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病变过程中,侵犯患者的颌面部皮肤、黏膜、组织、器官、骨骼等,从感染途径可分为先天梅毒和后天梅毒,后天梅毒绝大多数通过性行为感染,极少数患者可通过接吻、共同饮食器皿、烟斗、玩具、喂奶时传播,亦有因输带菌血而感染者;先天梅毒为母体内梅毒螺旋体借母血侵犯胎盘绒毛后,沿脐带静脉周围淋巴间隙或血流侵入胎儿体内。
为妊娠8周以后,梅毒螺旋体借母血侵犯胎盘绒毛,沿脐带静脉周围淋巴间隙或血流侵入胎儿体内,与后天性梅毒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期梅毒阶段,而直接发生相当于二期梅毒损害,因而对胎儿危害极重。
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
二期梅毒主要是梅毒螺旋体在感染的数周或数月后,通过血液和淋巴管道播散而引起,主要表现为梅毒疹,同时可见梅毒性关节炎,眼部神经系统损害等其他部位器官发生病变。
若患者未经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发展为三期梅毒,主要表现有树胶肿、结节性梅毒疮,同时,骨骼、眼部、心血管、神经等系统也会发生损伤,颌面部梅毒多见于此期。
颌面部梅毒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通过性接触传染、间接传染、胎盘传染、输血传染来使梅毒螺旋体侵入患者,从而引起病变,好发于性行为不安全者、与梅毒患者密切接触者等人群,性生活混乱容易诱发颌面部梅毒。
性接触传播是颌面部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梅毒螺旋体通常在性交、口交等性行为时而进行传染。
梅毒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由母体传染给胎(婴)儿。
梅毒病毒存在于血液中,可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传播。
如果正常人接触了梅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或者衣物,可能会导致梅毒感染。
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如未使用安全套或使用方法不正确,易诱发颌面部梅毒。
有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混乱,易诱发颌面部梅毒。
此病暂无较为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
颌面部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
梅毒螺旋体借母血侵犯胎盘绒毛,沿脐带静脉周围淋巴间隙或血流侵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出现梅毒感染。
颌面部梅毒好发于性行为不安全者、母亲为梅毒患者的新生儿、与梅毒患者密切接触者。
颌面部梅毒患者的主要表现有硬下疳、皮疹、梅毒疹、淋巴结肿大等,梅毒螺旋体可侵犯关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可出现全身多组织和器官受损、瘢痕等并发症。
主要症状是硬下疳,乃是感染后的3~4周在螺旋体人侵处出现的病变,最易出现硬下疳的部位是生殖器,其次是口腔,下疳初发时在患部发生粟粒大小,具有浸润性丘疹或硬结,1~2周后损害为黄红至暗红的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溃疡,界限清楚,上覆盖棕黄色薄痂,无痛。溃疡基底平坦,触之有软骨样硬结,故称硬下疳;唇部下疳其上下唇都可发生;唇下疳常引起唇及周围组织肿大,形成中等程度的巨唇,其表面形成棕色薄痂,可形成溃疡,颌下淋巴结肿大;舌部下疳病变多位于舌前1/3,表面光滑呈粉红色,覆以灰色假膜,无痛、颊下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螺旋体经淋巴系统播散,引起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临床上常见皮肤梅毒疹,包括斑丘疹、丘疹及脓疱疹和口腔黏膜损害,梅毒性口炎可在皮疹出现前、后或同时发生,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主要见于软腭腭垂,舌腭弓、磨牙后区及牙龈和硬腭部分的黏膜,并可形成溃疡,表面覆以假膜;梅毒性舌炎系梅毒疹的舌部表现,黏膜萎缩、肥厚等。
病变特点为病程缓慢,除皮肤黏膜表现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样肿外,还可侵犯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黏膜损害主要发生在口腔、咽喉等部位的黏膜。三期梅毒的口腔黏膜损害主要是三期梅毒舌炎、舌白斑和树胶样肿。三期梅毒舌炎常在舌面出现直径1~1.5cm 的乳头消失区,损害区光滑充血,有时表现为弥散性间质性舌炎;舌白斑是三期梅毒舌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容易恶变;树胶肿( gumma)也称梅毒肿,为典型晚期梅毒损害,是三期梅毒的标志,多在感染后2~5年内发生。树胶肿初起为无痛性结节,暗红色,直径可达3~5cm,经半年左右,中心软化、破溃、组织广泛坏死,形成境界清楚、无疼痛感的大溃疡。
婴儿常为早产儿,表现营养障碍,貌似老人。鼻黏膜受累,致鼻腔变窄,呼吸不畅,有带血的脓性黏液分泌,口腔黏膜可发生与后天梅毒相似的黏膜斑,口周斑丘疹互相融合而表现弥漫性浸润、增厚;表面光滑脱皮﹑呈棕红色,皮肤失去弹性,在口角及唇缘辐射出深的毯裂,愈合以后形成辐射状浅瘢痕。
梅毒性关节炎,梅毒螺旋体可侵犯关节,造成关节的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梅毒感染是一种侵犯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原体会造成全身多处组织或器官的损伤,如心脑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等。
梅毒感染所造成的较大的皮肤皮损,在痊愈后会形成大量瘢痕组织。
梅毒螺旋体可侵犯脑血管,造成脑血管的损伤、变性,从而引起脑血管疾病。
当梅毒患者出现硬下疳等表现时,应及时前往皮肤性病科就诊,进行体格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以便明确诊断为颌面部梅毒,注意与生殖器疱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出现硬下疳、全身红色皮疹和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诊。
当患者出现关节肿大、听觉视觉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时,应立即就诊。
患者可以前往皮肤性病科就诊。
有什么症状?(如硬下疳、全身红色皮疹、淋巴结肿大)
这些症状存在多长时间了?
