蠓性皮炎(蠓,俗称黑蚊)是指由蠓叮咬所致的急性炎症,属过敏性皮炎的一种。蠓性皮炎的致病原主要为蠛蠓和细蠓,临床常表现为红斑、风团、水疱或血管性水肿样等症状,以暴露部位多见。本病一般经短期治疗可治愈。
蠓性皮炎的病因主要是由蠓叮咬引起过敏所致,无明显诱因,不具有传染性。山地及草原地区的人较正常人患本病的风险更大。
本病主要由蠓叮咬引起,雌蠓吸血时,口刺器部分刺入皮肤,可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发生蠓性皮炎。
本病较为少见,在我国山林及草原地区较为常见,好发季节是4~10月。
在山地及草原地区的人。
蠓性皮炎患者病程分三期,急性期可有红斑、风团、水疱、血管性水肿等表现,亚急性期可表现为丘疹性荨麻疹,若迁延至慢性期,皮损可呈结节性氧疹型慢性期表现。患者疾病全程均可有皮肤剧痒感。本病可并发湿疹样变、皮肤苔藓化及继发感染等疾病。
典型症状:常表现为红斑、风团、水疱或血管性水肿,以暴露部位常见,如两消退、前臂及耳廓等。
典型症状:急性期后由于反复搔抓或蠓反复叮咬,使病程延长。叮咬1个月后,患者可有丘疹性荨麻疹的亚急性期表现。
典型症状:叮咬3~4个月后,由于反复叮咬和搔抓,皮损可呈结节性痒疹型的慢性期表现,可数年不退。
在整个病程中,患者均有剧痒感。
本病患者慢性期可并发湿疹样改变,表现暗红色或棕红色斑或斑丘疹,融合增厚可呈苔藓样变,表面可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可有散在的丘疹、斑丘疹等。
患者慢性期反复搔抓和叮咬,可导致局部皮肤粗糙肥厚,以阵发性瘙痒为主要表现,常因剧氧搔抓,越抓,皮肤越厚,越粗糙,苔藓化越显著。
患者由于皮肤剧痒反复搔抓皮肤,可导致皮肤破损,易继发感染,局部皮肤科有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患者若出现红斑、风团、水疱、血管性水肿,甚至丘疹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等表现,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交代病史,病进行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蠓性皮炎应与其他昆虫导致的皮炎进行鉴别。
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患者出现红斑、风团、水疱、血管性水肿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丘疹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湿疹样变、皮肤苔藓化、继发感染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哪里不舒服?
皮损出现有多长时间了
皮损是如何变化的?面积和数量有没有什么改变?
有没有被昆虫叮咬?
既往是否有过敏史?
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了解患者皮疹的形态、大小、排列规律等,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
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有限局性表皮棘细胞水肿及真皮乳头水肿,重者可形成表皮内疱或表皮下疱。
通过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血沉等,可排除感染性疾病。
根据夏秋季好发、患者工作性质、蠓叮咬史、以及暴露部位多见和典型皮损等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
皮损为粟米大小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胀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
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风团,剧痒。
皮损为斑疹、风团,间有丘疹、水疱、脓疱、皮下结节等,不少患者有关节红肿疼痛。但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蠓性皮炎一般经短期治疗后可痊愈。常用药物包括碱性溶液、止痒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此外还可进行手速切除、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进行治疗。
当被蠓叮咬后,应立即应用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等外搽,可大大减轻局部反应的程度。
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可外搽各种止痒剂,如樟脑、薄荷脑、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剂,亦可应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
对皮损广泛者可选用抗组胺制剂内服。
对急性期,尤其是血管性水肿型,可选泼尼松内服。慢性期患者可采用结节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
慢性期患者治疗较困难,可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局部皮损。
慢性期患者除手术切除外,可采用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对局部皮损进行治疗。
蠓性皮炎预后较好,一般经短期治疗和痊愈,治愈后可能会留有色素沉着、瘢痕等后遗症,但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至少一周一次。
本病一般经短期治疗后可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皮疹消退后,可在原有皮疹除留下色素沉着,此外,反复搔抓皮肤致皮肤破损也可遗留瘢痕。
患者治疗期间应定期到门诊随访,至少一周一次,在医生的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进行病理学检查等相关检查。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蠓性皮炎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了解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避免过度搔抓、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运动。患者应密切关注皮损的变化,如有恶化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了解碱性溶液、止痒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相关治疗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服药的必要性。
过度搔抓会使皮肤破损,易继发感染,治愈后易留下疤痕。
注意适当休息,切忌过度劳累。可上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抵抗力。两者结合可促进病情更好地恢复。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皮损的情况,是否有面积增大、数量增多等状况发生。如有病情恶化,应及时就医。
本病患者皮肤瘙痒可以很剧烈,易影响患者心情。患者宜戒怒戒躁,保持心态平和。必要时可采取听音乐、体育锻炼、玩游戏等方法转移注意力。
抗组胺药可引起嗜睡、疲倦、头晕、头痛、口干、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甚至精神兴奋、失眠、肌肉震颤、心律失常等抗胆碱作用和中枢抑制症状。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增生、肠梗阻及癫痫患者慎用。
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高钾血症、高血压、高血糖、水肿、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反应。孕妇慎用。此外,突然停药可出现反跳反应,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停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甚至停药。
蠓性皮炎的预防主要包括消灭蠓虫和个人防护,两者结合可有效降低本病的患病率。患者密切关注自身皮肤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消灭蠓类擎生地,对可疑的蠓类擎生地及栖息场所喷洒杀虫剂,有良好杀虫效果。捕杀成虫可用蜘蛛丝网或在面盆内涂以肥皂沫粘连之。亦可用γ-六氯环己烷烟剂熏杀。
个人防护采用穿长袖衣及鞋袜,尽量减少皮肤外露;午睡及夜间睡觉时要放好蚊帐;白昼不要在河边洗衣、洗澡,需要时可利用早晚进行;亦可涂搽防蠓油、防蚊油或1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醇溶液,可防护1~4小时;在皮肤上涂一层肥皂沫亦可防蠓。
5500点赞
[1]段义农.现代寄生虫病学.第2版[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848.
[2]鸿钧.传统方法应对虫咬皮炎效果好[J].青春期健康,2020,(12):36-37.
[3]张永东.浅析虫咬皮炎临床表现与防治[J].心理医生,2018,24(32):8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