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膜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网膜瘤和继发性网膜瘤两种类型,原发性网膜肿瘤又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脂肪瘤、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包括平滑肌肉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转移癌等,主要采取彩超及增强CT检查证实。临床会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腹水、体重降低等现象,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网膜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十分罕见,常发生在胃、结肠、胰腺或卵巢。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瘤包括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和神经纤维瘤等,恶性瘤包括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纤维肉瘤和黏液瘤等,恶性约占1/3。
继发性网膜肿瘤更为多见,多由腹腔内恶性肿瘤如胃肠道、腹膜、腹膜后组织或子宫、卵巢等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最常见者来源于胃癌及卵巢的恶性肿瘤,转移的方式可经血液、淋巴循环或癌细胞脱落后在网膜种植,或者是癌肿直接浸润蔓延的结果。
原发性网膜瘤可由淋巴管病变引起,如先天性的淋巴管呈囊状扩张或淋巴管阻塞。继发性网膜瘤通常由腹腔内恶行肿瘤转移引起。
网膜良性肿瘤中以囊肿最多见,其来源多数是先天性的淋巴管呈囊状扩张所致,少数是因淋巴管阻塞后导致局部扩张,囊肿形成。
胃癌、肝癌、卵巢癌、结肠癌等腹腔内恶性肿瘤转移至网膜,形成网膜恶性肿瘤。转移的方式可经血液、淋巴循环或癌细胞脱落后在网膜种植,或者是癌肿直接浸润、蔓延的结果。
患者免疫力低下,则会提高治疗后复发及肿瘤转移的风险。
长期的压力过大,或者处于焦虑的状态,容易使人出现生病的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体内细胞发生癌变,出现肿瘤。
网膜良性肿瘤中男性占57.1%,女性占42.9%,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上发生于5~92岁,平均46.3岁,其中40~50岁者占73.5%,因此多见于50岁前后。
如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烟酒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癌变,导致肿瘤的出现。
经常食用霉变、腌制、污染等食物的人群,体内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导致感染,长时间感染或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出现。
如包囊虫在体内寄生以后,出现脓肿,时间一长可能会出现肿瘤。
网膜肿瘤患者的典型症状是腹痛、腹部肿块、腹水、体重下降,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消瘦、或恶病质。多数患者并发贫血、便秘等疾病。
肿瘤较大时大部分患者有腹部隐痛、饱胀以及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症,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仰卧时疼痛加重,站立位减轻,常伴有不确定的沉重感,少数病例有恶心。
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体检常可扪及,一般压痛不明显,有一定活动度。
恶性肿瘤晚期可有腹水产生,可有血性或非血性腹水,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大的肿瘤压迫胃肠道所致,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等。
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可有全身消瘦、贫血或恶病质等。
指机体处于严重的机能失调状态,表现为极度消瘦、皮包骨头、形如骷髅、贫血、无力等症状。
外伤可导致囊肿破裂,破裂处出血,血液及淋巴液流入腹腔,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及压痛。
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便秘常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感染多在出血之后,病情呈亚急性或慢性,患儿有腹痛、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委靡、白细胞增多及核左移等中毒症状,腹部检查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压痛。
发生于大网膜游离部的中、小型囊肿,因活动度大而扭转,表现为持续腹痛、阵发加剧,伴恶心、呕吐、囊肿张力增高且有明显压痛,在女孩易与卵巢囊肿蒂扭转混淆。
网膜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很重要,对于有疑似网膜肿瘤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本病通过X线、CT检查可确诊,还需注意与直肠瘤等疾病相鉴别。
胃癌、肝癌、卵巢癌、结肠癌等腹腔内恶性肿瘤患者定期筛查很重要,出现疑似网膜肿瘤的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腹痛、腹部肿块、腹水、体重下降等症状,高度怀疑网膜肿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网膜肿瘤的患者,若迁延不愈,可能有复发或转移的风险,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肿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便秘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消化内科等。
患者最近食欲怎么样?
