘤表面坏死组织感染时阴道排液增多,排液可为水样,米汤样或混有血液。
晚期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膀胱及尿道,可引起尿频、尿急及血尿,压迫直肠可引起排便困难,里急后重,便血等。
晚期由于长期出血,全身耗损可表现为消瘦、恶病质、严重贫血等。
如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排液、阴道下坠、性交不适等,应及时到妇科就医,经妇科检查、病理学诊断及相应辅助检查之后,明确是否为阴道肿瘤,并与宫颈癌等疾病进行鉴别。
如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排液、阴道下坠、性交不适、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阴道流血、分泌物增多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下腹部、腰骶部疼痛、排尿痛、血尿、肛门坠胀、排便困难、排便时疼痛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症状持续多久?
可以扪及阴道壁有结节,呈菜花状、溃疡型或局部硬节,也可以是阴道白斑或息肉状病变。
可以直视下行病理活检,也可以借助阴道镜定位活检。主要病理分类有鳞状细胞癌、腺癌、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及肉瘤等。
阴道镜下阴道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10%~40%。同时可以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以除外宫颈原发病变的可能。
凡病期较晚者,均需行尿道-膀胱镜,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癌灶侵犯这些器官。
有条件者均需在治疗前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静脉肾盂造影和X线胸片检查,以了解有关部位的淋巴结和器官情况。
鳞癌可查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若腺癌或保留卵巢者应查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
梅毒血清学试验,1.4.6HPV-DNA检测阴道癌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
有助于对可疑部位定位,可提高早期病变诊断率,注意阴道穹窿,因为部分患者可在该处发现隐蔽的癌灶。
一般无症状,合并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少量血性白带。
妇科检查:阴道内可见小菜花状突起的肿物,系由许多小乳头组成。色白,质脆,触之能脱落,有时可合并存在尖锐湿疣。
病理活检:阴道黏膜下鳞状上皮向外呈乳头状增生,伴有不全角化及过度角化。
肿瘤小时无症状,较大时可有阻塞感性交障碍;若肿瘤位于阴道前庭,可有排尿不畅及阴道刺激症状。
妇科检查:阴道前璧可见1~2cm的有蒂肿物,单发,质硬,表面光滑,可活动。如合并感染,则有坏死、破溃。
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伴以少量肌纤维,属良性。
一般无症状,较大时,有下坠,阻塞感及性生活障碍。合并感染时分泌物增多。
妇科检查:阴道前壁黏膜下有结节或息肉状肿物,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质硬。合并感染时,表面坏死、溃疡。
病理活检:镜下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纤维及纤维结缔组织。
病灶局部做细胞学检查,可找到癌细胞。
阴道镜检查:在可疑部位行活组织检查,可提高早期病变的诊断率,最后确诊需根据病理检查。
临床上继发性阴道癌多于原发性。要诊断原发性阴道癌必须符合下列标准:癌灶在阴道内;子宫颈完整,活检证实无癌灶存在;其他全身各部位无原发性癌的依据。
阴道肿物若突出至阴道口,应与膀胱膨出相鉴别,前者排尿后不缩小,用手压迫囊肿观察有无尿液或脓液自尿道口流出,可排除尿道憩室或尿道旁腺脓肿。
确诊原发性阴道癌,需排除宫颈癌。宫颈癌常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组织学诊断。原发性阴道癌可由宫颈癌转移而来,需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阴道肿瘤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分期、病灶部位确定治疗方案,采用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由于发病率低,患者应集中于有经验的肿瘤中心治疗,总体上阴道上段癌可参照宫颈癌的治疗,阴道下段癌可参考外阴癌的治疗。
年轻并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局部药物治疗,如5-FU软膏,适用于病灶直径>1.5cm和多中心病灶,用药后在阴道和外阴皮肤,涂抹凡士林软膏或锌氧软膏,以使其保持正常。
肿瘤较大症状明显者,可手术切除。
肿瘤合并感染有破溃者,应先控制感染再手术切除。
阴道神经纤维瘤易复发,手术切除后应定期随访。
可行广泛全子宫和阴道上段切除,切缘至少距病变1cm,并行盆腔淋巴结切除。
可行阴道及外阴切除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时切除部分尿道和外阴并同时做成形术。
需行全子宫、全阴道切除及腹股沟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若合并直肠阴道瘘或膀胱阴道瘘时行盆腔器官廓清术,但手术复杂,并发症较高。
