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表现为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增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早发冠心病,以皮肤黄色瘤、脂性角膜弓、心前区疼痛等为特征性表现,主要通过控制饮食、调脂药物治疗,患者可因突发的心肌梗死致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很高,可以在身体的许多部位发生皮肤黄色瘤。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就有严重而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伴有皮肤黄色瘤和肌位黄色瘤的发生。男性患者大约在40~50岁出现冠心病症状,发病较纯合子型晚,而女性患者则大约比男性迟10年发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病因为家族遗传性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基因突变,好发于有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的群体,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为诱发本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从而诱发本病。
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病较晚,长期的高脂、高糖饮食引发的肥胖可诱发本病提前发生。
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人群发病比例约为1:500,纯合子型极其罕见,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
本病属遗传病,只发生于遗传家系。
纯合子患者在10岁以前出现症状,杂合子患者多在30岁后出现症状,儿童患者多为纯合子,典型症状为皮肤及跟腱黄色瘤、早发性心血管病、角膜老年环等。
皮肤及跟腱黄色瘤主要表现为肌腱黄色瘤和结节性黄色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黄色瘤更常见。肌腱黄色瘤为圆形和卵圆形皮下结节,质硬,不易活动,发生在肌腱部位,如跟腱、手、足、背等;结节性黄色瘤好发于身体的伸侧,发展慢,呈圆形,早期柔软,后期变硬。眼睑处可形成扁平状黄色瘤。
早发性心血管病以较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出现冠心病症状和体征,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和肺动脉易发生严重的粥样硬化,心瓣膜和心内膜表面也可形成黄色瘤斑块。
角膜老年环形成的原因是过量的脂质在角膜周边部基质内沉着,浸润形成角膜弓。该环呈白色,通常宽约1mm,外侧边界清楚,内侧边界稍模糊,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角膜带相隔。角膜弓不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特有临床表现,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
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反复性的多关节炎和腱鞘炎,主要累及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消炎药物不能控制其症状。
若病变累及主动脉瓣,患者可出现心室内的血不能有效射出,心房内的血进入心室的量减少,从而静脉回流减少,可有循环淤血,形成双下肢水肿。
本病患者中并发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高,发病早、程度重,预后差,可因突发的斑块脱落、堵塞冠状动脉的某支而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肩部放射痛。
患者可因出现皮肤黄色瘤、脂性角膜弓、劳累后心前区疼痛而就诊于心内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通过行血生化、心脏检查、基因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确诊,并与非遗传性的高脂血症鉴别。
有皮肤黄色瘤、脂性角膜弓、劳累后心前区疼痛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有渐进性呼吸困难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心前区突发绞痛、胸骨后压榨痛、心慌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常因出现急性的端坐呼吸、心前区绞痛而就诊于急诊科。
患者也可因出现劳力性呼吸苦难、偶发心前区疼痛而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因为什么症状来诊?(如心绞痛、皮肤黄色瘤等)
症状持续了多久?既往有几次心前区疼痛的发作?
既往有无心脏病史?
有无家族遗传的高脂血症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日常是否经常吃油炸食品?
血浆总胆固醇升高,血浆总胆固醇>7.8mmol/L(杂合子患者血浆总胆固醇浓度为9~14mmol/L,纯合子患者血浆总胆固醇浓度为17~26nmol/L,16岁以下儿童血浆总胆固醇>6.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mmol/L(杂合子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5~10mmol/L,纯合子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5.5mmol/L)。
载脂蛋白B升高,甘油三酯水平正常或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可通过行冠脉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判断患者心脏的基本情况。通过冠脉CT可判断患者有无出现冠状动脉的狭窄、堵塞,超声心动图可以判断患者的心功能有无出现异常。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表现。
直接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基因,找出致病性基因突变可确定诊断。目前有些国家已用于高危人群热点突变基因的筛查,早期症状出现前诊断本病,亦可用于高危人群的产前诊断。
血浆胆固醇的浓度超过9.1mmol/L(350mg/dl),诊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几乎无困难。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呈持续性增高,出生后即可测知。
如合并以下其他表现则更支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患者本人或其第一级亲属中有肌腱黄色瘤者;患者第一代亲属中有高胆固醇血症者;患者家庭成员中有儿童期就被检出有高胆固醇血症者。
血浆胆固醇浓度为6.5~9.1mmol/L(250~350mg/dl),若同时有上述其他特征之一者,则可作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
高胆固醇血症可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先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等疾病,根据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较易鉴别。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由于apoB-100基因突变,导致第3500位谷氨酰胺被精氨酸取代,使apoB-100蛋白质异常,不能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理效应,血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正常,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正常。临床表现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极为相似,但起病较晚,症状较轻。因对激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的药物治疗效果差,故应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鉴别。
