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性哮喘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哮喘的潜在形式。咳嗽性哮喘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发病为多。患者年龄相对较轻,一般都在40岁以下,且女性患者较多。此类患者的主要特点是咳嗽、痰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和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但常规肺功能检查正常,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显示气道高反应性。常规抗感冒、抗感染及普通止咳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咳嗽性哮喘的发病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除了病人本身的遗传因素、 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态等主观因素外,变应原、病毒感染、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和饮食等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病毒感染造成气道组织损伤,使迷走神经纤维暴露,胆碱能神经纤维致敏,一旦受刺激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反射性增强,引起局部小气管收缩,此收缩刺激末梢咳嗽感受器,直接引起咳嗽反射,可没有喘息症状和体征,成为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变异性哮喘。
本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参与,一般多为后天获得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用乙酰胆碱或组织胺作激发试验时,约半数病人显示气道高反应性,抗原抗体反应所引起的支气管迟发性过敏性炎症是导致本病气道非特异性反应增高主要原因。
吸烟可刺激气道上皮释放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引起气道炎症,造成气道局部收缩,刺激咳嗽发作。
可成为咳嗽性哮喘的触发因素,如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冷空气刺激或运动等,此类患者血及痰中嗜酸粒细胞升高,在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中时,嗜酸粒细胞是气道炎症的主要作用细胞,嗜酸粒细胞所致上皮损伤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进而诱发哮喘发作。
常见的诱发因素为气候改变、吸入冷空气、呼吸道感染、接触刺激性气味、过敏原及精神心理因素等。
咳嗽性哮喘在临床上很常见,在我国排在慢性咳嗽病因的第一位,在国外为慢性咳嗽病因的第二位,青少年咳嗽性哮喘患病率为13.4%。约13%患者年龄大于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
有家族病史者。
本身患有哮喘的人群。
中年女性和儿童。
咳嗽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胸闷、气紧等症状。
咳嗽性哮喘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持续一个月以上,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不像典型哮喘,咳嗽性哮喘少有伴随症状,可伴有咳少量黏痰,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气促、胸闷、咽痒、流涕、流泪等。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临床查体常常无阳性体征,仅少数患者可以听到喘息。
脑缺氧症状轻者表现兴奋、烦躁,重者昏迷、全身抽搐。缺氧时可致心律失常,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突发性胸痛,继之有胸闷和呼吸困难,并可有刺激性咳嗽。
少量积气患者可完全无症状,积气较多、压力较高时,患者可感胸闷不适,咽部梗阻感。纵隔内大量积气或合并有张力性气胸者,临床表现危重,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发绀明显,若不及时抢救可很快危及生命。
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剧烈频繁的咳嗽、咯血痰或粉红色泡沫痰。
当患者出现咳嗽性哮喘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完善一般查体、胸部Ⅹ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当患者有慢性、刺激性干咳,持续一个月以上,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气促、胸闷、咽痒、流涕、流泪症状)
咳嗽症状有无规律及特点?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检测出患者是否出现过度充气或肺纹理增粗,大多数患者胸片正常或仅表现为过度充气,少数患者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
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肺容量肺通气均低于正常人。
药物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反应,而且支气管激发试验持续阳性的时间平均达6个月之久。
可检测出痰中是否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浆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增高,支气管镜活检中可检测到是否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增高,大多数患者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阳性。
无明显诱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
肺功能和胸片正常,查体无阳性体征。
有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道阻塞。
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有效,并于停药后短期内复发。
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
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心肺疾病。
