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袭骶髂关节软骨或骨组织,而引起的骶髂关节面及骨组织破坏的感染性病变。骶髂关节结核较少见,多发生在10~30岁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单侧发病,对于该病应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还具有发病缓慢、病期长的特点。
主要在骶髂关节前下1/3髂骨松质部,其骨破坏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破坏区边缘可见,骶髂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
滑膜结核也可穿破关节软骨而侵入骨组织,引起骶髂关节面及骨组织破坏。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面不同程度的模糊或糜烂,其间隙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增宽。
绝大多数始于滑膜部,但滑膜型结核早期症状不典型,大多数骶髂关节结核发现时已是全关节型。主要表现为患侧臀部或腰骶部疼痛、肿胀,部分患者有跛行。
结核杆菌经污染的空气感染呼吸道或消化道,再经血循环致骨感染。
受凉、精神刺激、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都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进而造成体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播散。
骶髂关节结核临床上并不少见,多见于青壮年,10岁以下儿童少见,女性多于男性。骶髂关节结核多为单侧性,极少双侧同时发病。约半数以上骶髂关节结核,同时合并其它部位结核,常见的有髋关节结核和腰骶椎结核。
该病菌主要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污染周围空气,易感者吸入后可致病。
结核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与肺结核患者而亲密接触后可能导致病原菌传播。
结核患者,或经常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
免疫力低下或营养不良者。
本病患者发病缓慢,病期较长,有的长达15年,多为1~2年。如无其他结核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其主诉局部疼痛和肿胀,偶有破行。有的患者自诉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疼痛多限于患侧臀部,早期很轻微,逐渐加重。病变穿破关节囊后,脓液外溢,关节内压力减少,疼痛又减轻。当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时,疼痛完全消失。髂窝有脓肿者可触及波动感。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常为阳性。
在感染结核杆菌后的病变活动期可见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血沉加快等结核中毒症状。
患侧骶髂部或臀部疼痛,休息时减轻,活动后加剧,咳嗽、喷喟时疼痛加重。疼痛呈逐渐加剧,可以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骶髂关节后方有疼痛及压痛,疼痛多限制在患侧,有的患者可因疼痛而出现跛行。
患侧臀部及髂后上棘部位肿胀,髂窝部可触及包块,常为脓肿形成部位,早期的脓肿很小,逐渐加重,病变突破关节囊后,脓液外溢,关节内压力减少,此时的疼痛感会减轻。
寒性脓肿是指存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但没有局部发红、发热的症状,如果脓肿突破皮肤,向体外排出,此时这个盲管就是窦道。
由于骶棘肌痉挛,引起轻度腰椎向健侧侧弯,腰椎前屈及向健侧活动受限,下肢活动受限,使同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出现跛行。
晚期因结核的侵入,会导致关节结构严重破坏,使关节的功能、形态出现异常,表现为关节畸形。
骶髂关节结核可并发骶髂关节病理性脱位,关节破坏严重,导致同侧髂骨和耻骨向上脱位,使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通过X先检查可以观察到畸形的骨的邻接关系。
在病变部位形成瘘管后,会增加其他类型的细菌经窦道侵入人体的几率,其他病菌侵入后可发展为混合感染。
病变区域脓肿范围较大压迫坐骨神经,可表现为沿臀部、大腿、小腿、足部放射样疼痛,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轻微刺痛、隐隐作痛或烧灼、麻木。
骶髂关节结核患者出现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缺乏、消瘦、骶髂关节处疼痛、压痛、肿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发展成病理性骨折、关节畸形等阶段,影响患者生活。
免疫力低下或营养不良者,一旦发现低热、午后盗汗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发现骶髂关节疼痛、压痛时,应及时就医。
对于已经确诊骶髂关节结核的患者出现继发感染或窦道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感染加重,可到感染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低热、盗汗、食欲缺乏、消瘦、骶髂关节处疼痛、压痛等)
骶髂关节有没有疼痛的感觉?