身体上都有哪些部位出现了溃疡?
有没有不洁性生活史?
身边密切接触者有没有梅毒患者?
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患者出现梅毒疹或溃疡皮损的病变皮肤,进行初步的诊断。
医生会取患者的皮损组织或分泌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查找是否存在梅毒病原体,作为确诊梅毒的诊断依据。
若血清反应呈阳性,则可确诊为梅毒感染,是诊断梅毒感染的金标准。
患者出现梅毒疹、树胶样肿、硬下疳等临床表现症状。
患者有不洁性生活史或与梅毒患者密切接触史。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下,查找到梅毒螺旋体。
梅毒血清学试验反应呈阳性。
满足第3点或第4点时,可诊断为颌面部梅毒。
表现为生殖器部出现簇集性的小水泡疹,自觉痛痒,不硬,经组织培养和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单纯疱状病毒。
皮肤的皮损表现与硬下疳相类似,暗视野显微镜下可发现大量金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可通过梅毒血清实验进行鉴别。
为一种性病,发病较急,有疼痛感,质地较为柔软,表面有脓分泌物,可通过梅毒血清实验进行鉴别。
颌面部梅毒患者主要为药物治疗,大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治疗周期1年左右。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四环霉素、红霉素类、青霉素是治疗梅毒选择最多的抗生素,对于任何一期的梅毒效果都较为良好,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选取头孢曲松钠、四环霉素、红霉素类,通过使用抗生素可直接对梅毒螺旋体进行杀灭,从而达到减少病原体、改善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
颌面部梅毒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早期轻症的颌面部梅毒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可成功痊愈,预后良好,对于晚期梅毒患者,经治疗后可控制感染,但对于已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难以完全恢复,建议患者按医嘱进行定期复诊。
颌面部梅毒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但晚期梅毒所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难以治愈。
颌面部梅毒患者经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寿命。
对于晚期梅毒患者,梅毒造成的皮肤、神经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无法恢复。患者会出现皮肤的疤痕、心脑血管的损伤、视觉听觉的异常、关节畸形等后遗症。
颌面部梅毒患者在治疗期,需要每个月复诊一次,对于成功治愈后的患者,可半年到一年后进行复查一次。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颌面部梅毒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可进行性生活,避免感染,性伴侣也进行监测,同时患者需要按时进行复诊,查看体内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若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梅毒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可进行性生活。对于梅毒患者使用过的日常用品应避免与他人混用。
部分人群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史的人群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出现药物过敏。
青霉素在治疗梅毒和钩端螺旋体等疾病时,可能有症状加剧的现象,这可能是大量病原体被杀死后,释放的异种蛋白或内毒素引起的,表现为寒战、发热、肌痛、咽痛、心跳增快等,需要注意。
颌面部梅毒是一种以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传染性疾病,传染力较强,安全的性行为是预防梅毒的有效措施,也可通过梅毒血清学监测进行早期筛查。
有不安全性生活史、梅毒患者密切接触史的人群,可通过梅毒血清学检测进行早期筛查。
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如性交时带安全套,保持性生活规律稳定。
避免与梅毒患者进行密切接触。
对于女性梅毒患者,在治疗期不可怀孕。对于已怀孕的孕妇,应及时治疗,定期复查。
4053点赞
[1]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168-179
[2]吴亚琼,季必华.神经梅毒的诊治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029(004):418-420.
[3]陈菊滟.口腔微生物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01:84.
[4]刘宇飞.口腔颌面外科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1:165.
[5]张爱民.现代实用口腔医学下[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5:38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