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定植于肝脏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根据结核核菌感染肝脏的同时是否伴有肝外结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结核两种。原发性肝结核非常罕见,在结核病例中仅占1%左右。而肝结核患者中超过90%以上合并肝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肠结核等。临床表现多为肝外结核的症状,主要治疗手段为抗结核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后可治愈。
1.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结核两种,原发性肝结核非常罕见,在结核病例中仅占1%左右。而肝结核患者中超过90%以上合并肝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肠结核等。
2.根据肝结核大体特征,临床可以分为粟粒型、结节型、混合型三种。
为结核菌重度感染,大体标本可见肝脏表面散在灰色小结节形成,病灶多小于1cm。
病灶孤立,直径通常大于2cm,酷似肿瘤样病变,又称作结核瘤。
兼具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和孤立存在的大结节。
肝结核是由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所致,有时因肝外原发灶较小或已痊愈,不能查出原发病灶,好发于结核杆菌感染的患者。
肝脏是一个血液供给和淋巴系统非常丰富的器官,只有当大量结核菌侵入肝脏,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肝脏存在损伤(如脂肪肝、肝硬化或化疗肝损害)时才容易发生肝结核。
肝结核肉眼观可表现为粟粒性弥漫小结节或者孤立性大结节。其镜下基本病理变化为肉芽组织形成,根据阶段病变不同,表现为液化坏死、干酪样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钙化等,各种病理类型可同时存在。
我国目前暂无肝结核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结核杆菌感染患者,由于肝结核是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导致的,所以结核杆菌感染的患者患肝结核的几率更高。
肝结核多继发于全身播散性结核、肺结核及肠结核,故临床表现多为肝外结核的症状,大多数起病缓慢,多数有肝外结核,但不一定被发现,也可能当发现肝结核时,原发结核灶已吸收或纤维化、钙化。
肝结核往往在查体时发现,既往可以有肺结核等结核病史,或者长期低热、乏力等表现。
肝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漏诊。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上腹隐痛、消瘦、盗汗及乏力等。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午后低热及不规则热等不同热型。
一般为轻度或中度,多呈持续性,少数可有波动,多与急性暴发型伴发。
多数患者有肝肿大,其中以肋下2~6cm者较为多见。
肝结核会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胆道出血,造成急腹症。
约见于半数病例,肿大比较显着,多在肋下0.5~9cm,亦可逾脐。
当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乏力、上腹隐痛、消瘦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治疗,通过肝穿刺活检、细菌学检查、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需注意与肝内胆管癌、转移性肝癌、肝脓肿相鉴别。
当患者出现发热、上腹隐痛、消瘦、盗汗及乏力等症状,并有弛张热、午后低热及不规则热等类似活动性肝结核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一般症状时可到消化内科就诊,确诊结核感染,应主动到传染科、感染病科、结核病专科医院就诊治疗。
是否有结核病病史?
主要存在什么症状?
症状通常出现持续多长时间?
有无药物治疗史?
是否使用过抗菌药物?
血象检查可检测出患者是否出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球蛋白等升高,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可显示肝脏病变位置的形态。肝结核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主要由其病理变化决定,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
可显示患者是否出现干酪样坏死、液化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或钙化的肉芽肿组织。
可检测出患者结核菌培养、抗酸染色是否为阳性,从而明确诊断。
可检查出患者是否出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以及白蛋白减少。
查体时原发性肝结核腹部查体没有阳性体征,或仅有轻度右上腹压痛。继发性肝结核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时可有腹壁柔韧感和不同程度的腹部压痛。结合既往病史有肺结核等结核病史,或长期低热、乏力等表现,可表现为迟张热、午后低热和不规则热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干酪样坏死、液化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综合以上情况进行肝结核病的诊断。
肝内胆管癌与肝结核瘤在影像学上都具有延迟期强化的特点。但肝内胆管癌一般缺乏临床症状,检查常伴有CA19-9升高,影像学可有肝脏包膜局部凹陷;而肝结核常存在发热、腹痛、乏力、盗汗等临床症状,检查可有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与粟粒性肝结核有时影像学表现相似,但是肝结核CT上“中心粉末状钙化”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鉴别,再结合患者病史,是否存在原发肿瘤或其他部位结核,更有助于鉴别。
肝脓肿与脓肿型肝结核两者在影像学上表现相似,但肝脓肿无结核病史,肝结核是由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所致,患者有结核病史,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抗结核治疗是肝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出现脓肿时,可反复肝穿刺抽脓、脓肿局部链霉素冲洗后,注入异烟肼抗结核,必要时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给予全程督导的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现在较为常用的抗结核药主要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抗结核疗程常需达1.5~2年。
局限性结核病、融合性大结节或团块可行局部切除、肝段切除或肝叶切除术。
较大的干酪性脓肿可酌情行肝段、肝叶或半肝切除。超越半肝范围的大脓肿宜行排脓引流术,或切除部分囊壁,尽量清除干酪物质后,撤放链霉素粉剂,再用大网膜充填残腔也同样安全、有效。
大多数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可治愈,预后较好,通常不影响正常寿命,但少数患者会并发其他疾病,可能会影响正常寿命,预后相对较差。
多数肝结核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完全治愈。
部分肝结核患者治疗后不影响正常寿命,若患者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肝衰竭,可能会影响患者寿命。
肝结核患者应健康、均衡饮食,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或清热解毒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富含油脂的食物。
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各类矿物质、维生素,适合病后调养。
宜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豌豆。
忌吃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以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鸡肉、牛肉等。脂肪需要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分解,肝结核患者肝功能较差,食用过多的肥肉会引起血脂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肝结核患者应注意卫生整洁,遵照医嘱用药,密切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适当进行锻炼,保持个人卫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保持卫生整洁。
加强身体锻炼,适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健康、均衡饮食,避免饮用生牛奶等食物。
肝结核疾病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防止疾病扩散和恶化,生活中限制饮酒,平衡饮食,保持体重与预防肝炎。应积极、尽早、彻底治愈活动性结核,杀灭污染的结核杆菌。
餐具应单独应用,并定期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加强个人卫生,勤晒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杀灭污染的结核杆菌。
若出现长期持续或间断发热,切忌滥用抗生素,应及早就医。
4200点赞
[1]张建华,任会丽.肝结核的CT表现[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015(006):257-258,256.
[2]曹兵生,张蕊,黎晓林.肝结核超声动态造影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07):657-66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