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响肩胛系肩胛骨在自动活动时发生的摩擦音或弹响声。多由于肩胛骨内侧角形态异常、肩胛下肌萎缩、外伤后瘢痕形成或肩胛下滑囊病变所致。发病缓慢,痛苦不大,很少引起不良后果。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多预后良好。
根据病因分类,弹响肩胛可分为骨源性、肌源性和滑囊性三类。
由于肩胛骨下方或胸壁上骨性异常所致。
肩胛骨上角前方有一骨性或纤维软骨性肿块,称为Luschka结节。
肩胛骨的内侧角弯度异常或肩胛骨前倾增加。
肋骨或肩胛骨下面骨质增生。
肩胛骨或肋骨的肿瘤。
在肩胛骨与肋骨间的肌肉病变,如外伤后瘢痕组织形成,在肩胛骨滑动时会产生类似肌腱炎病变而引起弹响。
肩胛下肌滑囊和前锯肌下滑囊病变,也会引起弹响。
能够引起弹响肩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肌肉异常、滑囊炎、骨和软组织异常,运动员和长期有不良姿势的人是该病的好发人群。
主要是肩胛骨内上角前屈较多,此种发育性因素可在斜位X线片上显示。
以肩胛内上角异常的纤维软骨结节(luschka)为多见。
肩胛骨与胸壁之间滑囊有慢性炎症增殖与肥厚。
肩胛骨与肩胛胸壁间骨软骨瘤,此处骨软骨瘤因受压常呈扁平状。
此外,偶尔可在肩胛内角与颈椎间有异常骨纤维联结、肋骨肿瘤或其他发育性形态异常等。
暂无资料显示具体的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数据。
运动员经常做超过肩关节活动的运动,容易出现滑囊炎,而引起该病的发作。
长期有不良姿势的人会因为肩胛部位劳损,力线改变,出现退行性改变,引起弹响肩胛。如脊柱后凸、脊柱侧弯或长期弯腰等不良体态。
弹响肩胛的典型症状为在某种活动姿势下,可出现钝性或清脆的响声或弹跳干,伴有疼痛或不适,静止时亦可有不适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
该病的典型症状,弹响都发生在主动运动时,而被动运动时往往不出现。大多数病人都会表演如何发出这种响声,这种响声可以听得见,也可以触摸感觉到。患者常故意活动肩胛骨而出现摩擦声。
在有捻发音出现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肩胛骨胸壁关节部位的疼痛。有的患者会出现胸痛。
如果是因为炎症导致弹响肩胛,可因为炎症渗出、粘连关节,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
如果出现活动时的肩胛弹响、疼痛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肩胛骨斜位X片、肩胛CT、核磁共振等相关的检查,以帮助诊断弹响肩胛,应与肩关节弹响症相鉴别。
运动员和长期有不良姿势的人应定期进行体检,一旦体检中发现弹响肩胛的症状和体征,都应进一步检查。
在自主运动时局部发出弹响,伴有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弹响肩胛的患者,若见疼痛加重、关节活动障碍、局部肌肉萎缩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弹响肩胛患者,应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可前往康复科就医。
患者年龄?
近期是否有外伤史?
有无其他病史?
