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阴道前后壁又与膀胱、直肠相邻,因此子宫脱垂还可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肠膨出。
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为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
轻型为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
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老年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盆腔筋膜、韧带、肌肉等松弛、薄弱,对子宫的支撑力量减弱所致。造成支持组织松弛薄弱的原因有分娩创伤、衰老等。多次阴道分娩史、子宫脱垂家族史等是子宫脱垂发生的高危因素。
妊娠、分娩,子宫口未开全产妇即用力屏气,急产、滞产、特别是产钳或胎吸下困难的阴道分娩,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可能因过度牵拉而被削弱其支撑力量。如未及时修复裂伤,则为日后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
老年人雌激素下降,生殖系统萎缩,或生育过多、过密,均可发生子宫脱垂。
老年人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史,盆腔积液、腹型肥胖、长期从事蹲位、站位的劳动,可使子宫脱垂。
盆腔做过手术或接受过放射治疗容易出现子宫脱垂。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低龄的时候有过生育。
本病目前尚无具体流行病学统计数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盆腔器官脱垂的平均患病率为19.7%。国内调查了北京郊区202例妇女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结果显示子宫脱垂49例,占25.8%。
本病好发于曾多产、急产或长期有慢性咳嗽、便秘、盆腔积液、腹型肥胖、长期从事蹲位、站位的重体力劳动的老年女性。
脱垂程度较轻者一般可无症状,或在走路及下蹲时有轻微腹部下坠感、腰酸的情况,平卧休息后缓解。重度者可有明显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并有肿物自阴道脱出。可能会伴发排尿、排便异常。
当行走或增加腹压时有肿块自阴道脱出,卧床休息后能自行回缩。病情发展严重时则不能回缩,需用手推进阴道。长期暴露于阴道外的宫颈,因摩擦可发生局部溃烂、出血及分泌物增多。
由于宫颈旁组织及子宫骶骨韧带受到下垂子宫的牵引,而感腰背酸痛及下坠,走路及劳累后加重。
子宫脱垂患者有性欲减退,性交时感阴道深部疼痛。
长期暴露于阴道外的宫颈,可因摩擦或细菌感染导致阴道炎或宫颈炎,发生白带增多,呈血性或脓性。
常发生尿频、尿急症状,重症者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经常有残余尿或压力性尿失禁,易引起尿路感染。输尿管随子宫脱垂向下移位、弯曲,易发生输尿管积水。特别是重度子宫脱垂时,输尿管扭曲更重,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易导致肾衰竭。
子宫脱垂合并直肠膨出时,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
可伴有不同症状的下尿路异常情况,尿路易受感染,可能会出现排尿或者排便困难,甚至需要手助压迫阴道后壁帮助排便。
输尿管随子宫脱垂向下移位、弯曲,易发生输尿管积水。特别是重度子宫脱垂时,输尿管扭曲更重,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导致肾衰竭。
长期脱出的子宫摩擦后容易出现细菌感染,反复回纳造成阴道感染。
暴露的宫颈在日间活动后摩擦造成宫颈组织增生感染。
当患者出现腰骶部疼痛、阴道内有肿物脱出,还有泌尿道症状,如尿失禁、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影响到日常生活时,需及时到妇科就诊。
长时间重体力活动后出现腰骶部疼痛伴下坠感,要及时就诊,排除子宫脱垂的可能。
出现阴道脱出肿块,伴或不伴有分泌物异常,要及时就诊。
阴道脱出肿物,有排尿或排便困难时,要及时就诊。
老年性子宫脱垂患者建议优先去妇科就诊。
若出现泌尿系统症状,如尿失禁、尿潴留、排便困难等,需就诊相应科室如泌尿外科、肛肠科等。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的?
阴道肿物脱出的时间、程度、有无加重及加重的因素?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骨盆痛、腰骶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慢性咳嗽、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
分娩次数,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是否有长期重体力劳动?
