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坏死性结核疹是一种少见结核疹,系远处感染灶释放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但潜在的感染灶可不明显。临床特征为四肢、对称分布的慢性复发性丘疹,中央坏死、溃疡、结痂,愈合遗留凹陷性瘢痕。本病虽不会危及患者生病,但易反复发作,临产上主要采取抗结核药物多药联合治疗,平时应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结核杆菌。
发生于面部的深型结核疹。
一种浅表型的结核疹。
发生于龟头或包皮的坏死性丘疹,轻度浸润,破溃后形成溃疡,慢性经过,无明显自觉症状。
发生于小腿及臀部之痤疮样损害。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病人是最主要的结核病传染源。通过空气、唾液和物品接触传播。但丘疹坏死性结核皮损内找不到结核杆菌,被认为可能是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发生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引起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的主要原因就是结核杆菌的感染,其途径包括直接扩散和自体接种引起的内源性结核感染。
营养不良以及免疫抑制。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其发病率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发生于儿童、年轻女性,但男女均可受累。可并发其他结核疹、寻常狼疮和瘰疬性皮肤结核。
丘疹坏死性结核主要是通过血行播散。
皮肤因结核杆菌产生超敏反应,可引发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如结核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经过放化疗的患者、贫血患者等,本身免疫能力差,容易感染结合杆菌,引起该病。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可对自身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诱发该病。
如需进行插管、注射、手术等操作,若出现医源性染,可患上该病。
若使用公用注射器可增加感染风险。
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发育完善,容易感染结核杆菌。
如原发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孤立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胸腺发育不良等,易遭受结核杆菌的感染,导致该病的出现。
患者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关节部位多见,可延及肢端、面部、躯干。分布对称,有群集倾向。初起为散在粟粒至绿豆大小质硬的丘疹,红褐色或紫红色,此丘疹可自行消退。但大多数丘疹中央发生坏死,形成小脓疱,很快干燥结痂。去除痂皮可见凹陷小溃疡,愈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一般无自觉症状,损害常成批出现。病程迁延,长期不愈。
初起为散在粟粒至绿豆大小质硬的丘疹,红褐色或紫红色,此丘疹可自行消退。
大多数丘疹中央发生坏死,形成小脓疱,很快干燥结痂,去除痂皮可见凹陷小溃疡,愈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
丘疹消退后可出现色素的沉着,主要表现为褐色、黑色、黑褐色的片状或者点状色素沉着。
一般为针头样大小。
脓肿多是由于多个脓疱融合而成。
皮肤还可出现溃疡,溃疡多呈火山口状,或是呈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可如米粒大小,也可如黄豆大小。
30%~40% 的患者可并发皮肤外感染灶,最常见的是肺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肾结核。严重者可导致瘘管的出现。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如不积极治疗可并发身体其它部位结核,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病情、控制症状极其重要。因此,一旦四肢皮肤出现丘疹、萎缩性瘢痕,应立即就医。
若四肢皮肤出现丘疹、中心坏死,形成溃疡、瘢痕,需要及时就医。
已确诊为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短期内皮疹迅速增长,需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并发症,肺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肾结核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选择去皮肤科就诊。
皮疹出现的部位、时间?
皮疹处有没有瘙痒及疼痛感?
有没有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症状?
有没有接受过治疗及治疗用药?
有无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
发病到现在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如何?
呈强阳性,有时甚至出现坏死性反应。
初发的皮疹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淋巴细胞性或肉芽肿性血管炎,伴有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和血栓性闭塞。典型的表现为楔状坏死区类及整个表皮,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浸润,真皮中下层血管受损明显,表现为血管内膜炎及血栓形成。
若患者出现脓液,应进行脓液的培养,明确有无结核杆菌的存在,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可排除其他疾病,如梅毒等。
患者出现丘疹、疱疹、脓疱、色素沉着、溃疡等相关的临床症状。
结合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组织病理学有检查到结核杆菌的存在,或有培养出结合杆菌等可确诊该疾病。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对抗结核治疗反应良好,这种反应是证实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还应寻找潜在的活动性结核灶,并及时给予抗结核治疗。
最强的抗结核药物之一,是治疗结核病的基本药物。此药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是一个全效杀菌剂。
为半合成广谱杀菌剂,与异烟肼一样,本品属于全效杀菌剂,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
本品为烟酰胺的衍生物,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取决于药物浓度和细菌敏感度。本品仅在pH偏酸时(pH≤5.6)有抗菌活性,为半效杀菌剂。
为抗结核药物。
对于耐药患者,可以选用该类药物,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
主要是针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歧杆菌进行治疗。
若某些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不敏感,可选用二线抗结核药物,主要包括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等等。
手术治疗可以选择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单发性、局限性损害,可以采用局部手术切除的方法。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病程多呈慢性经过,容易反复发作。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需要出院后每个月复查一次。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一般经过早期诊断,积极的正规治疗多可痊愈。如果不接受治疗,患者可能反复出现皮肤溃疡、流脓、迁延不愈,最终形成溃疡和瘘管等。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经积极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患者建议每个月随访1次。
宜食高蛋白食物、高维生素食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食油腻难消化食物、油炸、熏制、烧烤食物、高盐高脂肪物。
患者需要注意规律生活作息,改善机体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力。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皮疹严重时注意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加强卫生教育,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
衣物要柔软舒适,最好穿棉质的衣服,不要穿涤纶等化纤衣服。特别是皮疹严重的时候更要注意不要穿紧身的衣服,这样会加重皮疹。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面对他人;房内要经常换气,人群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
还要多锻炼,提高免疫力。
若伤口破溃、流脓,应保持伤口干燥,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同时外用局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软膏,若合并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软膏。
术后为了减少瘢痕的形成,可以使用瘢痕贴、硅酮膏等。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的患者可以自己观察病情,如皮肤损害情况。通常在自然光下,检查全身皮损数目有无增多,有无破溃等,还应注意有没有伴随瘙痒和疼痛情况。就诊时,及时将变化情况反馈给医生,以便正确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如手足麻木、听力下降、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建议3个月一次。
若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可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动易倦、嗜睡、皮肤粗糙、水肿、皮肤出血、眼睑水肿、夜尿增多、肉眼血尿等,应及时询问医生是否替换药物。
患者积极预防和治疗结核病,可降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的发病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杜绝传染途径。
主要接种卡介苗,增强机体抵抗力。
患有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及其他结核疾病的病人,应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患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的人群,尽量避免出入人多且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并注意防护,如佩戴口罩等,同时避免与结核感染的人群接触。
4343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93-495.
[2]朱学骏,孙建方.皮肤病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653-66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