多见于中年以上,有吸烟史,每于冬春季加剧,夏季减轻或缓解,最突出的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或脓性痰,可伴有发热。咳嗽至少每年3个月,病程持续2年以上,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咳嗽。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后期往往并发肺气肿,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和肺气肿征象,抗生素治疗有效单用支气管扩张剂则效果不好。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也有气道反应性増高,其增高程度与气道阻塞程度有关。一般来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高反应性程度明显低于咳嗽性哮喘。
咳嗽常发生在餐后,弯腰或仰卧时,食道pH值测定是确定胃食管反流和咳嗽关系的金标准。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详细询问病史不难做出鉴别诊断。
常由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或非变应性鼻炎、药物性鼻炎鼻息肉等引起。原因可能是明显或潜在的鼻腔和鼻窦分泌物流入咽喉部或呼吸道,刺激咳嗽感受器或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引起咳嗽。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时,注意患者鼻后孔是否有异物感和或需经常清喉。检查咽部是否有鹅卵石样改变,咽喉壁是否有黏液样物附着。CT扫描可见鼻窦黏膜增厚且腔内见气液平,予以鉴别。
是药物反应且与剂量无关,这种典型的干咳与喉部的刺激、痒感有关。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数小时至数周或数月后可诱发干咳,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4周后咳嗽可消失,询问病史时应注意患者近期内有无服用该类药物的情况,如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再结合服药史,不难做出鉴别诊断。
由于咳嗽性哮喘本质是因变应原或其他诱因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道高反应性和顽固性咳嗽,故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炎药治疗。
能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稳定肥大细胞膜,是主要的抗炎药物。多选用吸入疗法,可使吸入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及黏膜下受体,局部发挥抗炎作用比口服和全身用药见效快,药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少。常用的药物为必可酮、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可选用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和抗胆碱能类药物联合应用,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状态,畅通呼吸道,改善病人胸闷、咳嗽、气短等症状。常用的药物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班布特罗。
多用气雾剂吸入,如爱喘乐气雾剂(溴化异丙托品)、可必特气雾剂(异丙托品+沙丁胺醇)。
色甘酸钠吸入,酮体芬口服。咳嗽性哮喘病人经上述药物治疗2周左右,咳嗽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但停药后症状容易复发。因此必须指导病人坚持用药,治疗应持续2~3个月,以巩固疗效。
该病暂无手术治疗。
咳嗽性哮喘患者如经过早期干预、积极治疗,一般可完全控制,治疗3个月后复诊,若未经规范治疗,可合并低氧血症,气胸,纵隔气肿,严重可发展急性肺水肿。
咳嗽性哮喘患者可以治愈,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会改善症状,预后良好。
咳嗽性哮喘患者不影响自然寿命。
咳嗽性哮喘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诊,复诊时需注意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情况,以便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动态观察。
咳嗽性哮喘无特殊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咳嗽性哮喘的患者要做好日常护理,少去人流密集处,注意天气变化,可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同时还要学会吸入性药物的使用方法。
患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做好防护,避免接触过敏原,防止药粉、烟尘、异味气体的吸入。
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放置花草、宠物、皮毛等过敏原。
经常打扫房间,勤洗床上用品,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受凉感冒。
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特别是干粉吸入剂、定量气雾剂、储雾罐、雾化器等吸入装置。
咳嗽变异性哮喘也是需要进行长期药物控制的慢性疾病,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学会进行自我管理。主要监测咳嗽症状变化,有无新发喘息、胸闷、气促等典型哮喘症状,规律进行随诊,监测肺功能,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治疗方案等。
患者可因慢性、刺激性干咳,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等症状而痛苦,或因担心预后而产生悲观情绪,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倾诉心理状况。家属及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解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当患者开始频繁出现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咳嗽性哮喘应避免接触过敏源,在好发季节要倍加注意,同时要避免吸入烟尘、异味或刺激性气体,对防止哮喘发作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避免接触过敏原,现在过敏原比较多,因为现在工业化进程比较迅猛,所以出现很多新的过敏原,比如家庭装修产生的过敏原,还有宠物毛发、地毯等。
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测,检测自己对什么过敏,现在医院有几十种过敏原的检测,一旦检测出来要注意避免接触。
保持家中充分通风,家居环境要卫生清洁。
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咳嗽性哮喘与运动有直接关系。
4957点赞
[1]张心中.实用肺科诊疗学[M].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1.
[2]李登瑞,张玲,高官聚.哮喘病:临床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0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