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前列腺疾患,也是全科临床中经常遇到的病例。该病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病因尚不清楚,其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溢液,并伴有会阴、腰背、耻骨上区等部位的隐痛不适等。
导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病因包括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物理和化学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前列腺内尿液反流等,性生活不正常人群、长期压迫会阴部人群好发,吸烟、酗酒也会诱发本病的发生。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可能与按传统培养检测不到的病毒、霉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甚至可能与未知细菌有关。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前列腺局部体液免疫增强有一定关系。
研究者早就发现,长期的盆底肌肉挤压,对盆腔内容物慢性永久性的自我刺激,如长距离骑车或久坐、会阴部受到外力打击、频繁性交或手淫,或因饮酒或食用刺激性食物,局部不注意保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前列腺慢性长期充血,可能是诱发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原因。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多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方面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恐惧、躯体紧张等。由于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引起全身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加重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使得膀胱颈部功能紊乱,排尿时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增大,易使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导致或加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症状。
功能性尿路梗阻可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环节中的一环。远端尿道、外括约肌的挛缩导致前列腺尿道压力增高,使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导管,从而引起前列腺导管及周围组织的炎症。炎症导致的全身反应和局部的刺激,又进一步加重功能性尿道梗阻以及盆腔内肌肉系统的挛缩,加重排尿功能的异常。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尿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又可能是继发性的病理改变。
性生活过频,性交被迫中断,性生活过度节制也会诱发本病的发生。
吸烟、酗酒,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喜油腻食物等导致湿热内生,蕴积于生殖器官而使其充血。
50岁以下的男性人群中,前列腺炎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8%,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占前列腺炎患者总例数的90%以上。
性生活过频、性生活被迫中断易导致前列腺充血,长此以往,会导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吸烟、酗酒,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喜油腻食物等导致湿热内生,蕴积于生殖器官而使其充血。
长时间骑自行车、骑马、久坐,致局部血流瘀滞。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表现为以前列腺区、会阴、下腹、阴囊、腰骶等处的不适或疼痛及排尿异常为主,或伴有性功能障碍,有些患者会并发抑郁症等。
前列腺区、会阴、下腹、阴囊、腰骶等处的不适或疼痛。
可表现为如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偶有血精、射精后痛等。
可伴有性功能障碍、遗精等。
可伴有神经官能症,如头晕、眼花、失眠、抑郁等。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因为病程长,常常会出现焦虑、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发展为抑郁症。
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阳痿。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会阴部疼痛不适、尿路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可就诊于泌尿外科,并做细菌培养检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等明确诊断,但要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出现会阴部疼痛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排尿困难情况应立即就医。
出现会阴部疼痛优先考虑去泌尿外科。
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去泌尿外科。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会阴部疼痛不适合排尿困难症状的?
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性生活是否规律?
既往有无于医院就诊做过相关检查或治疗?
通常采用两倍法或四杯法定位进行细菌培养。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一般认为白细胞>10个/HP为有炎症。
可以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射精管回声及尿道周围区不规则,但是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没有特异性。
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具有提示性意义。
可大致了解患者排尿情况。
在排除细菌感染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依靠对不同临床表现(疼痛的有无、位置、强度、能否耐受,每次小便间隔是否少于2h,尿急与否,是否影响日常生活)的测评进行诊断,症状评分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的标准。
镜检白细胞计数多于10个,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并不能成为诊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依据。
前列腺彩超、CT、MRI、尿流率检查等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症状变化大,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反应状相似。其前列腺液的典型表现为镜下大量白细胞,诊断的金标准是从前列腺中培养出致病菌。
与排尿无关的“盆腔痛”,如会阴、阴茎、耻骨上、阴囊等。
