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在临床上少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口服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硫酸铝等药物,严重的患者需要终止妊娠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本病的发病率较低,所以易忽视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致使妊娠晚期或分娩后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胃液内盐酸及蛋白酶含量的逐渐增高而使溃疡病情加重。
病灶位于胃窦或者胃小弯,患者可能有烧灼或痉挛感,一般会在进食后1小时疼痛然后逐步缓解。
发病于十二指肠球部,通常会感到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难忍,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会有饥饿样的不适感。通常在进食前疼痛,进食后得到缓解,通常在夜间发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诱发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本病的发生还受药物、细菌感染、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精神等因素的影响。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寄生于胃窦、幽门处对胃黏膜有损害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打破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并增加促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增强侵袭因素,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了黏膜损害和溃疡形成。
经常服用阿司匹林、芬必得类的非甾体类药物,对胃黏膜的伤害比较大,会导致患者反酸、烧心等表现,容易出现消化道部位溃疡。
接触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进食就容易传染,易诱发疾病出现。
经常喝酒、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导致胃部的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发消化性溃疡。
父母或近亲中有患消化性溃疡的人较易患此病。
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易诱发本病。
妊娠合并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较低,目前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情绪长期紧张、胃酸过多的孕妇。
妊娠前长期酗酒的人。
不规律饮食、暴饮暴食的孕妇。
滥用药物的孕妇。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常表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症状,患者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平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
90%以上的消化性溃疡有慢性上腹痛,其位置多位于上腹中部、偏左或右侧。妊娠早、中期由于胃酸分泌减少、胃蠕动减弱、胃黏膜充血减轻等因素的作用,多数消化性溃疡症状可缓解。妊娠晚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乳汁的形成和分泌,胃液的分泌随之增加或减弱,胃液内盐酸和蛋白酶含量升高,约12%的胃溃疡患者症状加重,甚至发生溃疡出血或穿孔。疼痛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呈周期性发作,与非孕期相同,疼痛多为烧灼痛或钝痛。
因胃酸分泌增加及消化功能紊乱所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往往更加明显。
溃疡活动期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其症状可缓解,孕早期上述症状可与妊娠反应混淆。
由于消化功能紊乱,溃疡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等症状。
患者出现并发穿孔时腹膜刺激征可不明显,仅表现轻度腹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溃疡病患者的15%,以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较多见,出血量与被侵蚀血管大小有关。轻者表现为黑便,出血50~100ml,即可出现黑便。重者出现呕血,一次多量出血可出现休克症状,腹部体征不典型,可有轻度腹胀,上腹部溃疡出血部位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如12h内出血超过总血容量的30%,可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妊娠胃溃疡并发大量出血时外科手术比内科治疗安全。
溃疡周围组织炎症性充血、水肿或反射性引起幽门痉挛而引起。其主要症状为腹痛及呕吐,呕吐次数不多,常1~2天一次。一次呕吐量大,呕吐物含12h以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呈酸臭味,腹痛伴随梗阻症状发生,有上腹膨胀不适及阵发性胃收缩痛。患者食欲减退,有消瘦、贫血慢性病容。检查上腹膨隆,清晨空腹时检查胃内有震水声。根据溃疡病史及呕吐特点即可诊断幽门梗阻,空腹胃管抽吸食物残渣抽液量>200ml可有助于诊断。
检查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肠鸣音减弱、消失,如延误治疗,则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在孕妇站立或半卧位时,叩诊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或B超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妊娠期胃溃疡并发穿孔的病死率很高,部分原因是由于症状不典型使确诊困难。另外,腹膜刺激可能不明显,穿孔症状常可误为妊娠本身所致。
患者出现孕妇出现嗳气、反酸、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时,需要到妇产科、消化内科、急诊科就诊,进行Hp血清学试验、大便隐血试验、内镜检查等确诊。
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进行定期妇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果孕妇出现周期性发作的上腹烧灼痛或钝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已经确诊消化性溃疡的孕妇,若见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如果患者出现全腹疼痛、昏迷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产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需要到消化科、急诊科就诊。
上腹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出血、腹部疼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长期服药?