出现肩部活动时发出弹响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肩胛部位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
医生通过视诊判断肩胛骨的位置,若有弹响肩胛,检查者用手触诊于肩胛骨的脊柱缘,可扪及弹跳感,但若开大肩胛骨下部而作肩胛骨被动性活动时,则触不到弹跳。通常患者往往能掌握活动的规律而自行引出弹响。测量肩关节的活动度。
能显示肩胛角的形态变异、骨刺突起、肩胛骨内缘的唇样改变及肩胛骨前方的骨软骨瘤等。病人侧俯卧,患臂上举,患侧紧贴在胶片盒上,使肩胛骨垂直于胶片,X线球管中心垂直肩胛骨内缘投照。
亦可显示病变,但要求断层定位准确。对骨骼异常的肩胛弹响有很好帮助诊断。
能够好的对软组织、血管、神经显影,对软组织一场引起的肩胛弹响,采用MRI检查,能更好的帮助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在自主运动时,出现局部发生弹响。
结合原发病史或外伤史、体格检查触发出现肩胛弹响、结合肩胛骨斜位X线检查、肩胛CT检查,可明确弹响肩胛诊断。
二者都会出现肩关节运动时弹响的症状。但区别主要在于弹响部位的不同,肩关节弹响症多发生于肩峰下,于肩胛骨稳定情况下,活动肩关节时而出现弹响。肩胛弹响一般发生在患者上肢处于某种活动姿势下,发生钝性或清脆的响声、弹跳感,结合医生查体、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肩胛弹响的治疗需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限制肩胛和肩关节活动,可以适当热敷、理疗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缓解疼痛等症状。
消除病因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除去造成弹响肩胛的病理因素,因此,必须明确病因。
疼痛严重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药物能够起到抗炎的作用,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而发挥止痛的效果。可以选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对于肌肉软组织痉挛,可以适当的使用肌肉松弛剂来改善症状,如使用盐酸乙哌立松。
关节镜手术为微创手术,术后康复快,是目前首先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目的在于切除增生的滑囊、滑膜、软组织包块和部分异常的肩胛骨,去除发弹响肩胛的病因,起到治疗目的。该类手术适用于滑囊炎、较小的软组织包块和上内侧角的肩胛骨切除。
开放手术的创伤大、回复慢,其手术目的与关节镜相同,在于切除异常的骨与软组织,恢复肩胛骨胸壁关节解剖关系。适用于较大病变经关节镜无法完整切除的病例。
通过红外线、中频治疗仪等物理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减轻炎症。
对病因不明者,可作局部封闭疗法、理疗及中草药外敷等,其中无效者需行进一步检查, 包括CT扫描及MR检查,并与对侧对比。
肩胛弹响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大多能够治愈,能够有效缓解肩胛弹响、局部疼痛等症状,治疗后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尽量避免疾病复发。
肩胛弹响多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复发。
肩胛弹响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肩胛弹响经保守治疗的患者应第1、3、6个月复诊。如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第2周、1、3、6个月复诊。如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弹响肩胛的饮食与平常饮食无异,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质的食物,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质的食物,以促进软组织的恢复,多吃鸡蛋、牛奶、菠菜、芹菜和新鲜的水果等。
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疾病的恢复,不要吃辣椒、大蒜等。
对肩胛弹响的患者应积极护理,以促进疾病的恢复,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做好术后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注意肌松药使用过程中观察是否出现严重呼吸抑制。
患者应了解止痛类、肌松类的药物,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如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若是用手术治疗肩胛弹响,还应注意术后保持切口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出现切口感染,同时术后应尽早的康复锻炼,避免出现关节粘连,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术后患者应注意肩关节制动,逐渐进行康复锻炼,一般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非手术患者应避免肩关节的过度使用,避免搬运重物或其他剧烈运动。
密切关注患者弹响肩胛的发生频率、是否有伴随症状等,注意区分肩关节弹响症和弹响肩胛。
肩胛弹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引起患者焦虑、紧张,要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使用肌松药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出现气紧、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尽早处理。
预防肩胛弹响的发病,应早期筛查肩胛反响的高危人群,还需在生活中改变不良的姿势,注意防护,避免外伤。
运动员和有不良姿势的人应该早期筛查,如果发现肩胛弹响症状,应尽早治疗。
生活中注意防护,避免肩胛部位外伤。
应矫正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或长时间维持单一的姿势。
有肩关节基础疾病,如骨肿瘤、肌肉劳损等,应积极治疗,预防病情迁延。
4079点赞
[1]戴克戎,裴福兴.中华骨科学.关节外科卷[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7.
[2]王启民,邱美光.颈肩手痛自我防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58.
[3]陈孝平.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