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由于细胞内X染色体缺失或结构发生改变(亲代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分离,在有丝分裂中X染色体的部分丢失)所导致的性发育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青春期无性征发育、原发性闭经、颈蹼、肘外翻等。该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未来的生活质量。
45,X是最多见的一种,约占60%。这种核型的个体绝大部分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其余存活的个体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嵌合型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可以是45,X与正常核型的嵌合(45,X/46,XX),也可以45,X与其他异常核型的嵌合(如45,X/47,XXX)约占该疾病的25%。细胞类型以46,XX为主的个体临床症状较轻,约20%的患者可有月经来潮,部分有生育能力。若患者以45,X细胞为主,其表型与单体型相似。
其中短臂或者长臂的整臂缺失相对多见,但是也可能发生部分片段的丢失。如46,X,del(X)(p12)代表X染色体短臂1区2带以远的片段丢失。其余包括X染色体长臂或短臂等臂46,X,i(Xq)或46,X,i(Xp)。环状X染色体46,X,r(X)。标记染色体46Xmar。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病因主要是染色体核型为45,XO,比正常个体缺少了一条性染色体,多在体检时被发现,常发生于小儿人群中。45,XO细胞的比例越高畸形相对越多,临床上核型为45,XO的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最为常见。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发生是由于在细胞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时,完全或部分丢失1条X染色体。在所有的胎儿中的发生率约占3%,自然流产的胎儿中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约占10%,约99%核型为45,XO的胎儿在母亲怀孕的早期或中期自然流产。XO/XX嵌合体的胎儿易成活,病情较轻。XO细胞比例越高,畸形相对较多;XO细胞比例越低,则畸形相对越少。临床上核型为45,XO的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最为常见。
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可能是诱发该病的诱因。
国外资料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为1/2000~1/4000的活产女婴儿,是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之一。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多发生在小儿,常在体检时或青春期不发育时被发现。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者的典型症状是生长发育落后,多表现为身材矮小,还有性腺发育不良导致的原发性闭经,面部及躯体多表现为上睑下垂、听力丧失、斜视、颈短、肘外翻、膝外翻等临床症状。患者可伴发先天性畸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主动脉瓣异常、马蹄肾、 智力障碍等。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者生长迟缓始于宫内,出生身长和体重可在正常低限。部分患者在18月龄左右即出现进一步线性生长速度降低,3岁后更明显,至青春期时未现正常青春期应有的身高突增。成人身高常低于正常人平均身高20cm左右,95%的小儿先天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表现为矮身材,成人身高常不超过150cm。
表现为缺乏第二性征、青春发育或初潮延迟、原发性闭经、不孕不育等。偶见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伴性早熟或快进展型青春期。其性腺呈纤维条索状。
小下颌、腭弓高、颅底角增大、后发际低。
内眦赘皮、上睑下垂、眼距宽、睑裂上斜、红绿色盲、斜视、远视或弱视等。
内、外耳畸形和听力丧失较常见,中耳炎的发生率高。60%的成人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可出现进行性感应神经性听力丧失,35岁后进展更快,可致过早出现老年性耳聋。
可有牙冠、牙根形态的改变。牙根吸收的风险增加,随后出现牙齿脱落。
15%~60%的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有皮肤色素痣增多,但黑色素瘤的风险未见增加。也可有白癜风等皮肤改变。
非匀称性生长障碍,患者通常矮胖体形、盾状胸,乳间距增宽,手和脚相对大。其他骨骼异常包括颈短、肘外翻、膝外翻、第4掌骨短,腕部马德隆畸形以及脊柱异常(10%~20%)如脊柱侧凸,脊柱后凸、椎体楔形变等。
50%的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有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如左心异常、主动脉瓣异常、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延长等。
30%~40%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可出现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最常见的是集合管系统异常,其次是马蹄肾、旋转不良和其他位置异常。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糖尿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在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儿童期较为常见,约24%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少数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
