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通过接触传染的浅表皮肤感染性疾病。黄水疮以发生丘疹、水疱、脓疱,易破溃糜烂,形成蜜黄色痂为特征,一般黄水疮可以治愈,但是非常容易复发,因此应用抗生素预防。
非大疱型脓疱疮又称接触传染型脓疱疮,是脓疱疮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现了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者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进行混合感染而产生的一种炎症性的皮肤损害。非大疱型脓疱疮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流行。
大疱型脓疱疮是一种疾病,好发于新生儿,新生儿脓疱疮为新生儿常见的。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大疱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发病急剧,传染性强,必须特别重视。
深脓疱疮又名臁疮,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深在性脓疱疮。基本损害为脓疱及被粘着性痂所覆盖的溃疡,主要侵犯小腿,常见于营养较差及久病体弱者。
新生儿脓疱疮为新生儿常见的,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以皮肤大疱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发病急剧,传染性强,必须特别重视。
黄水疮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两个细菌合并感染,其次为湿毒引起的。年龄、皮肤破损、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也是感染黄水疮的诱发因素。
夏秋季节,气候常常是比较炎热的,湿热交蒸,暑湿热毒侵袭肌表,导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或者是小儿身体虚弱,皮肤娇嫩,汗多湿重,暑湿邪毒更容易侵袭而发病。
引起黄水疮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种细菌都有,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
黄水疮在人群多的地方容易传播,比如学校和幼儿园。黄水疮感染在夏季最常见,且温热潮湿的气候出汗较多,也容易感染细菌。
患有痱子、虫咬皮炎、湿疹的患者通过搔抓可能会形成皮肤破损,细菌通过破损处进入皮肤内,经常搔抓更容易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人,例如患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者患黄水疮的患病风险增加。
脓疱疮一般好发于儿童,夏秋季节高发,尤以温度高、气候闷热的时候发病率最高。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皮损处或间接接触患者的污染物而被感染。
儿童的皮肤比较薄嫩,抵抗力比较差,皮肤中缺少一种抗体来对抗细菌的感染,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形成黄水疮的情况。
免疫力低下的人一般容易感染,易得黄水疮。
具有皮肤病的人皮肤有破损,破损处细菌会深入进去,使患者患黄水疮。
黄水疮可出现为开始为红色斑点或者小丘疹,可迅速转变为脓疱,然后破裂、糜烂等表现。黄水疮严重者可出现蜂窝织炎、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脑膜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并发症。
非大疱型脓胞疮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嘴唇四周、鼻周围、耳廓和四肢等暴露部位。刚开始为红色斑点或者小丘疹,可迅速转变为脓疱,然后破裂、糜烂,结成厚痂,同时可伴有瘙痒。
大疱型脓胞疮多发生在躯干和四肢。水疱内清亮的疱液可变混浊,容易破溃、糜烂,并留下淡黄色脓痂,痂脱落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深脓胞疮周围有水肿性红晕,严重者痂皮厚积,呈蛎壳状。剥离痂皮可见溃疡底面有灰绿色脓苔及肉芽增生,自觉疼痛,常伴淋巴结肿大。好发于小腿,也可见于股、腰、臀部等处,损害数目多少不定。
新生儿脓胞疮多于生后4~10天发病,在面、躯干和四肢突然发生大疱,大小不等。疱周围无红晕,壁较薄,易于破裂,破后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上附薄的黄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暂时的棕色斑疹。
黄水疮多因为细菌性感染后造成的肌肤危害,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疹子或斑丘疹,迅速变成皮疹或脓疱,溃破后有脓状分必物排出来,伴随发痒不适感。
黄水疮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因为细菌感染会引起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治疗需要以抗菌、消炎等治疗为主。
黄水疮一般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反应,因此会引起发热的炎症反应。
病情严重者会引起皮肤深层组织的感染,最终可扩散到淋巴结和血液,引起蜂窝织炎。蜂窝织炎由于致病菌可释放溶血素、链激酶等物质,扩散迅速,可引起广泛的组织坏死,严重的甚至可引起脓毒症,危及生命。
黄水疮患者由于急性感染,进一步可诱发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新生儿脓疱疮严重时可并发脑膜炎从而危及生命,由于细菌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细菌性脑膜炎使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的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大多数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
链球菌相关的脓疱疮可以引起猩红热、荨麻疹和多形红斑。
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细菌可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或骨髓炎、关节炎、肺炎等。
患者皮肤出水疱或脓疱,破溃后形成脓痂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一般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学检查来确诊黄水疮的发病原因。注意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水疱、体癣相鉴别。
皮肤生疮情况下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就医。
出现脑膜炎情况应立即就医。
如果患者表现出红色斑点或者小丘疹、脓疱、糜烂等症状时,需要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出现了什么症状?
皮损的部位有无疼痛、发痒、皮损处严重程度?
家人或者周围的小朋友是否有类似症状?
使用过药物治疗吗?
之前有过皮肤疾病吗?
