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是一种好发于儿童腹部及腹股沟的局限性特发性皮肤及皮下脂肪萎缩症,90%的病例在5岁以内发病,但不限于婴儿,故有学者建议将其更名为幼年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本病通常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可停止发展,临床上通常应用药物帮助活血化瘀,多数患儿无需特殊治疗可自愈。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也暂不明确,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有与脂肪组织变性相关的凋亡机制参与,有学者提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相关。
本病的诱发因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局部刺激、感染等有关。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的临床少见,该病于1971年首先报道并被命名为婴儿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之后所报道的病例多来自于日本、中国、朝鲜等地区,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有报道,但较少。本病几乎均发生于儿童,90%的患者在5岁时发病,但也有成人发病的报道。査阅近十年文献,在中国大陆地区报告的24例案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左右,且绝大多数在13岁之前病情趋于稳定。
该疾病好发于9岁以内儿童,2岁发病率最高。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典型的皮损为色斑和凹陷萎缩,大部分患儿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也有报道示有轻度压痛,可波及腹部大部分或腹股沟处。
即皮肤出现淡蓝色至暗红色斑,由于皮下脂肪组织减少甚至消失导致斑中央凹陷萎缩,多可见皮下血管。
皮损离心性向周围扩展,多累及腹部、会阴部、腋部及胸背部,但面部、颈部、上下肢和臀部多不受累。皮损可单侧性分布,无家族史,发病年龄不限于婴儿,半数以上2岁后发病,至8~13岁时,皮损不再进展,在1年或2年内几乎所有病例恢复正常。
80%的患者皮肤凹陷部分周围散在红斑性鱗屑。
2/3病例有近卫淋巴结肿大。
1/3患者有多发性损害,但其他部位的皮肤和器官无异常,萎缩区表现为皮下脂肪消失或明显减少,汗腺周围可有炎性细胞浸润,甚至可伴有黏液。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的特征表现为腹部皮下脂肪萎缩、消失,引起皮肤凹陷,对于有疑似此病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医生会进行相应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该疾病还需要与斑状萎缩、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进行鉴别。
如果发现腹部皮下脂肪消失,引起皮肤凹陷,怀疑是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皮损是怎么发展的?
目前皮损周围是否存在红斑、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
目前皮损波及到了哪些部位?
院外是否有过对症药物治疗?
医生会对患儿皮损部位进行视诊,了解皮损程度与范围,初步了解病情。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患儿真皮下部是否存在淋巴细胞浸润,该检查是诊断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的金标准。
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婴幼儿发病,好发于腹部,为淡蓝色至暗红色斑,斑中央凹陷萎缩,皮下脂肪组织消失。
表皮菱缩变薄,真皮胶原纤维减少,无变性,皮下脂肪消失,有轻度炎症反应。
斑状萎缩好发于青年女性,皮损多发性不限于腹部。组织病理有弹性纤维断裂、消失,皮下脂肪无显著改变,这一点与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有所不同,可以此鉴别。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的患者通常10~20岁发病,为多发性皮肤萎缩凹陷,周围无炎症,病理变化为胶原纤维均质化,凹陷区真皮变薄,皮下脂肪通常无显著改变。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真皮下部有淋巴细胞浸润,存在炎症,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其具有自限性,无需特殊治疗,可口服维生素E,通常9岁以后有停止发展的趋势。
大多数临床报道认为该病有自限性,部分给予口服维生素E或者联合使用复方丹参等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可控制皮损的扩展,但对于萎缩性皮损效果不明显。
本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报道称有1例成年女性接受光化学疗法症状改善,报告提示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对软化萎缩区皮损并阻止其进一步扩大有效。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为自限性疾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好转,大部分患者13岁时皮损停止发展或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疾病发展阶段需要患儿及时到医院就诊,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本疾病能治愈,大多在青春期前好转。
本病具有自限性,无需特殊治疗,通常9岁以后有停止发展的趋势,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应随访,观察皮损变化,明确疾病转归,可以每3~6个月复查一次。
由于婴儿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饮食调理,但皮肤健美与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注意健康饮食。
家长应注意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的患儿皮肤卫生,保持干燥洁净,健康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紧张、恐惧的情绪,以免影响患儿,加重病情。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口服或外用药物时注意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告知医师。
应用激素时要慎重,不要较长时间或短时间大剂量使用,以免造不良后果。
进行适当的日光照射,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强组织的新陈代谢,是保持皮肤强壮的一个重要措施,良好健康的皮肤和生活方式可以提高皮肤的抗病能力,可能会对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4789点赞
[1]张扬,张玉良,王俊民,肖生祥著.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0):1064-1065.
[2]顾雪芹,董正邦,杨海晶,王飞著.婴儿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04):238-24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