大多数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智力正常,有小的环状X染色体者可出现智力障碍。部分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可能有特殊类型的学习障碍,如非语言技巧的缺陷或特异性的神经心理缺陷。25%的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学龄期可出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当孩子出现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年龄阶段孩子,到了青春期迟迟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时应该积极就诊儿科进行相关的检查,染色体核型发现X染色体缺失可明确诊断,其中先天性侏儒痴呆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该疾病相似度较高,但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其青春期可有性发育及受孕可相鉴别。
当发现儿童出现长时间的较同年龄段生长发育落后时,应积极就医查找相关原因。
当有性腺发育不良的表现:缺乏第二性征、青春期发育或初潮延迟,原发性闭经和不育应当立刻就诊正规医院进行相关的进一步检查。
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临床特征:新生儿期手足水肿、项部皮肤增厚,特殊躯体特征,如颈蹼、后发际低、耳位低、小下颌肘外翻、指甲发育不良、色素痣、高腭弓、第四掌骨短、脊柱侧凸,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如左心异常、主动脉瓣异常、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延长,肾发育异常,慢性中耳炎传导性或感音性耳聋,学习障碍特别是视觉空间或非语言技巧障碍等。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有所警惕,就诊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者合并并发症,如心血管畸形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心血管外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身材矮小从什么时间发现?
目前年龄多大,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乳房有无发育,有无腋毛、阴毛等)
是否出现月经初潮?
既往家族中有无女性病人出现相同病史?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确诊的重要指标。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的分析,当检测到一条X染色体缺失及X染色体嵌合型时可明确诊断。
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I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一般明显升高雌激素水平低。反映了卵巢产生雌激素的能力较差,证实了卵巢的功能异常。
显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严重者见始基子宫性腺呈纤维条索状。
因身材矮小可完善生长激素激发实验,合并心脏畸形的还应进行心脏彩超、心脏磁共振成像、心电图、血压监测,合并肾脏畸形的应完善肾脏彩超、尿常规、肾功能等,合并肝脏功能异常的需完善肝功能检查、合并眼部疾病的应完善眼科相关专业检查,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应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女性患者出现以下表现,可考虑诊断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难以解释的生长落后。
有性腺发育不良表现,缺乏第二性征、青春发育或初潮延迟、原发性闭经和不育。
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一条X染色体,另条X染色体完全或部分缺失,或存在其他结构异常,伴或不伴细胞系的嵌合。
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低。
盆腔B超提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
新生儿期手足水肿、项部皮肤增厚,特殊躯体特征,如颈蹼、后发际低、耳位低、小下颌、肘外翻、指甲发育不良、色素痣、高腭弓、第四掌骨短、脊柱侧凸,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如左心异常、主动脉瓣异常、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延长,肾发育异常,慢性中耳炎,传导性或感音性耳聋,学习障碍特别是视觉空间或非语言技巧障碍等,具有以上一项或多项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类似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有身矮、生殖器不发育及各种躯体的异常,先天性侏儒综合征的染色体为46,XX,可与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相鉴别,除了染色体的区别外,另外的区别是先天性侏儒综合征在青春期可有正常的性发育和受孕,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由于腺垂体合成及分泌生长激素部分和完全缺乏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慢,身高明显落后于同年龄阶段儿童,通过完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血24小时生长激素分泌谱测定,X线骨龄测定,等可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相鉴别,因生长激素缺乏一般不影响性征的发育,无特殊的颈蹼、肘外翻等表现可较好的区别,少数特殊的可通过染色体检查进行鉴别。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者,经过重组人生长激素及雌孕激素的干预治疗后,可改善成年期身高,能够促进性征的发育,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可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该疾病经临床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后,可缓解症状,但不能完全治愈,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当患儿出现生长障碍或身高位于正常女性儿童生长曲线的第5百分位数以下时,即可开始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一般在4~6岁甚至可在2岁时开始治疗。
利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诱导性发育,维持第二性征,使子宫正常发育,还可提高患者骨密度,促使其达到峰值骨量。早期诊断的患者,推荐骨龄11~12岁时开始雌激素治疗。对诊断较晚,特别是青春期年龄诊断的患者,可权衡生长潜能和性发育的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生长情况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进行剂量调整。达到满意身高或生长潜能已较小(骨龄≥14岁,年生长速率<2cm/年),可考虑停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
