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骨折属于颅底骨折,主要由车祸、撞击等外伤性因素引起,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损伤。由于颞骨位于颅骨两侧,骨质脆弱,且附近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走行,发生骨折时常引起周围血管、神经等的损伤,发生多种并发症,应保护好颞骨部位,避免一些不可逆损伤的产生。
骨折处皮肤或结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骨折处的创口可由刀伤、枪伤由外向内形成,亦可由骨折尖端刺破皮肤或黏膜从内向外所致。
多由于颞部和顶部受到伤害引起,常损伤鼓室,内有积血,鼓膜破裂时会有血液流出,如脑脊液耳漏。患者一般会由于中耳损伤出现耳聋现象,少数也有可能累及面神经,出现面瘫或影响味觉等现象。
指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多由于枕部受到伤害引起。多内耳损伤严重,有耳内出血现象,可向外损伤中耳,常累及面神经,引起面瘫和局部味觉丧失。
指纵形骨折和横行骨折并存的复合性骨折,症状为以上两种骨折的混合。
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的骨折,如裂缝骨折、横形骨折等。
骨折端易发生移位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等。
造成各种不同移位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外界直接暴力的作用方向、不同部位的骨折由于肌肉的牵拉以及骨折后不恰当的搬运。
颞骨骨折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如车祸、外力导致颅底骨折和脑损伤,基本不会由疾病导致,多发于工地作业人员、车祸者等。
暴力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造成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结构损伤。这种暴力主要由车祸、高处坠落、物体撞击、外物击打等产生。
病人坠落时双下肢或臀部着地,外力经脊柱传导至颅底引起颅底骨折和脑损伤。
国外数据显示,头部外伤中颅骨骨折约占4%,其中颞骨骨折占14%~22%。颞骨骨折多位单侧,双侧约占9%~20%。该疾病患者男性远多于女性。
如车辆撞击病人,直接造成骨折,或病人倒地,头部撞于地面或其他障碍物,发生骨折,又或者倒地后又被车轮碾压,形成挤压性骨折。
高处物体坠落或人从高处坠落都易引起该疾病。
拳击手在打拳的过程中比较激烈,容易误伤,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的现象。
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摔倒的情况,严重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发生间接骨折的情况。
大多数颞骨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头晕、耳鸣,颞骨骨折通常会伴有周围结构损伤的表现,可能会发生听力下降、脑脊液漏出、眩晕等并发症。
直接损伤,导致局部组织创伤出血,出现肿胀并产生疼痛。
骨折累及周围部位时可出现症状。
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颞骨骨折伴有意识障碍者第1~2日内危险性较大,尤其持续昏迷者危险性更大,病情许可时,可行颅脑影像学检查。
耳出血以纵行骨折多见,一般量少可持续数日之久;横行骨折时鼓膜完整,出血使鼓膜呈蓝色,检查外耳道可见皮肤撕裂,外耳道骨壁塌陷,亦可有颞下颌关节损伤,下颌骨凸入外耳道前壁,引起外耳道闭塞,偶有脑脊液与血液混合流出。
创伤打击的超强刺激可引起脑神经细胞的超限抑制,导致脑功能障碍,意识丧失。颞骨骨折常伴脑震荡、脑挫伤、脑血肿、水肿,均可引起脑受压而发生意识丧失。
根据累及结构的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伴随症状,如耳聋、眩晕、面瘫等。若骨折为多发性骨折时,也可能发生休克、发热等症状。
骨折常损伤中耳,有时可损伤内耳,可出现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发生耳聋。
骨折可导致脑膜破裂,会引起脑脊液漏出,可通过鼻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但若脑膜破裂同时鼓膜也破裂,则会从外耳道流出,称为脑脊液耳漏。同时流出,称为脑脊液耳鼻漏。
当骨折线通过骨迷路导致前庭功能受损时,会产生头晕等症状。
骨折若压迫或损伤面神经,会出现面瘫或局部味觉消失等症状。
有外伤史并出现头晕、耳鸣、面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头部受到直接暴力外伤时要立即就医。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情况严重紧急应立即拨打120。颞骨骨折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或CT等,需要与纵形骨折、横行骨折等疾病相鉴别。
有头部或其他部位外伤史,并出现头晕、耳鸣、面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头部受到直接暴力外伤时应立即就医。
出现症状后,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颌面外科或脑外科就诊。
若发生车祸、坠楼等情况十分严重紧急,应立即拨打120,需要急诊处理。
疼痛出现时间?
疼痛的部位是哪?
症状发生之前是否受过外伤?受过何种外伤?
有无其他症状出现?
外伤后采取什么救助措施?