主要用于检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
通过检测可长期存在于被感染人群血清中的IgG,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受试者口服C13或C14标记的尿素,尿素分解后产生的CO2经呼气排出,通过测定其呼出气体中标记CO2变化情况即可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内镜检查不仅可清晰、直接观察胃、十二指肠的黏膜变化,及溃疡大小、形态,还可直视下钳取组织作为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检查,对消化性溃疡可作出准确诊断及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现多采用钡气双重对比造影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术,X线钡餐透视对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有确诊价值,但对孕妇和胎儿有不利影响,不宜常规使用。
典型消化性溃疡症状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一般是有周期性的节律性的疼痛,疼痛可以通过进食或者是口服抑酸药物达到缓解。
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上,有圆形椭圆形或者线性的黏膜的缺水,边缘比较光整,底部会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的渗出物,周围黏膜充血水肿。X线钡餐检查会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指钡餐检查有龛影,间接征象包括有局部的压痛、有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球部畸形时,即可确诊。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溃疡病的临床症状,但经各项辅助检查表明上消化道无消化性溃疡存在的临床证据。通过相应检查可以发现与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区别。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诉是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气胀等症状,中上腹不适感、胃灼热或疼痛多存在。但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因精神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可经内科抗溃疡药物治疗而好转,但很少能达到完全症状缓解。
可有腹痛、腹胀、烧心、泛酸等症状,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有一定困难,主要根据胃镜或钡餐造影鉴别。
慢性胆道疾病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或右上腹痛,临床上有时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B超与X线胆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进行鉴别。
早孕反应可表现为恶心、晨起呕吐伴食欲缺乏、厌食油腻。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出现于妊娠早期(停经6周左右),由孕妇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这些症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妊娠12周后随着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下降,症状多自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患者各项与消化性溃疡相关的检查均为阴性,这一点可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及防治并发症。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治疗。
抗酸药是治疗妊娠合并胃溃疡的第一线药物,其能迅速中和胃酸,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目前认为妊娠中、晚期服用含铝、镁、钙抗酸药是安全的,如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合剂,一般服用4~8周,疼痛消失。
最好只用于妊娠中、晚期伴有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或对抗酸药物无效的患者,用药期间不宜哺乳,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在酸性环境下,本药与溃疡面的渗出物绪合形成一保护膜,使溃疡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促进溃疡愈合。
杀死幽门螺杆菌,但需要在孩子出生后再使用药物治疗,如甲硝唑、阿莫西林等。
适用于溃疡出血的患者。
适用于应用内窥镜止血困难的患者。
适用于溃疡穿孔的患者,将穿孔进行缝合,以解决穿孔后消化液及食物进入腹腔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以保证在不影响胎儿的情况下,减轻甚至治愈孕妇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有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甚至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经过严格治疗后,1~2个月的时候需要复查,妊娠结束以后每年定期复查一次。
宜吃松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豆腐脑、藕粉等。
宜吃富含氨基酸、营养全面的食物,如精瘦肉、鸡蛋、豆腐等,可以帮助患者补充营养。
忌吃过热、过冷的食物,像热茶、雪糕等过冷、过热的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溃疡的症状。
忌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像粗粮、年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胃部负担,影响疾病的恢复。
忌烟酒、腌制、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烧烤、腊肉、辣椒等,会刺激胃部。
手术后的患者1~3天要食用流质饮食,逐渐转为正常饮食。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要点通常是要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同时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患者要生活要有规律、合理饮食、合理用药。
患者需要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谨遵医嘱正确服用。
注意饮食规律,可以多进食一些营养丰富以及清淡好消化的食物。
患者生活需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避免熬夜,术后第一天要卧床休息,三天后适量活动,一周后可以恢复正常活动。
手术后的患者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注意保持敷料清洁与干燥,避免感染。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的预后良好,大多数消化道溃疡经药物治疗后可以治愈,标准药物治疗后应行内镜检查,以确保溃疡痊愈。
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孕妇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消化道溃疡,应在治疗4周以上,停用药物2周后进行复查,以免造成假阴性结果耽误病情。
为了预防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孕妇应注意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注意保暖。高危人群在选择妊娠前检查身体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妊娠期间需要定期检查。
高危人群在妊娠前可以做一个Hp检测和内镜检查,确定自身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因本病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长期忧郁可造成对胃黏膜的损害,因此要树立乐观情绪,消除焦虑。
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日可进食4~6次,准备一些饼干、烤馒头片等食品,以便疼痛时食用,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并保证摄入足量的维生素类及蛋白质。
避免使用致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等。
4900点赞
[1]袁育红,袁世珍.妊娠期消化性溃疡的诊治[J].新医学,1994(10):559-560.
[2]肖永杰.妊娠期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09):107-108.
[3]何坚.19例妊娠期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18):26-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