放射治疗适用于I~Ⅳ期所有的病例,是大多数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病灶表浅的Ⅰ期患者可单用腔内放疗。
对大病灶及Ⅲ期患者,可以先行盆腔外照射50Gy,然后加腔内放疗,总剂量不少于70Gy。有条件者推荐用适形调强放疗。
病灶累及阴道下1/3者,可用组织间插植放疗,并行腹股沟淋巴结区放疗或手术切除淋巴结。
年轻患者在根治性放疗前可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移位,同时全面探查盆腹腔,切除肿大、可疑的淋巴结。
手术治疗后,若病理提示手术切缘阳性、盆腔淋巴结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或脉管内有癌栓者,应补充术后放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外照射和(或)腔内放疗。
常用于与放疗的同步化疗,辅助化疗的作用有待评价,静脉化疗考虑给予3~4个疗程,其化疗方案同宫颈癌或外阴癌类似,并多用于复发或转移的补救治疗。
CO2激光治疗有效,尤其适用于病灶小(直径<1.5cm),阴道顶端病灶以及阴道穹窿广泛的病灶。
阴道良性实性肿瘤术后预后较好,但仍有复发、恶变风险,提倡早日手术切除,术后需加强随访;阴道恶性肿瘤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病灶部位和治疗方法相关。阴道癌Ⅰ~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3%、48%、28%、11%。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阴道炎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阴道良性实性肿瘤术后预后较好,但仍有复发、恶变风险。阴道恶性肿瘤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病灶部位和治疗方法相关。
阴道恶性肿瘤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病灶部位和治疗方法相关。阴道癌Ⅰ~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3%、48%、28%、11%。
阴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第1年,每1~3个月1次随访,第2~3年,每3~6个月1次,3年后,每年1次。
阴道肿瘤患者应注意保持健康饮食,多摄入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以促进恢复。
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摄入足量的水果、蔬菜,以及蛋白质。
戒烟、戒酒,避免刺激、辛辣的食物,以及高脂、高糖的食物。
规律进食,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
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采取鼻饲饮食等,满足营养需求。
阴道肿瘤患者应注意外阴阴道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避免性生活,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采用骶麻者,术后4h内,鼓励患者排尿,以预防尿潴留。
患者需要了解所需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患者遵医嘱正确服用。
使用棉质内裤,患者的毛巾、内裤等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以免传播。每日坐浴,清洁外阴。
卧床患者需定时翻身,避免压疮,可以下床走动者,每天应进行适度运动。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以及引流管通常,避免压折,预防发生感染。
家属需要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情况,以便于医生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与家人和朋友加强沟通、交流,排遣不良情绪,舒缓紧张心情。
对良性实质性肿瘤,不能掉以轻心,应予以重视;特别是对于体积大、数目多、症状明显者,应行手术摘除。
阴道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长期刺激等有关,保持良好的卫生与生活习惯,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可对本病发挥预防作用。
高危人群应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改善生活习惯,如穿宽松、透气内裤,保持局部干燥及清洁。
及时接种HPV疫苗。
避免不良性行为,戒烟、戒酒,规避高危因素。
4317点赞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48.
[2]周琦,吴小华,刘继红,等.阴道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11):47-49.
[3]韩冬红,周潘梅.阴道良性肿瘤54例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004):418-419.
[4]孙崟,潘丹,朱兰,et al.外阴和阴道良性肿瘤236例临床分析[J].癌症进展,2013,11(006):592-595.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