家族成员中是否有过类似疾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嘱患者向下屏气判断子宫脱垂的严重程度,并予以分度,同时观察宫颈黏膜有无溃疡和出血。
对于有宫颈溃疡患者,可行宫颈TCT检查排除宫颈癌变。
了解盆腔内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了解逼尿肌功能,判断子宫脱垂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家族史,阴道检查时令患者向下屏气。如果子宫颈达坐骨棘水平以下,或露于阴道口外,诊断即可确立,同时可行B超及盆腔核磁检查排除盆腔其他脏器异常。
在阴道内固定,边界清楚,不随体位而改变位置。
双合诊检查阴道内宫颈虽长,但宫体在盆腔内,屏气并不下移。
可有月经过多史,宫颈口见红色、质硬的肿块,表面找不到宫颈口,但在其周围或一侧可扪及被扩张变薄的宫颈边缘。
阴道内见翻出的宫体,被覆暗红色绒样子宫内膜,两侧可见输卵管开口,三合诊查盆腔内无宫体。
医生会根据个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还有是否需要性生活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轻度患者多采用子宫托、盆底康复治疗、中药和针灸等方法,中、重症者则采用手术治疗。
常用药物为补中益气汤加减,对轻症者起一定作用。有学者认为服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如双氢睾酮、微利化孕酮,有助于改善盆底支持力和增加阴道上皮组织的抵抗力。
出现子宫脱垂的老年女性可考虑选择该方法进行治疗。
脱垂严重的患者或盆底组织修复术修复效果不大的患者可考虑切除子宫。
子宫托是一种支持子宫、子宫颈及盆底组织的用具,能支持阴道壁,使组织不致因松弛而下垂。同时利用肛提肌的耻骨尾骨肌将子宫托支撑于阴道穹窿部,维持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使子宫及阴道壁不致下垂,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但重症子宫脱垂、阴道过度松弛者不宜用。
主要是锻炼肛提肌肉,加强此肌的收缩力。方法为患者平卧屈膝,两足靠近臀部,用足与肩胛做支点,将臀部自床上抬起。同时吸气,将肛门收紧,然后放下臀部,呼气将肛门放松,一吸一呼反复锻炼,每日2-3次,每次5-15分钟,或患者坐、卧、立均可用力紧缩肛门,继而放松,反复动作。
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脱垂程度可加重,预后多不好,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轻度子宫脱垂患者可使用子宫托治疗提高生活质量,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经手术治疗切除子宫及修复盆底后可治愈,但有少数患者手术失败或复发的可能性。
老年子宫脱垂选择手术治疗,可治愈,但有复发的可能性。若选择保守治疗,通常无法治愈,而且需终身治疗。
老年性子宫脱垂经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使用子宫托治疗患者,第一次使用后建议1个月后到门诊复诊。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出血等症状,需随诊就诊。手术治疗患者术后1月、3月复诊,随后术后半年复诊,最后1年复诊1次。
老年子宫脱垂患者根据不同原因、症状,针对性的选择相关食品。饮食上以高蛋白食物和滋补含胶质食物为主,辅以消炎、补气食物。而且需要改善膳食结构,促进患者肠蠕动。
主食可进食小米、大麦、小麦、高粱、薏仁等谷物,还有红薯、马铃薯以及黑大豆、黄豆等豆制品。
可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猪瘦、牛羊肉等。
子宫脱垂患者忌食寒性易引起下坠的水产物,以防食用后会损伤脾气,如蚌肉、田螺、蛏子等。
老年子宫脱垂患者要控制体重,加强盆底肌肉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时治疗增加腹压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规律随访终生,以便医生及时发现复发、处理手术并发症。
注意产后保健,产后应适当休息,不宜过早参加体力劳动,避免长期蹲和站位劳动。提倡产后早期离床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恢复子宫的生理功能,增强盆底肌肉的功能。
做好基础疾病的日常管理,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慢性疾病,且需要戒烟。
控制体重,避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改变膳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
使用子宫托治疗的患者要注意取子宫托时的注意事项,若出现黏膜破溃、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要及时就诊。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后1个月要到门诊复查,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平时要注意阴道分泌物的形状、颜色等,如有异常,要及时就诊。
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预防的主要措施在于加强盆底肌肉的张力,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治便秘,还有积极治疗可增加腹压的疾病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率。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类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
产后不久蹲,不做重体力劳动。若必须,应采用正确的姿势抬举,要用双腿代替腰部或背部发力。
哺乳期不超过一年为宜。
老年妇女应多户外活动与锻炼,以加强全身肌肉及盆底支持组织的弹力。还能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可定期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
4307点赞
[1]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4.
[2实用妇产科学.华克勤,丰有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