异常排尿症状,如排尿踌躇、中断性排尿(脉冲样排尿)、尿线细、无力及尿后滴沥。
刺激性排尿功能异常,如尿频、尿痛、尿急、夜尿多等,这种情况是一种典型的膀胱内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颈部和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痉挛使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升高,造成前列腺内和射精管尿液反流,从而导致细菌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
前列腺痛患者,主要遭受盆底肌紧张性肌痛,这多由于盆底骨骼肌收缩与痉挛引起。
精神作用在前列腺痛病因学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腰背部疼痛且向腰腹、大腿等处放射,排尿烧灼痛,膀胱颈部水肿,排尿不畅,严重时血尿、直肠胀痛、尿道流白等。直肠指诊可有明显触痛,前列腺肿大、不规则、有热感。发病初期可通过尿液培养出致病菌。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而目前其治疗方式较为有限,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物、抗抑郁药、植物药等。还有中医药及针灸治疗、物理热疗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等。
在临床上,有40%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行抗生素治疗能治愈或部分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美满霉素等。
常用药物包括柏诺特、舍尼通。其具有抗炎、消肿、解痉、抑制前列腺细胞生长的作用。
吲哚美辛是最强氧化酶抑制药之一,抗炎作用较氢化可的松大2倍。
对于出现排尿困难、膀胱出口梗阻症状者,可以采用α-受体阻滞药松驰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功能和后尿道高压状态,消除前列腺导管系统内尿流反应,进而改善或消除患者的症状。
骶管注射通过阻滞骶神经,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从而舒张尿道平滑肌,降低尿道内压力,改善排尿困难,减少尿液反流,减轻前列腺炎症,通过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有效地缓解疼痛。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因为病程长,大都会出现焦虑、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选的抗抑郁药物包括西酞普兰、丙咪嗪、文拉法辛、舍曲林等,进行缓解。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物理热疗以高频超声以及激光照射两种较为常见。
高频超声是利用高频能量波引发机体组织、细胞共振,产生热量,使血管、肌肉舒张,促进新陈代谢,使前列腺内的代谢产物更快地排出。
激光照射则是用能量射线直接对治疗区域进行加热的办法达到此种效果。
中医认为湿毒瘀聚、血瘀不畅、肾乏阴虚是本病的致病原因,并认为血瘀不畅是引发诸多症状的标证,而肾乏阴虚才是诱病的根本。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可选用相应的药物改善标本,如木香、片姜黄等。
针灸可通过刺激神经感受器,削弱感受器对各类刺激的敏感性,缓解疼痛,通过刺激相关盆壁肌群,使逼尿肌舒张,刺激血管,活血化瘀,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另外还可抑制细胞分泌功能。
生物反馈是利用电流干扰神经递质的传递,使盆底肌肉及其他各个脏器恢复到正常生理活动水平的一种方法。舒缓盆底肌肉,使逼尿肌恢复至正常的活动水平,改善由此引发的功能性尿道梗阻,缓解尿频、尿急。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较难治疗的男性疾病,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较难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需要患者定期复诊。
慢性前列腺炎疾病的病程较长,且病情反复,难以痊愈。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不影响自然寿命。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建议1年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询问上述症状的出现情况,如会阴疼痛和排尿困难等,必要时进行尿液检查。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饮食方面不需要忌口,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即可,如各种水果、蔬菜。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搭配鱼、虾、猪、牛、羊肉等,一日三餐,按时吃饭即可。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较难治疗的男性疾病,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患者心理负担严重,通过加强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对此病的康复很有益。性生活要节制,避免久坐,一定不要听信“偏方”、”神药”。
避免性生活过频,性交被迫中断,性生活要节制。
尽量减少长时间骑自行车、骑马、久坐,以免局部血流瘀滞。
避免长期憋尿。
需要按照医嘱服药,不要漏服或多服,若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且难以忍受时,请及时就医。
日常可加强锻炼,例如跑步、羽毛球等有氧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调节情绪,改善精神。
可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使观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
需要按照医嘱服药,不要听信“偏方”、”神药”。
预防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措施有避免夜生活过多等行为,适度运动,心理状态异常人群遇事要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
出现会阴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
避免夜生活过多、暴饮暴食、长期上网、运动过少、自慰频繁等多种不良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保持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血液的循环。
心理状态异常人群,遇事尽量放松,保持冷静,可以尝试深呼吸,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
4792点赞
[1]徐泽杰,郑文华,李锡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综合疗法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08):66-68.
[2]齐曼芳,黄高翔,周雪娟.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008):1247-1249.
[3]张春雷,刘成.慢性非细菌型前列腺炎治疗的相关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0):38-42.
[4]金玄,谢泳.慢性非细菌型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9,32(04):68-7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