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趾在行走中辅助足的推动力和弹跳力,也可稳定身体,特别在赤足行走时足趾对地面有抓握作用,防止摔跤。趾骨骨折在前足中很常见,而各足趾的近节趾骨骨折比远节趾骨骨折更多,第5趾近节趾骨骨折又是最易发生的部位,直接暴力常常导致横形或粉碎骨折。足趾承受轴向负荷的同时受到内外翻的应力作用,也可造成趾骨骨折,这在临床上更易见到畸形。骨折的诊断很容易,X线片上可以清楚地见到骨折。多数趾骨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诸如手法复位、纵向重力牵引、穿硬底鞋、邻趾固定、石膏固定等。偶尔对于第1趾近节趾骨骨折、不稳定骨折和关节内明显移位的骨折可以手术穿针固定或应用螺钉固定,一般预后良好。
闭合性趾骨骨折可分为单趾骨折、多趾骨折;横行骨折、粉碎性骨折。
开放性趾骨骨折为压砸、切割等原因所致,开放伤口内可探及骨折断端,部分开放性趾骨骨折合并有神经、血管、趾伸肌腱损伤。
趾骨粉碎骨折受压趾骨多有增宽变薄畸形,骨折块可有轻度分离移位,多伴有甲下血肿。
趾骨末节撕脱骨折撕脱骨折块多有分离移位。
趾骨横、斜形骨折多发生于第一、二趾,可有侧方或重叠移位。
趾骨骨折可能由单个或多个方向的暴力造成,包括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过度跖屈和背伸、内收外展暴力都是该病的常见原因,该病好发于骨质疏松的人和经常运动的人。
过度跖屈和背伸是趾骨骨折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矢状面的挤压暴力是趾骨骨折最常见的损伤机制。
内收外展暴力,如“卧室骨折”,也是趾骨骨折的常见原因,可引起近端趾骨的横行或短斜行骨折,该损伤往往包括趾骨间关节或跖趾关节的脱位。
长期劳损,足的1~5趾的趾长屈肌腱从跖骨头至末节趾骨基底均有腱鞘包绕。因日常劳损或足横弓塌陷,在行走时可使跖骨头承重加重,遭受外力时容易出现骨折。
趾骨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趾骨骨折占足骨骨折的11.4%,其中以第5趾近节趾骨骨折最常见,常因碰踢第5趾引起。
骨质疏松的人容易发生趾骨骨折,是因为该类人群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导致胫腓骨脆性增加,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出现骨连续性中断,出现骨折。
特别是参加足球运动,踢踏伤可导致第5趾骨骨折。
趾骨骨折的患者多会出现受累趾骨疼痛、局部肿胀、局部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会并发关节脱位。
外力作用下发生趾骨骨折,因骨质破坏,软组织受损,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症状。
趾骨骨折发生后,骨折部位无菌性炎症渗出,或是血管破裂,会引起局部肿胀。
外力作用下,受累趾骨骨连续性被破坏,出现受累趾骨畸形、局部活动受限。
趾骨骨折后容易并发关节脱位,趾间关节脱位通常是由于轴向应力作用于足趾末端所致,脱位多数发生于近节趾间关节,足趾远端向背侧移位。
有趾骨外伤的患者,应前往医院筛查是否有趾骨骨折,可根据病情就诊骨科、急诊科,后期可就诊于康复科。医生询问病情、查体后,完善趾骨部位X线、CT检查,以帮助诊断,该病还需要与单纯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相鉴别。
严重骨质疏松的人,有脚趾部位外伤,可到正规医院筛查,是否出现趾骨骨折。
突发外伤,出现趾骨局部肿胀、疼痛、下肢畸形、活动受限,都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血流不止,或是夜间受伤,可拨打120,送往急诊科诊治。
若患者积极治疗后,出现局部功能障碍,可前往康复科就医。
什么时候受伤?什么原因受伤?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受累趾骨疼痛、局部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
来本院前是否前往其它医院就医?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查看局部是否有皮肤破损,判断是开放性损伤还是闭合性损伤。局部是否有压痛、叩击痛,是否有骨摩擦音,检查局部皮温、关节活动情况。
通过趾骨X线检查,趾骨骨折可发现趾骨部位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中断,局部肿胀。
当发生足部隐匿性骨折及多处骨折时,应进行CT检查,对足部进行多方向的图像重建,能够显示X线中不能显示的病变结构情况。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
有明确的患肢外伤史。
出现趾骨骨折的症状,患肢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
通过下肢X线检查,明确发现趾骨骨小梁连续性受到破坏,且能明确骨折的类型、是否有移位等情况。
外力作用下局部软组织损伤,如软组织的牵拉伤,也会造成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应注意和趾骨骨折相鉴别。一般来说趾骨骨折患者除了上述症状,还会出现骨擦音,以及局部畸形,通过X线检查,趾骨骨折患者会出现骨小梁连续性破坏,单纯的局部软组织损伤不会出现骨质破坏,不难鉴别。
