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且瘘管走行于外扩约肌深部以上。其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少数位于直肠。外口多位于肛周皮肤,少数位于臀部,极少数位于其他部位。
通常有一个瘘管及外口,是治疗比较简单的肛瘘,一次手术大多数可以治愈。
复杂性肛瘘往往有多个瘘口和瘘管,手术难度大,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手术方式或多次手术,才能治愈。
高位肛瘘的主要病因有肛周脓肿切开引流、肛周疾病等,好发于便秘、排便习惯不规律的人群,患有糖尿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好发。
各种类型的肛周脓肿,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后,皮肤切口形成外口,与原发感染肛窦相连通,形成肛瘘。
肛裂、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疾病术后感染、直肠肛门损伤等情况,会引起高位肛瘘的发生。
如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特异性炎症,以及恶性肿瘤、肛管外伤感染等,都可引起肛瘘,但较为少见。
多由超过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的脓肿造成,肛窦被感染后,感染会沿肛周的间隙,蔓延至肛周皮下及坐骨直肠间隙,引起低位肛周脓肿(肛周皮下脓肿及坐直肠间隙脓肿)。大多数脓肿会在肛周皮肤处发生破溃,并伴有脓液流出,而引起破溃处的皮肤形成外口,与原发感染的肛窦相连通,形成肛瘘。
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在我国约占肛管直肠病发病人数的1.67%~2.6%,国外约占8%~25%,多发于20~40岁的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5~6):1,其中高位肛瘘占绝大多数,占10%~20%。
绝大多数肛瘘是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的。
会增加肛门局部损伤以及肛腺感染的几率。
会导致局部循环障碍。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全身各部位发生感染,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合并肛周脓肿的发生。
高位肛瘘主要表现为反复瘘道脓性分泌物的排出,有时可有气体甚至是粪便从外口排出。瘘管通畅无炎症常不感疼痛,只感觉局部发胀和不适,行走时加重。瘘管不通畅时则有疼痛,排便时加重。
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一般初形成的肛瘘流脓较多,有粪臭味,色黄而稠;久之,则脓水稀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若过于疲劳,则脓水增多,有时可有粪便流出;若脓液已少而突然又增多,兼有肛门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
当瘘管通畅时,一般不觉疼痛,而仅有局部坠胀感。若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疼痛,或有寒热;若溃破后脓水流出,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时疼痛加剧。
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瘙痒,有时可伴发肛门湿疹。
长期患病可使患者伴有消瘦、面色无华、精神不振、心悸失眠、低热盗汗、神经衰弱等症状。
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发生直肠环纤维化、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或者因环状纤维组织增生,影响肛门括约肌的舒缩,导致肛门直肠狭窄。
多由高位肛瘘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括约肌所致。
当患者出现肛周反复流脓及肿痛时就诊于肛肠外科,需要根据情况行肛门部查体、肛周彩超、腔内超声、磁共振等检查。由于任何类型的肛瘘自愈的可能性均很低,特别是高位肛瘘,而且肛瘘有恶变可能,所以应及时手术治疗。
高位肛瘘出现反复流脓及肿痛时,均应及时就医,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优先考虑去肛肠科就诊。
没有肛肠科专科门诊时,应去结直肠肛门病科或者普外科就诊。
什么时候出现的?
现在哪里不舒服?
是否有肛周脓肿病史?
是否有炎症性肠病病史?
有什么伴随症状(例如肛门潮湿、肛门瘙痒等)?
是否有肛门手术史?
外口多呈乳头状隆起,有的外口有肉芽组织生长,有的外口扁平,被一层上皮覆盖,似已愈合。手指按压外口周围组织,有少量脓液或浆液流出。由于肛瘘外口常有分泌液流出,肛周皮肤可增厚、发红。
内口多在齿状线附近,呈结节状或凹陷,部分可扪及,有轻压痛。少数高位肛瘘内口可位于直肠。
一般不用作诊断,只在术中用。因肛门未麻醉、括约肌不松弛,容易造成假瘘管、假内口。
磁共振图像能显示肛瘘的位置及其走向,图像上瘘管及脓肿表现为条状或片状信号,增强扫描后瘘管及脓肿壁明显强化,对明确病灶范围与括约肌的关系有较高确诊价值。
通过肛瘘外口注入30%∽40%碘油,照相可见瘘管分布,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瘘道走行、分支和空腔的分布和内口位置与临近脏器的关系不详时,可做此项检查。
通过检查可明确直肠充血及肥厚程度,观察是否肿胀、肛窦红肿突起。
主要包括活组织检查、细菌培养等。如因尾骶骨、髂骨或腰椎结核所致的臀部瘘管,X线片检查可发现有骨质破坏。若为畸胎瘤,可见毛发钙化点、骨骼和牙齿等。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可辨别是否为恶性病变。脓汁培养,可确定细菌种类。
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一般初形成的肛瘘流脓较多,有粪臭味,色黄而稠;久之,则脓水稀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若过于疲劳,则脓水增多,有时可有粪便流出;若脓液已少而突然又增多,兼有肛门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
当瘘管通畅时,一般不觉疼痛,而仅有局部坠胀感。若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疼痛,或有寒热;若溃破后脓水流出,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时疼痛加剧。
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瘙痒,有时可伴发肛门湿疹。
肛周可见外口,外口凸起较小者多为化脓性;外口较大,凹陷,周围皮肤暗紫,皮下有穿凿性者,应考虑复杂性或结核性肛瘘。
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扪到硬结或凹陷。
肛门彩超、磁共振等检查可明确病灶范围与括约肌的关系。