有没有自己服用过药物?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过吗?做过哪些检查?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检查时在站立位脊柱前弯、后伸及侧弯均受限,并有局部疼痛,但坐位时活动较好。卧位直腿抬高试验,患侧受限并有局部疼痛。压挤或分离髂骨时患部疼痛,骶骼关节患部有压痛,可有寒性脓肿或窦道。肛指检查有时可摸到局部脓肿及压痛。
病变活动期或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抗酸杆菌培养,可为阳性。可见血沉加快,有轻度贫血,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体内的病菌类型,同时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
早期可见关节边缘模糊,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局部破坏,可有死骨形成。关节破坏严重者,其同侧髂骨和耻骨会向上脱位。
骶骼关节结核的CT检查具有很明显的优点,可显示骶骼关节破坏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特别是对脓肿的部位、大小可显示清楚,为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如果病人的病因难以确定时,可以通过病理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以及病变的原因。
病人的临床表现除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还伴有臀部疼痛明显,伴有坐骨神经放射痛,局部叩击痛,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窦道。
患者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作为检查时有相应的体征。
X线检查可见关节边缘模糊、间隙增宽,晚期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局部常见破坏、死骨等。
病理检查结果为结核改变。
骶髂关节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单侧发病多见,常发生于骶髂关节前下1/3滑膜部。而强直性脊柱炎常见于青年男性,多为双侧对称发病,表现为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或伴有骨硬化关节。其边缘可有小囊状缺损,病变易侵及骶髂关节上半部,常伴有腰椎小关节间隙模糊、狭窄或消失。
骨型骶髂关节结核发生在髂骨松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限性破坏区,可累及骶髂关节。而致密性髂骨炎多见于成年女性,常对称性侵犯骶髂关节中下2/3骨部分,表现为三角形、新月形或梨形致密影,骨小梁融合消失,不累及关节。
对于近髂外动脉区的局限性骶髂关节结核,有时需与髂外动脉搏动引起的骨质破坏或缺失鉴别。前者引起的骨质破坏区虽比较局限,但骨质破坏较广泛,破坏区边缘不清,无硬化。而髂外动脉长期搏动,可引起髂骨下缘较明显而深的凹陷,并可见凹陷的边缘清楚,无硬化征象。
服用抗结核药物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关键,坚持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必要时在药物治疗配合下行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2~3个月后才可下床活动,并且继续抗痨治疗6~12个月。
支持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加强营养。
做好活动期结核病人的隔离工作,避免传染。
单一抗结核药物中杀菌力最强者,特别是早期杀菌力。其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有杀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0.025~0.05ug/ml,口服后迅速吸收,血中药物浓度可达最低抑菌浓度的20~100余倍。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也很高,偶可发生药物性肝炎,所以肝功能异常者慎用,需注意观察。
最低抑菌浓度为0.06~0.25μg/ml,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快速杀菌作用,特别是对C菌群有独特的杀菌作用。其与异烟肼联合应用,可显著缩短疗程。口服1~2小时后达血药峰浓度,半衰期为3~8小时,有效血药浓度可持续6~12小时。而且加大药量,则持续时间更长。利福平及其代谢物为橘红色,服后大小便、眼泪等为橘红色,为正常现象。
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B菌群。在6个月标准短程化疗中,其与异烟肼和R利福平联合用药,是三个不可缺的重要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肝损害、食欲缺乏、关节痛和恶心等。
其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95~7.5μg/ml,口服易吸收。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用药前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视力情况。
其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作用。不良反应主要为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和肾毒性等,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儿童、老人、孕妇、听力障碍和肾功能不良等要慎用或不用。
根据病灶情况,选择前方或后方入路进入病灶。寒性脓肿在髂窝者,可采用前方低位倒八字切口,其余采用后侧入路。
一种为关节内植骨。如无混合感染,在病灶清除的同时行关节内植骨融合。另一种为关节外植骨,用于病灶已静止。但局部疼痛明显者,可做关节外单纯植骨融合术。
早期骶髂关节结核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多数可以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骶髂关节及全身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治愈。极个别患者好转后,可再度发生结核感染征象,须及时再次就医治疗。
本病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去门诊进行复查,复诊时进行X-ray、CT检查、局部体格检查及抗酸涂片,以查看是否还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
骶髂关节结核患者的饮食护理,应以促进其症状减轻并消退为目的,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饮食原则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同时补充充足的矿物质,来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补偿疾病所致的高消耗。
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如家禽、乳类、蛋类、鱼虾类食物。
补充充足的热量,饮食要多样化,多吃一些花生和大豆等油类含量丰富的食物。
要食用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可以吃油菜、芹菜、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也可以吃柑橘、草莓、核桃等水果。
限制饮酒、吸烟。
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骶髂关节结核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同时放松心情,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应当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
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用法、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勿随意停药。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做好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传染。
对于骶髂关节结核的预防,主要是做好个人防护,增强体质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我们应了解关于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接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积极预防肺结核。
积极治疗肺结核和骶髂关节结核,预防结核病灶的蔓延播散。
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积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和自身抵抗力。
4160点赞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9.
[2]张文义.疼痛病临床指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336-339.
[3]邱贵兴.骨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335-336.
[4]张俐,何伟.中医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3-94.
[5]张文义主编.舒银兰,张险峰,焦更海副主编;张桂荣,张松歌,李淑君编.疼痛病临床指南[M],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01:33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