对患者进行头部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受伤情况。
确认病灶,明确骨折类型,辅助判断骨折累及周围结构的程度。
用于观察有无并发症。
通过耳内镜等检查,判断耳部损伤情况。
判断骨折是否通过骨迷路损伤前庭功能。
判断面神经受损情况。
患者神志清醒可行纯音测听,纵行骨折因伤及中耳多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横行骨折伤及内耳,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听力损失较重。对意识不清醒者可做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客观地了解听力损伤情况。
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早期测试,如神经兴奋性试验,涎液分泌试验,味觉试验、流泪试验、面肌电图等,以了解面神经损伤部位损伤程度。
有头颅外伤史。
有听力下降、耳出血、耳鸣等。
有眩晕、面神经麻痹等。
检查可见外耳道有血性物血水物或蓝色鼓室,周围性面瘫,自发性眼震,传音性或感音神经性耳聋等。
X线平片、断层或CT扫描可发现骨折线。
颞骨骨折诊断比较明确,临床上多需要鉴别其为纵行骨折还是横行骨折,可以根据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线进行鉴别。
颞骨骨折的治疗周期大概需要3~4个月。可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采取颞骨骨折的内固定、面神经修复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以迅速缓解疼痛。且用于镇痛时剂量较小,不会产生较强的不良反应。
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
可用于防止术后感染,如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具体药物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若过敏可应用红霉素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该类药品抗炎效果较好,常用于感染较为严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合并有神经损伤时,常见药品有泼尼松,但是该药品不能长期使用,如果长期使用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或者会影响发育。
对于闭合性骨折严重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可以实行手术,主要用于闭合或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螺丝钉等,将已复位的骨折予以固定。
颞骨骨折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只要病情许可,手术减压越早越好,术后面神经的功能可较好的恢复。如果神经已有损伤,则需要尽早行神经吻合修复、神经移植修复甚至肌肉移植手术,远期的手术修复,最终的恢复效果与患者的理想仍有差距。
病情稳定后,对后遗的鼓室穿孔可采取后期手术治疗。
根据听骨链的中断部位进行重建手术,是否手术及干预方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极其重要,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鼓励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发生。
骨折后1~2周内,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可进行适当功能锻炼。
骨折2周以后,患处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可逐渐缓慢增加锻炼强度。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己拆除,此时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期,特别是早、中期康复治疗不足的病人。
颞骨骨折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骨折逐渐恢复正常,一般不会影响寿命。横行骨折可能会发生中耳感染继发导致脑膜炎等后遗症,按医嘱定期复查,采用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本病大部分患者能治愈,部位患者会出现周围部位症状不愈的现象。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颞骨骨折的横行骨折预后较差,感音性耳聋常难以改善,前庭功能丧失可逐渐代偿,骨折愈合后仍存在缝隙,可引起中耳感染继而导致脑膜炎。
患者需要按医嘱在术后一个月进行复查,主要采用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颞骨骨折患者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可多食用清淡食物、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少吃草酸高的食物,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辛辣食品会刺激神经或加重炎症,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烟酒,烟酒会刺激神经或加重炎症,继而加重疼痛。
宜多食用清淡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等。
宜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助于营养神经,如燕麦等。
少吃草酸高的食物,草酸能与钙结合,减少钙吸收。
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颞骨骨折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面瘫患者要面部保暖防寒,注意观察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变化。术后注意避免受伤部位以及耳部接触水,以免发生感染。
面瘫患者,面部注意保暖防寒,可戴口罩和眼罩,如眼睑闭合不全的情况,灰尘容易侵入,每日滴眼药水预防感染。
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心理状态。
禁止用力擤鼻涕,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观察疼痛是否减轻或消失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观察是否有新症状出现,观察听力及面部表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
术后要注意受伤部位以及耳部不要接触水,以免发生感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颞骨骨折一般无法进行早期筛查,该疾病也无明确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多注意人身安全,远离高建筑物或施工重地等,防止头部收到伤害,同时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人身安全,避免发生车祸、坠楼、斗殴等事件发生。
禁止过度劳累,保持身心愉悦。
树立正确的心态,走路时尽量躲避高处有物体松动的地方,如远离施工重地。
在运动时做好防护工作,可佩戴相关防护器材,如安全帽等,学会保护自己。
充分衡量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参加危险活动。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打闹。
4698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11-613.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1.
[3]伊飞编写,校园必读丛书.运动保护[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07.75.
[4]高国栋,全冠民主编,轻松学习头颈部影像诊断[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9.52.
[5]别国梁编著,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9.142.
[6]孟纲要主编,现代耳鼻咽喉综合治疗学.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9.168.
[7]张君华,薛建荣,李云主编;马卫红,王蓉,赵丹,史超副主编,简明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3.4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