腹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腹部肿块、体重下降等症状)
出现症状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无特异性,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腹水化验多为血性渗出液,应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胃上移、小肠后移、腹前壁与小肠间距明显增宽等X线征象,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腹腔动脉造影显示网膜动脉及其分支延长并包绕肿块的影像,可为网膜肿瘤的诊断提供直接而有力的证据。
对大网膜炎性包块囊肿或肿瘤具有初步判定作用,它有助于判定肿物部位、性质为囊性或实性等,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CT、MRI扫描可显示多种影像,包括块状大网膜、小结节浸润性、囊性肿块或多个孤立的结节,是判定大网膜肿物的最佳手段,它不仅可以确定肿物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还对大网膜扭转及血管梗死有较好诊断价值,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也可以明确诊断。
可以直视病变部位的情况,结合活检可明确病因和病变性质。
有助于发现胃肠道内恶性肿瘤,并可结合活检标本病理学结果明确性质。
网膜肿瘤的诊断较为困难,多数病例是因腹部包块而进行探查手术或因腹部手术时发现网膜有肿瘤而获得确诊。
临床表现:仰卧时加重的腹痛,腹部有肿块伴体重减轻,大量腹水时可有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CT检查可协助诊断,CT可显示包块、块状大网膜、小结节浸润性,囊性肿块或多个孤立的结节等。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的性质及种类。
生长在直肠上的肿瘤通称为直肠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加或腹泻、便秘),大便带血或呈黑色,大便变形、变细;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想再解),间断腹部绞痛;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精神不振,食欲下降。
从十二指肠起到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患者会有明显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或者出现便秘及腹泻交替出现的症状,排便带血,大便不成形,也会出现黑便。
生长在盲肠中的恶性肿瘤,主要由盲肠上皮细胞恶性增殖引起。大便鲜血为直肠癌的主要症状,其他症状包括贫血、上腹不适、恶心等,并且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有肛门重坠感、里急后重感、大便排不净感,会阴区痛。
上述疾病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CT检查等与网膜肿瘤相鉴别。
大多是胰腺假性囊肿,有急性胰腺炎史,少数有腹部外伤或手术史,囊肿不活动,X线检查胃被挤向前或左,与脊柱的距离加大,十二指肠曲增宽并显局部压迹,B超检查和CT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帮助确诊。
网膜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浸润性,常需切除全部网膜及邻近器官,继发性肿瘤需连同原发病灶一起切除,但往往为晚期广泛转移。较局限者可姑息切除,辅以化疗或免疫疗法以及放疗等综合治疗。
用于各种肿瘤放、化疗期,急慢性肝炎,白细胞低下及慢性病患者。
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大,且抗瘤谱广,长春新碱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癌组织,可使增殖细胞同步化,进而使抗肿瘤药物增效。
手术切除是治疗网膜肿瘤惟一有效的方法,目的为彻底切除肿瘤。良性肿瘤可做网膜包括肿瘤的部分切除,原发于网膜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浸润性,应切除全部网膜及邻近器官,转移性恶性肿瘤,则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病变及转移病变。
主要是用放射线来治疗网膜肿瘤,属于局部的治疗,能够尽可能的保留周围正常组织。可以起到解决患者肿瘤压迫、缓解疼痛的作用,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保证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及时提供化学药物来治疗网膜肿瘤,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方式将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会散布到全身,起到较强的杀灭作用。
肿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致使精神失调或失常,从而减弱或丧失生活及工作能力。在对网膜肿瘤患者采取积极的、合理的治疗并使肿瘤得以控制或消除之后,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现阶段网膜肿瘤患者康复的主要目的。
网膜肿瘤能治愈,进行手术切除后,良性肿瘤者预后良好,无术后复发报道;恶性肿瘤者预后极差,生存期平均半年。
网膜肿瘤治愈率为45%。
网膜良性肿瘤术后多可长期存活,5年生存率可达75%,无术后复发报道,网膜恶性肿瘤预后极差,生存期平均仅为半年。
网膜肿瘤手术治疗4个月、9个月后进行复查,主要进行CT检查,观察其远期疗效。
网膜肿瘤患者应加强营养,合理分配。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高蛋白食物,以保证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应避免辛辣、刺激、难消化饮食。
宜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具有改善组织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促进手术后的组织愈合。
宜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纤维素,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可促进组织免疫力的提升。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生燥热。
忌食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如泡菜,可降低胃肠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加原有的良性肿瘤恶变的风险。
忌食含有黄曲霉素丰富的食物,如霉变花生,具有诱发消化道肿瘤以及腹腔肿瘤的风险。
忌食铅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如松花蛋,铅元素可在体内蓄积,当蓄积量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可诱发一些肿瘤性疾病的发生。
网膜肿瘤患者的护理以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保持患者的积极乐观心态为主。让患者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遵医嘱用药,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应注意引流管的固定及通畅,按时挤压,预防堵管。
运动,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适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网膜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应注意自身腹痛、腹水等症状是否有改善。复诊时做X线钡餐检查、B超检查和CT检查等,判断腹部是否还有肿块以及是否发生肿瘤转移。
患者在确诊网膜肿瘤后容易受到心理打击,应给予心理疏导,避免其过于焦虑,以减轻心理因素对疾病恢复的影响。
网膜肿瘤患者无特殊需注意的事项。
网膜肿瘤无特殊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治的关键。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免疫力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胃癌、肝癌、卵巢癌、结肠癌等腹腔内恶性肿瘤患者,若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腹水、体重下降等症状,需进行CT检查,诊断是否患有网膜肿瘤。
心理调节,乐观的心态可以使人体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帮助患者更好维持自身免疫力。如果心理压力太大,会导致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从而降低免疫功能。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4451点赞
[1]张春霞.肿瘤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36-338.
[2]王玉成,李洪义,单叔媒等.64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网膜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2020,10(2):62-65.
[3]刘德培.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消化病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07,519.
[4]池肇春.实用临床胃肠病学[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5.04,第1515.
[5]张金哲,杨启政.实用小儿肿瘤学[M].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03,第413.
[6]韩积义,崔自介.腹部外科诊断和鉴别诊断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8,16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