通过细菌培养能够确诊黄水疮形成的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溶血性链球菌,可以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有效的药物。
黄水疮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脓疮分布广泛,全身症状者十分明显。
通过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尿液异常,当患有黄水疮时,患者的尿蛋白会出现轻度升高的现象。
血清学检查用于预测黄水疮是否并发的肾小球肾炎,由链球菌引起的黄水疮。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血浆C反应蛋白升高,脱氧核糖核酸酶抗体、透明质酸酶抗体测阳性。
通过以下表现可确诊为黄水疮:
皮肤生疮,出现在面部、四肢,患者有瘙痒感,流出黄色的脓液。
白细胞增高、尿蛋白轻度增高、细菌学检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可确诊黄水疮。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但成人也可患此病,往往同一家庭中几人同时发病,春秋季节发生较多。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即为虫咬皮炎,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水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水疱一组较常见的以皮肤和黏膜轻微外伤后,出现水疱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多发生于手、足、肘部、膝盖等易受外伤及摩擦的部位。疱壁厚,疱液清澈,为紧张性水疱、大疱,可有家族史。
体癣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继之脱屑,常呈环状,真菌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病情较轻无并发症的皮损,以局部治疗为主,皮损广泛、有全身感染并发症应口服抗生素。一般抗生素治疗一周有效、如果治疗效果较差,可使用万古霉素来治疗。
黄水疮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患者要适当隔离,患者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予消毒。应加强眼、口腔、外阴的护理,注意保持创面干燥。
黄水疮一般是属于发病较急、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疾病,出现疾病的症状之后,一定要及时就诊治疗。
莫匹罗星软膏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也就是黄水疮,一般是局部用药治疗。偶见局部烧灼感、蛰刺感及瘙痒,偶见过敏反应。哺乳期妇女涂药时应防止药物进入婴儿眼内,如果是在乳头区域使用,请在哺乳前彻底清洗。
夫西地酸乳膏适应症为各种细菌性皮肤感染,主用于革兰式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也就是黄水疮。一般无副反应,偶尔会有轻微的刺激感,对腿部深度溃疡的治疗会伴有疼痛,但通常无需停药,罕见过敏反应。夫西地酸对眼结膜有刺激作用,尽量避免在眼睛周围使用。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用于预防皮肤创面的细菌感染及暂时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偶见过敏反应、搔痒、烧灼感、红肿等。避免在大面积烧伤面、肉芽组织或表皮脱落的巨大创面使用。当患者有肾功能减退或全身应用其它肾毒性或耳毒性药物时,应注意有产生毒性的可能。患者如有血尿、排尿次数减少、尿量减少或增多等肾毒性症状或耳鸣、听力减退等耳毒性症状时应慎用。
半合成青霉素是用于全身的药物,天然青霉素存在有抗菌谱窄、不耐胃酸口服无效及不耐酶易被水解等缺点,通过改变天然青霉素G的侧链可获得耐酸、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的优点。所以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皮疹、荨麻疹、药疹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偶尔发生过敏性休克。
一般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克林霉素为抗生素类药,临床上可以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黄水疮。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例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皮疹、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可引起二重感染,也可有呼吸困难,嘴唇肿胀,鼻腔肿胀,流泪和过敏反应。
如果7天内临床效果不明显,可选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有极强的杀菌作用,可作用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可出现皮疹、恶心、静脉炎,也可引致耳鸣、听力减退,肾功能损害。个别患者尚可发生一过性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等。快速注射可出现类过敏反应血压降低,甚至心跳骤停,以及喘鸣、呼吸困难、皮疹、上部躯体发红、胸背部肌肉痉挛。
该病无需手术治疗。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高浓度时对皮肤有刺激。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治疗时将本品溶于水中,进行洗浴或湿敷。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孕妇忌用。
可用复方紫草油、三黄膏或加味青黛散外敷。
大多数脓疱疮经局部治疗后可以痊愈,但少数情况下可发生并发症。症状较轻类型的脓疱疮愈合后不留瘢痕,深脓疱疮愈合后可留瘢痕,一般一周后即可恢复,因此应及时复查。
黄水疮可以治愈。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一周后复查,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和细菌病理学确定是否还有炎症,指标正常即可,若还有炎症使用万古霉素继续治疗。
黄水疮的患者应注意好自身的饮食,建议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进食一些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避免进食鱼类、刺激性食物。
建议进食水果,水果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改善黏膜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炎症的消散。
建议进食牛奶,牛奶易于消化,富含营养,价廉物美的人体必需的营养食物,牛奶和鸡蛋号称是营养双壁。
建议进食精瘦肉,精瘦肉富含优质蛋白和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属于高热量食物。
避免进食小辣椒,小辣椒具有辛辣刺激性,可造成血管黏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增加本病感染细菌的风险。
避免进食鱼类,鱼类属于油腻发物会加重本病的病情。
黄水疮具有高度传染性,日常生活中应加强皮肤清洁和注意隔离,防止传染到其他部位或他人。保持皮肤清洁,多食用高蛋白饮食,勤洗澡,注意个人卫生。
使用干净毛巾,使用后用热水和热烘干机杀死细菌。
食用高热、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促进炎症的消散。
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宽松的衣服,减少对皮损的摩擦。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患者患黄水疮影响美观可能产生自卑情绪,必要时要看心理医生。
幼儿园、托儿所在夏季对儿童做定期检査,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衣物、器具要进行消毒理。
预防脓疱疮,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损伤。患儿的日常用具及换药敷料须严格消毒或焚毁,以防接触感染。小儿可适当补充维生,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免疫力。有条件者可接受葡萄球菌、链球菌疫苗,或多价混合疫苗注射。
家长对于儿童的每天的身体状况应及时注意,黄水疮是比较容易复发的疾病。疾病的治疗应以清暑、利湿、解毒为主要治法。
不要用水洗,需要隔离患儿,对已经污染的衣物要进行消毒。
对于黄水疮的保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避免挠抓。患者在患病期间要注意隔离消毒,以免传染。
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损伤,婴儿的日常用具应严格进行消毒,以免接触感染。
儿童要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另外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892点赞
[1]马琳.儿童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4-126.
[2]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6-87.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1.
[4]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5-77.
[5]张学军.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2.
[6]胡献国.脓疱疮的中医治疗[J].家庭中医药,2017,24(09):40-41.
[7]周涛,周冬梅. 脓疱疮辨治[N]. 中国中医药报,2015-08-03(005).
[8]张宏.新生儿脓疱疮的防治[J].健康博览,2010(10):3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