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淤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肝静脉内压力升高,肝小叶内中央静脉和肝血窦被动性充血,最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缩窄性心包炎。此时肝内含血量增多,肝脏体积增大,质地较坚韧,且有触痛。
临床表现除触诊可查到肝大外,还有肝区膨胀性疼痛和触痛。由于肝细胞淤血性缺氧,可引起肝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尿胆原增多,肝脏排泄功能也受一定影响。
最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发生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以及肺循环受阻引起的右心衰竭。慢性肝淤血病情进展较慢,肝大程度不及急性肝淤血时显著,右上腹可有持续性疼痛,弯腰或用力触摸时有压迫感。当回心血流严重受阻时可出现腹水。肝功能有轻或中度异常,尿酸生成和凝血因子生成减少,血清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增高。
肝淤血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临床常见于心瓣膜病、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心包疾病等心脏疾患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血栓形成等静脉病变。
心瓣膜病、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均易使下腔静脉压力升高,传递到肝静脉导致肝内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中央区肝静脉窦扩张淤血。可引起肝淤血的心脏疾病还有缩窄性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心脏病。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浆膜炎时瘢痕收缩或肿瘤生长压迫所致的静脉血管狭窄等,引起肝静脉急性或慢性阻塞,使肝静脉内血压升高,发生肝淤血。
肝淤血不具有传染性,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多呈散发,临床中多见于有心脏疾患和静脉病变的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心脏疾患和静脉病变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这些疾病引起的肝淤血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肥胖人群。
缩窄性心包炎、风心病、高血压等患者。
肝淤血患者由于肝脏急性充血、增大,肝包膜被拉紧,可出现右上腹疼痛症状。查体可见肝颈静脉反流征和轻度肝功能异常。当心脏病患者反复发生心力衰竭,肝大可达肋缘下2~10cm,硬度增加,表面光滑,脾脏在初期时反而缩小。
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右上腹部胀痛以及触痛,疼痛不剧烈,持续时间较短。
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可有右上腹间断性疼痛,疾病进展后可出现、腹水、轻度黄疸以及心慌、气促、胸闷等右心衰竭症状。
多见于回心血量严重受阻以及严重肝功能障碍。
肝脏淤血导致脾脏静脉血回流不足,从而出现脾肿大。
肝淤血患者需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而对于肝功能异常者,主要是对症处理。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仅查体时发现肝功异常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检查。
自觉症状较明显,一旦检查发现肝功轻度异常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肝功明显异常,若出现极度乏力、纳差、肝区隐痛、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肝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可去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乏力、右上腹不适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尿黄、眼黄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包括血常规、生化功能、肝功能检查等,主要用于评估患者血液中的白蛋白、胆红素、转氨酶、凝血因子的水平,了解疾病进展情况。
早期即可见肝大,肝下缘变钝,肝内回声增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扩张,呼吸动作加时,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内径改变很小。
肝淤血的CT表现包括腔静脉和肝静脉扩张,CT增强扫描时,肝实质可显示为弥漫性不均匀的斑点样和网格状(马赛克样)增强。此外,CT还可显示心脏增大、肝大、血管周围淋巴水肿造成的门静脉周围透亮带、胸腔积液、腹水和心包积液等肝淤血的其他相关改变。
肝脏可显示为马赛克样增强,以及显示未增强门静脉和肝静脉所造成的低信号条状影。之后门脉期和延迟期肝脏实质信号强度变为比较均匀,门静脉和肝静脉也逐渐增强,并可见有肝静脉和肝上的下腔静脉扩张。
肝脏彩超、CT、MRI检查提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扩张,肝脏密度异常,结合实验室肝功能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被膜下肝实质破裂,形成被膜下血肿是肝脏破裂的一种,多由外力直接作用于肝区、肝脏在前后腹壁与脊柱之间受挤压。或人体在运动中因加速、减速牵引、扭转都可使肝脏组织受到损伤,可通过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与肝淤血相鉴别。
肝脂肪变性是指细胞浆内出现的脂滴超过生理范围,或正常不出现脂滴的细胞中出现脂滴。严重时几乎所有肝细胞均发生脂肪变,肝脏肿大,可有轻度压痛及肝功能异常。病理检查可见肝细胞脂肪浸润,可与肝淤血相鉴别。
对于肝淤血的治疗,关键是原发病的治疗,积极控制引起肝淤血的原发病如缩窄性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对于肝功能异常者,主要是对症处理,给予保肝降酶、利胆退黄及补充白蛋白治疗。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呋塞米吸收迅速,作用时间可维持2~3小时,但容易导致血钾下降,需要与保钾利尿药物同用。氢氯噻嗪作用温和持久,可用于轻、中度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但容易引起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螺内酯作用弱,但药效持久,具有保钾利尿的效果,易导致高钾血症,多与排钾利尿药同用。
卡托普利口服吸收迅速,15分钟起效,作用可以维持6~8小时,但易引起咳嗽、粒细胞缺乏等。依那普利起效慢,4~6小时达到高峰,兼有降压、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
缬沙坦口服吸收快,进食影响其吸收,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尤其适用肾脏损害所致继发性高血压。替米沙坦口服吸收迅速,用于轻至中度高血压。
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血管保护效应,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
可以激动心肌收缩蛋白,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输出量,改善血流动力学。
有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
有促进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肝淤血一般无手术治疗。
导致肝淤血的原发病,治疗起来较为棘手。如果能够积极去除原发病因,改善肝脏淤血状况,则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病因难以根除,多数患者会进展到肝硬化,预后较差。
肝淤血难以彻底治愈。
如果原发病没有及时去除,肝硬化病情进展到失代偿期,患者的实际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平均为5~10年。
病情稳定期可3个月复诊一次。
肝淤血患者应注意膳食均衡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减少肝脏负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少食多餐,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g。
忌烟酒,吸烟饮酒会损害心脑血管以及肝细胞。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葡萄、胡萝卜、香蕉、橙子。
肝淤血患者应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劳累,减轻心脏负担。
日常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合理膳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
限制体力活动,心衰严重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改善后应适当下床活动,以免下肢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
一般患者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
定期检查肝功、腹部彩超,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治疗。
肝淤血的根本原因在于心脏疾患和静脉病变,病变过程多漫长而隐蔽,不易察觉,需要定期查体才能及时发现。对原发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肝淤血的主要措施。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肝区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全面检查。并注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定期全面查体,感觉不适及时就诊。
不熬夜,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适当锻炼,保持合适体重。
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监测血压、血糖。
4883点赞
[1]谢渭芬,陈岳祥.临床肝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