本病起自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共同作用。血浆胆固醇水平仅轻度升高,在儿童时期常不表现出来,多不伴有黄色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由于是多基因缺陷,遗传方式较为复杂。
约10%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同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上难以与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相鉴别。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常规治疗包括饮食调节、适当的运动及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选择性低密度脂蛋白血浆分离置换及肝移植治疗,患者多需常年维持调脂药物的治疗。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限制肥肉、蛋黄、动物内脏、乳制品、椰油等高胆固醇、高脂肪及高糖食品,使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200mg/d以下,鼓励食用青菜、豆类、海草、菌藻及低糖水果,适当增加瘦肉、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鱼类、脱脂牛奶的摄入,将每日总热量控制在最低生理需要量。
健康情况良好又无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应该进行经常性运动,如长跑、骑自行车、游泳、打球、爬山等。但对已合并有冠心病以及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者则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这类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较为缓和的锻炼。
最常用的为他汀类药物,本病患者往往需要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但是单药治疗不能将高胆固醇血症降到合适的水平,往往需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来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并能够增加其排泄。如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联合胆酸螯合剂,可有效降低血胆固醇;合并三酰甘油升高的患者,有时应用他汀联合纤维芳酸类制剂。他汀联合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泽替米贝(艾泽庭),在临床上可有良效。
可降低血脂蛋白,但配型较难,且价格昂贵,而且易出现免疫排斥,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在实行上述药物治疗同时,可辅以物理治疗,如进行肝区电磁疗法等。肝区电磁疗法有助于调节肝脏代谢紊乱,从而纠正高脂血症。
是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方法,有报道某些病人已接受这种治疗长达16年,虽然这些患者在童年时期的血浆胆固醇水平高于25.0mmol/L,然而30年后仍然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难以治愈,只能通过现有的治疗手段控制病情,患者可因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而致命,预后不佳,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只能通过调脂药物治疗及饮食治疗等手段控制血脂水平,但难以治愈。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常在被发现前已出现冠心病的表现,可因急性的心肌梗死致命,并在20~30岁前致命。
建议患者每月查一次血生化、肝肾功以判断血胆固醇控制的情况以及长期用药有无给患者带来肝功、肾功的损伤。无明显心脏病表现的患者需每半年检查一次心脏功能及血管情况,可进行冠脉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已有冠心病的患者,具体复诊频次视病情而定,复查项目也应视病情而定。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以辅助治疗。日常饮食需要维持低脂、低糖,注意清淡饮食,多进食营养丰富、纤维素含量高的新鲜蔬果。
患者需要控制体脂,日常需低脂、低糖饮食,杜绝油炸食品、高糖饮料、膨化零食等高热量食品。
患者需要长期保持饮食清淡又不失营养,可以食瘦肉、豆制品、脱脂奶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多吃新鲜的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如芹菜、西蓝花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日常生活管理主要在于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家属要注意患者的消极情绪,及时开导。此外,患者要特别注意长期服用调脂药物可能出现肝肾功的损伤等不良反应。
未有冠心病形成者日常应增加适量的体育运动运动锻炼,以改善脂质代谢,防止血脂增多,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
对已合并有冠心病或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不适合进行剧烈的运动,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和缓的运动锻炼身体,如太极拳等。
日常应注意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作息规律,不熬夜。
家属应注意照顾患者的情绪,当患者因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时要对其进行安抚,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不能经受大的情绪波动。
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可能会有肝功能损伤,并伴有肌肉痛、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此类情况,要注意及时就医。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属遗传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父母双方在婚前及孕前均应做好身体检查和遗传咨询。当本病家系中有一个人被确诊,其所有一级亲属均应进行本病的相关检查。
当本病家系中有一人被确诊,其所有的一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胆固醇的测定,如有升高者应行基因检测以筛查。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无有效预防措施,婚前要做好婚前、孕前检查,如有血脂异常,应通过基因检测筛查是否属遗传病,做好遗传咨询。
4783点赞
[1]赵雪梅,迟延青,毕德余.高脂血症合理用药270问[M].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09:70.
[2]赵水平.湘雅名医赵水平血脂大讲堂[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6:103.
[3]吴勃岩,赵丕文.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7:9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