趾骨骨折患者需要积极治疗,若患者骨折后出现疼痛明显,可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改善症状。该病应短期治疗,一般可以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治疗。若有开放性损伤,需要清创手术治疗。
第5趾骨骨折若有移位,特别是跖侧成角或旋转移位,应手法复位,用胶布将患趾与邻趾固定4周。
第2、3、4趾等趾骨骨折并不常见,一旦发生则多在较长的近节趾骨,移位少见。若有移位,也可不用麻醉迅速复位,同样用胶布将患趾与邻趾固定4周。固定应包括跖趾关节,固定后允许穿硬底鞋离床活动。
若为远节趾骨骨折,则多为粉碎性,或伴有脱位。若骨折无移位,可如其他趾骨一样,用胶布将趾与邻趾固定,或用超过足趾的行走石膏固定4周。
趾籽骨骨折,比较少见。一般为直接暴力,足踩在地上,重物压在趾上使趾、跖骨头与地面之间挤压籽骨,形成籽骨骨折,有时为粉碎性。因骨折线多为进入关节面不易愈合,当负重时容易引起疼痛,局部用软垫加以保护,痛剧时也可切除。
若患者骨折后出现疼痛明显,可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该类药物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性,注意要饭后用药。
若有开放性的损伤,或是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可选用头孢克肟等。
骨折有时虽为闭合性骨折,但有趾甲下淤血。对趾甲下出血可钻洞放血以减轻疼痛,必要时行趾甲拔除,对开放性骨折应彻底清创。
若骨折有移位且手法整复失败时,则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再以石膏外固定。
骨折整复固定后,即可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肿胀减轻后,可下床不负重活动,3~4周后解除固定,做足趾的屈伸锻炼,早日下地行走。
趾骨骨折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且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趾骨骨折患者患者需要注意,应根据医嘱定期复诊,以观察其病情变化。
趾骨骨折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能治愈。
趾骨骨折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趾骨骨折患者应第2周、1个月正规医院复诊,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若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复诊。
趾骨骨折的患者应增加钙质摄入,患者还需要高热量、高膳食纤维饮食、富含维生素饮食,均衡营养以促进骨折愈合。
趾骨骨折患者应增加钙质摄入,以利于骨折愈合,还需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以利于伤口愈合,建议患者可以多进食牛奶、蛋类及瘦肉类等,可多吃菠菜、杏干、韭菜、油菜、茴香、莴笋叶、芥菜、胡萝卜。
趾骨骨折患者应忌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骨折后活动减少,出现便秘。
跖骨骨折的患者如需用药,则应遵医嘱服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患者还应关注自身患肢的变化,如为开放性骨折,出现伤口化脓应及时告知医生。
病人应遵医嘱使用止痛、抗感染药物,一般建议患者在饭后服用药物,避免药物刺激胃肠道,出现不良反应。
若患者是开放性损伤,在清创缝合后,应注意保持敷料的清洁、卫生,避免出现感染,定期消毒换药。
患者应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趾骨骨折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期间,或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都应禁酒,避免酒精和抗生素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趾骨骨折是外伤、暴力所致,患者应从做好防护,避免暴力损伤,骨质疏松患者外伤引起骨折的风险会增加,应积极预防骨质疏松。
对有趾骨部位外伤的人,应早期做足部X线,以做到筛查。
在踢球过程中应注意穿合适的球鞋,劳动中注意劳动防护,生活中应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外界暴力,引起趾骨骨折。
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因骨质流失,骨脆性增加,在轻微暴力下,出现趾骨骨折。
4213点赞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188.
[2]田伟.实用骨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45.
[3]龙菽芬,何敏,刘仕良.骨折术后康复指南[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0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