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冬春季节多发,多见于婴幼儿。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根据呼吸困难的轻重,将喉梗阻分为四度:
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吸音及心率无改变。
安静时亦出现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及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加快。
除上述喉梗阻症状外,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发绀、双眼圆睁、惊恐万状、头面部出汗,肺部呼吸音明显降低,心率快,心音低钝。
渐显衰竭、昏睡状态,由于无力呼吸,三凹征可不明显,面色苍白发灰,肺部听诊呼吸音几乎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律不齐,心音顿弱。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多由细菌和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呼吸道感染。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亦可并发于麻疹、百日咳和流感等急性传染病。常见病毒为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常见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此外,由于小儿喉腔狭窄、喉骨柔软,炎症时易充血、水肿而出现喉梗阻。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
婴幼儿哭闹及烦躁,可使病情加重。
本病冬春季节多发,多见于婴幼儿。
本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 抵抗力低下的小儿、有过敏体质的小儿,新生儿极少发病。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症状重。一般白天症状轻,夜间症状重,严重梗阻时可因窒息导致患儿死亡。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梗阻时可出现发绀、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胸骨上及锁骨上凹陷及奇脉。
患儿一般日间症状较轻,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痛等。
部分患者可因细菌及病毒感染咽喉部,导致其他部位感染,如中耳炎。
需要气管切开术,可能出现皮下血肿、气胸等并发症。
该疾病一般多见于小儿,夜间症状较重,起病急,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烦躁等情况时,立即就医。
患儿一般日间表现不明显,夜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哭闹、烦躁、高热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以免喉梗阻窒息导致死亡。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喉梗阻、明显呼吸困难等可到急诊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目前症状何时加重的?
吃过什么药吗?
既往有无该疾病的病史?
大致判断患儿病因分类。
判断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大致判断患儿是否有脏器损害。
根据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如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
辅助检查:病毒感染引起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C-反应蛋白正常。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咽拭子或喉气管吸出物细菌培养可呈阳性。
异物吸入后可出现剧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肺部检查及询问病史可与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相鉴别。
根据咽部查体可见白色假膜,咽涂片及培养可发现白喉杆菌明确诊断,可与急性喉炎相鉴别。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发生喉梗阻窒息危及生命。
如布地奈德悬液。
若无法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早期静脉输入足量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
抗炎及抑制变态反应等,减轻喉头水肿,缓解喉梗阻,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
烦躁时及时镇静,如异丙嗪。
严重缺氧征象或有Ⅲ度以上喉梗阻者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气管切开。
可选用咽部含片或喷剂缓解喉部症状。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本病通常能治愈,但是需要积极治疗改善症状。
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本病在饮食方面的调理很重要,不能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刺激喉头黏膜,造成进一步充血;饮食尽量清淡好消化以及易吸收,促进炎症的快速消退。
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喉头黏膜,造成进一步充血,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容易形成喉梗阻危及生命。
进食清淡好消化以及易吸收的食物,如米粥、米糊、面条。
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以及水果,比如白菜、菠菜、苹果、梨、橙子、西瓜等,可以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增加抵抗力。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护理需要注意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及湿度,避免让患儿大声哭闹喊叫加重病情,清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如果发生严重喉梗阻,一定要及时就医。
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合适:一般温度18℃~20℃,湿度70%。
患儿避免大声喊叫、哭闹。
适当抬高床头,保持舒适体位。
饮食清淡,耐心喂养,避免呛咳。
监测患儿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及呼吸困难的程度。
严重梗阻时可出现发绀、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胸骨上及锁骨上凹陷及奇脉,可能出现喉梗阻窒息,需立即就医。
均衡饮食,讲究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对预防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饮食,保持室内清洁,温度及湿度合适。
春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
加强户外锻炼,多晒阳光,增强体质。
4990点赞
[1]儿科学/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儿科学供8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桂永浩,薛辛东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