该药物属于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该类药物与重组人生长激素有协同促生长作用。联合治疗适用于年龄≥10岁,或单独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成人身高者。
开始剂量为小剂量,2~3年后逐步达到成人剂量。
开始雌二醇治疗后或有突破性出血发生后,考虑加用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即模拟正常月经周期,每月服用雌激素联用孕激素,以产生撤退性出血。
若患者的核型含有一个Y染色体(例如45,X/46,XY嵌合体),其发生性腺母细胞瘤的风险会增加为15%~20%,此类患者需进行性腺切除。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者更容易害羞并有社交焦虑,可能是由于患者不育、身材矮小、性征发育异常或性欲缺乏导致,需要给予患者心理咨询和治疗。
为帮助患者获得足够的骨矿物质自然生长,推荐青春期前,常规口服钙剂。25羟维生素D低的患者,可给予维生素D制剂口服,维持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正常。若已确定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者有骨质疏松,特别是有骨折风险或已经有低冲击骨折,可采用通常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
若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补充治疗。存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的患者按已有指南处理。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者肥胖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建议给予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以控制体重;合并代谢综合征时,按代谢综合征诊疗共识诊疗。
存在心血管畸形的患者必要时就诊外科手术治疗。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因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一种性发育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并监测血压、心脏、听力等相关内容。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经临床治疗后可缓解症状,无法彻底治愈。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伴有心血管异常的患者死亡率较高,会导致寿命缩短,可能与血管畸形破裂关系密切,否则一般不影响寿命。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者宜多摄入优质蛋白、新鲜的瓜果蔬菜,减少生冷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引起内分泌紊乱。
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要求应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禁止喝碳酸饮料,以免影响钙质吸收,降低肠胃消化能力。不吃或少吃生冷的、油腻的、油炸的、腌制的、烟熏的食物等。如咸鸭蛋、年糕、腊肉等,过量食用会造成情绪不稳、焦虑,从而使内分泌紊乱。
不要抽烟喝酒。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患者应定期随诊,每3~6个月进行生长发育、性发育、甲状腺功能等检测。家属也要注意多关心患儿,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还应注意患儿的外阴清洁及卫生,避免发生逆行感染。
家属应关心、体贴患儿,鼓励患儿积极治疗疾病,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自信提高免疫力。
家属应帮助患儿注意外阴清洁及卫生,避免发生逆行感染。
每次复查对比身高、肝功能、肾功能、血压、心脏等结果显示是否好转或加重,复查结果及时告知医生。
雌激素治疗需在儿科内分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每3~6个月进行生长发育、性发育、甲状腺功能、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脊柱侧凸和后凸等检测,定期随诊。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预防重点主要为早期的筛查,例如在孕早期B超发现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存在器官发育畸形时应进一步进行胎儿的染色体检查。因该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依据遗传病的相关措施进行预防,例如禁止近亲结婚、进行婚前体检等。
对具有高度疑似家族史的孕母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异常给与干预。
在孕11~14周产前如果B超发现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加、囊性水瘤、主动脉缩窄和(或)左心缺陷、短头畸形、肾脏畸形、羊水过多或过少、生长迟缓等征象时;母血四项筛查(甲胎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素A、游离雌三醇)结果明显升高时,均需警惕胎儿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可能性。但B超或血清检测缺乏特异性,B超或血清检测均为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筛查手段,确诊仍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羊水细胞核型分析为45,X,特别是嵌合型时,生后仍需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
禁止近亲结婚,结婚前前往正规机构进行婚前体检。
备孕前进行遗传咨询,产前通过做母血四项筛查、B超或血清检测等相关检查进行筛查。
4092点赞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urner综合征儿科诊疗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8,056(006).
[2]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