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血管瘤属原发于脊柱的良性骨肿瘤之一,临床较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管瘤压迫脊髓引发的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无力、感觉减退。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等,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
腰椎血管瘤的病因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腰椎病变等,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
先天因素:是原因不明的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油漆、塑料、皮革等有害物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病变,从而引起腰椎血管瘤。
腰椎病变:腰椎受到创伤或病变也有可能引发腰椎血管瘤。
腰椎血管瘤是常见的脊柱良性骨肿瘤之一,约占脊柱肿瘤的2%~3%。
本病30-60岁患者多见,女性相对多发。
腰椎血管瘤的典型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无力、感觉减退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腰椎侧弯、后凸畸形等其他症状,重症患者可并发截瘫、病理性骨折。
体积较小的血管瘤多无症状,随着血管瘤的逐渐增大,可对周围软组织形成压迫,引发疼痛。
如果血管瘤压迫椎管内的脊髓,可使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感觉减退,有马尾神经压迫者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有神经根压迫者可出现放射痛。
患者可扪及背部的皮下包块。
患处的腰后可有按压痛、叩击痛表现。
部分患者可因较大的血管瘤压迫腰椎,可形成局部的侧弯、后凸畸形。
脊髓被血管瘤长期压迫者可出现截瘫。
血管瘤可多发侵袭椎骨引发骨量减低,发生椎体在轻微外力下的骨折,即为病理性骨折。
患者常因出现腰痛、下肢无力等表现而就诊于骨科,需要通过行CT平扫及造影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血管造影检查、病理组织检查来辅助诊断。腰椎血管瘤需要与腰椎结核、腰椎转移瘤鉴别。
出现腰痛、下肢无力、感觉减退者应及时就医。
扪及后腰肿块时应注意及时就医。
发生下肢不能活动、感觉麻木者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优先就诊于骨科。
因为出现什么不适前来就医?
直系亲属有没有血管瘤的病史?
既往有什么其它病史?
最近一次做腰部检查是什么时候?有没有发现异常?
有没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通过CT平扫可以明确占位的位置和形态,通过增强造影可以判断占位的供血情况、性质,如本病患者的血管瘤可被明确位于腰椎的某一节段,通过增强可明确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有助于明确Ⅹ线平片难以发现的较小血管瘤和非典型血管瘤。
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显示占位的供血情况,并可明确血管瘤的判断,如本病患者的血管瘤造影,可见其内走行迂曲的血管。
腰椎血管瘤的确诊主要依赖患者的临床表现(腰痛、神经脊髓压迫症状)及各项检查的结果,包括CT检查显示受侵骨质呈网眼状或小蜂窝状改变,其内可测到脂肪密度,典型血管瘤核磁共振表现为在横断面T1加权像上累及椎体一侧或整个椎体的不均匀占位,椎体外形正常或轻度膨胀。
腰椎结核有椎间盘破坏及椎旁脓肿形成,伴有低热、盗汗等结核表现,可以通过CT检查鉴别,表现存在为椎体椎旁软组织脓肿,而血管瘤则无。
腰椎转移瘤在腰部及下肢的表现与本病类似,但患者可有原发位置肿瘤的症状,如肺癌可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等,通过询问患者的原发肿瘤病史或查找原发病灶以鉴别。
腰椎血管瘤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式。患者通常只需短期治疗,病情即可有很大改善。
无特效药物治疗。
肿瘤切除术合并植骨、内固定:适用于椎体血管瘤已经造成椎体塌陷,引发椎节不稳,出现明显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以及放疗无效的群体。在对肿瘤总体切除后,局部可行植骨、内固定以稳定腰椎关节。
放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临床疗效较好。血管瘤对放疗敏感,对有症状的血管瘤可首先考虑放疗。
可用于术前及放疗前,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用气囊、微弹簧圈等物质栓塞血管瘤主要供血的滋养血管。
腰椎血管瘤预后通常良好,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一般不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可有脊髓损伤的后遗症,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以判断术后的恢复情况。
腰椎血管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治愈。
及时诊治的腰椎血管瘤一般不危及生命。
腰椎血管瘤可压迫脊髓引发脊髓损伤,患者可产生下肢肌力减退、感觉减退等表现。
建议患者出院后第1、3、6、12个月均复诊一次,此后每半年复诊一次即可,复诊项目包括脊柱X线、体格检查等,以判断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腰椎血管瘤患者宜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可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忌烟酒、辛辣刺激性及油炸食物。
患者术后可以正常进食开始,应注意始终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需要从流食、半流食,如米汤、稀粥、藕粉,逐渐过渡至软质普食。
患者需要戒酒,宜少食多餐,忌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出院后患者应当选择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低脂、高维生素以补充营养,可适当食用瘦肉、禽蛋类、乳制品、豆制品等来补充优质蛋白,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腰椎血管瘤患者日常应注意戒烟限酒,多休息,循序渐进地恢复日常活动量。家属应注意监测其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多多陪伴患者。患者出院后应特别注意小心进行下肢肌力的功能恢复训练。
术后在切口愈合前,家属应帮助患者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以免出现继发感染。
患者日常需注意休息,循序渐进地恢复至日常活动量,不可剧烈运动。
患者应注意戒烟限酒,避免烟酒中的物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术后家属应注意监测患者手术切口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还应注意患者下肢肌力减退、感觉减退的症状有无加重或减轻。
家属应当与患者共同学习本病相关知识以了解本病的预后情况,了解到血管瘤为良性瘤,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家属要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遵医嘱进行下肢肌力的功能恢复训练,要注意活动的强度,因患处可有骨量的减低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较大。
腰椎血管瘤先天性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后天性可通过避免处于有害环境中,避免腰椎创伤或发生病变进行预防。
4055点赞
[1]徐启武主编,脊髓脊柱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7:263.
[2]陈克敏,陆勇主编,骨与关节影像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1:541
[3]赵定麟主编,现代脊柱外科学第3版[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01:249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