肛门部化脓性汗腺炎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炎性疾病,常可在肛周皮下形成漏管及外口、流脓,并不断向四周蔓延。检查时可见肛周皮下多处漏管及外口,皮色暗褐而硬,肛管内无内口。常常被误诊为肛瘘,主要区别是化脓性汗腺炎的病变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范围广泛,可有无数窦道开口,呈结节状或弥漫性。但窦道均较浅,不与直肠相通,切开窦道后无脓腔及瘘管。
毛囊炎和疖肿是常见的皮肤感染,初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的小结节,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脓栓,红肿疼痛范围扩大,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渐消而愈。若多个疖肿同时发生,称为疖病。若发生瘘管,病变较浅,不与肛门相通。而高位肛瘘一般有一个或多个瘘口,与肛门相通。
瘘管是尿道球部与皮肤相通,瘘口常在会阴部尿生殖三角内,排尿时有尿液从外口流出。若瘘口较小,或因炎症粘连闭塞,排尿时只有少量尿液从外口流出,感染后瘘口有脓液流出时,易误诊为肛瘘。检查时直肠内无内口,瘘道与尿道相通,常有外伤史和尿道狭窄。
肛管直肠癌晚期,溃烂后也可形成瘘管。但其特点是肿块坚硬呈菜花状,溃疡深大,分泌物为脓血、恶臭、持续性疼痛。通过病理检查与高位肛瘘鉴别。
抗炎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 。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周期约为3~4周及以上。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准确寻找和处理好内口、清除全部瘘道、合理处理好肛门括约肌、创口引流通畅。
改善饮食以及排便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注意肛门局部的清洁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急性期肛瘘的治疗可酌情选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甲硝唑等。若取脓液作病原菌培养加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则疗效会更好。
挂线治疗是治疗肛瘘的最常用方法。适用于单纯性高位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治疗。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的机械作用,使结扎处组织发生血供障碍、逐渐压迫组织,使之坏死。同时,橡皮筋也有一定引流作用,使瘘管内分泌物排出,在橡皮筋对表面组织的慢性切割过程中,基底部创面逐渐愈合。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利用缓慢的切割过程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局部炎症,使被切断的括约肌两断端黏连、固定于周围组织上,不致因括约肌回缩过多造成肛门失禁。挂线疗法用的橡皮筋也可用特制的药线来代替,该药线结扎肛瘘组织后,对结扎组织有逐步腐蚀、使括约肌黏连、防止回缩和促进创面肉芽生长的作用。
适用于高位肛瘘,尤其适用于产妇及肛门收缩功能减退者。围绕外口做菱形切口,游离外口,再逐步向内口方向切除瘘管。在切除内口时应紧靠瘘管,从而将瘘管完整切除。
适用于高位肛瘘,麻醉和体位同前。纤维蛋白黏合剂可从自身的血液中提取而成,也可用医药公司出售的成品。肛管内可置凡士林纱布或肛管引流24~48小时。
通过运用肛瘘镜进入瘘管腔内,直视下精确识别瘘管解剖(主管和支管)、内口或慢性脓肿,并电灼瘘管壁。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分为两阶段,即诊断阶段和治疗阶段。诊断阶段主要是正确定位内口、可能存在的支管或慢性脓肿;治疗阶段主要是在腔内破坏瘘管、清理瘘管并关闭内口。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肛周弧形切口经内外括约肌间沟进入直至瘘管,切断瘘管并且缝扎。
生物材料肛瘘栓、皮瓣肛门成形术等。
高位肛瘘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治愈后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术后患者1~2周复诊一次,直至手术切口完全愈合。
高位肛瘘经过积极的治疗能治愈。
高位肛瘘患者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肛门闭合不紧导致的肛门潮湿、气性或者液性失禁。
手术患者切口未愈合前一周1~2次复诊,直至切口完全愈合。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注意肛门局部卫生清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坚持运动,适当提肛锻炼。
忌辛辣食品,可诱发肛周脓肿。
忌海鲜发物,如带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会助长湿热,故应忌食。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以及腹泻。
忌烟酒,烟碱可导致循环障碍,酒精可刺激局部组织,增加感染风险。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水果和新鲜蔬菜,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应达到2500ml以上。
保持肛门局部的卫生清洁,养成便后或者睡前温水肛门坐浴的好习惯。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特别是对于由于工作需要久坐的人,增强免疫力。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的发生,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每日用温盐水或硝矾洗剂坐浴,且要勤换内裤。
治疗期间症状不能缓解或者有持续加重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用药保守治疗者,如出现过敏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由于肛瘘大多数是由于肛周脓肿破溃或者手术切开引流所产生的,所以预防肛瘘的关键就是预防肛周脓肿,还要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现肛周肿痛症状及时就医,可自行触摸或者观察肛门是否有异常条索状肿物。
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治疗一些可引发肛周脓肿的疾病,例如肛裂、肛窦炎等。
如有肛周脓肿,宜及早治疗,一次性手术治疗可以防止后遗肛瘘。
4377点赞
[1]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76-781.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87-588.
[3]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6-16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