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软脑膜完整而脑皮质浅层的出血和(或)挫碎,主要因脑组织在外力作用后在颅内作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或旋转运动,脑表面与颅骨内面或颅底碰撞、摩擦而形成。本病主要表现为昏迷、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持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导致严重并发症,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静止头部突然遭受外力撞击,头呈加速运动造成的损伤称为加速性损伤,例如钝器击伤,这种方式造成的损伤发生在着力部位,称为着力伤。
运动头部突然撞击静止的物体所引起的损伤,称为减速性损伤,如坠楼,这种方式所造成的损伤发生于着力部位以及着力部位的对侧,称为对冲伤。
脑挫伤可由交通事故、摔伤、跌伤、打击伤、火器伤、爆炸伤等各种颅脑创伤等造成。通常儿童、青壮年以及70岁以上的老人受到创伤后容易引发该疾病。
当患者在步行或者驾驶交通工具在道路上行驶时,出现意外事故,使脑部受到外力撞击或者减速性损伤。
患者因为意外或者自杀等从高处坠落,造成脑部受到撞击及形成对冲伤。
患者被别人用硬物击打或打击斗殴时,脑部受到创伤引起脑挫伤。
脑挫伤的好发年龄高峰为5岁左右儿童、15~45年轻人、70岁左右老年人,发生地点为交通拥堵的十字路口、学校等。
颅骨尚未发育成熟、质软,当受到外力创伤时,引发的脑部损伤较为严重。
年轻人因为年轻气盛,较容易与他人发生打架斗殴。
身体素质下降,骨质疏松,头部受到轻度的创伤就有可能引起脑组织损伤。
脑挫伤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持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脑挫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范围有很大关系。儿童也可出现早期癫痫,但急性期过后会自行消失。
脑部受到损伤后,损伤轻者意识障碍有数分钟,严重者可持续数日甚至更长。
创伤后脑部实质出现血肿、水肿,继而引发颅内高压,出现持续剧烈恶心、头痛、频繁喷射性呕吐。
昏迷患者清醒后即感到头痛,表现为钝痛、胀痛、跳痛,持续性或间歇性,以持续性较为多见。
即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伤后立即出现,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呼吸减缓、面色苍白。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与伤灶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和体征,如运动区损伤的锥体束征、肢体抽搐或瘫痪,语言中枢损伤后的失语以及昏迷病人脑干反射消失等。
部分儿童患者会出现早期癫痫,如果既往没有癫痫病病史,急性期过后自行恢复正常。
出现脑部创伤的患者,无论是否出现症状,均应及时就医,通过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及时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创伤部位发生在额叶、颞叶前端时,病人只出现某些神经精神症状,但后续引发的脑血肿、水肿更严重,因此撞击后无症状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出现头痛、昏迷、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患者可就诊于神经外科或者急诊科。
头部是什么時侯受到撞击的?
头部是怎么受到撞击的?
撞击后是否出现头晕、耳鸣、说话不流利等症状?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有所缓解?
既往有其他疾病史吗?
CT扫描能清楚的显示脑挫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根据结果判断脑组织是否有高低密度混杂影,若出现高低密度混杂影,则判断有出血、水肿。
不仅可以了解具体脑损伤部位、范围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而且可推测预后。
当患者颅内压恢复正常时,抽取脑脊液进一步检查,查看脑脊液是否含血。
留取患者的血液及尿液样本,进一步检查有无肾脏、肝脏等损伤。
给患者做脑电图,查看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排除癫痫等原有疾病。
通过血气分析,观察患者血氧是否发生异常,是否存在高二氧化碳血症。
用以了解有无骨折情况。
意识障碍、头痛、持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缓慢。
出现脑挫伤的影像学表现即可诊断。
脑震荡是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大脑发生一过性的功能障碍,例如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而脑挫伤的功能障碍往往是持续的甚至是永久的。脑脊液穿刺即可鉴别。
颅内血肿是当脑组织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形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是脑挫伤的严重继发性病变,可通过颅脑影像学检查鉴别。
脑挫伤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尽量减少脑损伤后出现的相应病理生理反应,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颅内有继发性血肿或难以通过内科治疗的颅内高压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静卧、休息、抬高床头15~30°,宜取侧卧位。
昏迷病人必须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清醒者及时行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应用抗菌药物。
镇静、止痛、抗癫痫。
属于脑保护药物,可以清除自由基,降低脑代谢率,改善脑缺血缺氧,有益于重型脑损伤的治疗。
是临床抢救特别是脑部疾患抢救常用的一种药,具有降低颅内压药物所要求的降压快、疗效准确的特点,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防止继发性脑疝的发生。
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组成冬眠合剂,可以降低代谢率,减轻脑缺氧和脑水肿。
一般治疗无效,颅内压增高明显出现脑疝迹象时,及时进行手术。
需用脑压板抬起额叶和颞叶,彻底将脑底面失活组织清除,彻底清除的标准是脑变软、下陷、恢复搏动。
当行脑挫伤病灶清除术后,若脑压仍高,脑肿胀严重,可以采用额极和(或)颞极切除的内减压术。
通过切除颞肌下一部分颅骨,使脑组织从此处膨出而缓解颅内高压。虽已清除了颅内血肿,但水肿或脑肿胀严重,无法或不宜于长期应用脱水疗法解除,为挽救视力和防止脑疝形成,可行颞肌下减压术。
通过切除骨骼的一部分颅骨,使脑组织从此处膨出而缓解颅内高压,适用于颅内持续高压的患者。
脑挫伤的预后主要与受创伤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关,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以提高预后及恢复程度。
若损伤脑干、下丘脑等生命中枢,一般不能治愈。若损伤大脑皮层功能区,则会出现语言、运动等相应活动障碍,预后不良。若创伤小,避开以上重要部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脑干、下丘脑未损伤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多数对生存时间影响较小。
脑挫伤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控制,暴饮暴食是要严格避免的,注意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盐、低脂、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而且要吃比较容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物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仅可能刺激患者的脑部神经还可能使患者肠胃不适。
戒烟、忌酒,避免饮用咖啡和浓茶。
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于脑部受损组织的快速修复,例如鸡蛋、瘦肉等。
注意多进食含有膳食纤维的易消化饮食,如各种蔬菜和水果,以免便秘导致颅内压升高。
对于脑挫伤的患者,需要注意严密观察其意识、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专人护理。确保患者休息,注意脑部创口的护理,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确保病人的休息睡眠,保证营养供给,以利于病情快速恢复。
根据医嘱早期适当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必要的功能锻炼。
瘫痪患者喂食物时注意避免呛咳,预防坠积性肺炎。家属护理时应勤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
注意脑部创口的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脑挫伤的预防主要在于避免脑部受到外力撞击,不去危险的地方,在进入危险区域时注意穿戴防护器具等,注意日常生活安全。
家长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避免乱闯红灯、攀爬等。
注意交通安全,进行对抗性运动时注意安全和防护,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拳击等。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滑、防摔,行动不便时要有专人陪护。
4986点赞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7.
[2]杜洪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挫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032(013):2122-2124.
[3]袁世君,李欣,丰彦博.持续颅内压监测对双额叶脑挫伤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015(006):846-848.
[4]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9-19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