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心包炎通常由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核直接蔓延而来,或者由原发肺结核或胸膜结核感染血源性播散。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苦难等。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心包穿刺及注药治疗、手术治疗等。
可为全身性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机体对结核菌的高敏反应,心包腔内积聚多少不等的浆液纤维性渗出液,心包膜表面可见散在的粟粒结节病灶或干酪样変,心包膜肿胀,覆以纤维索、失去光泽。
如渗出液吸收而纤维素机化,结缔组增生致使心包膜增厚且广泛粘连,可引起心包腔闭塞,甚至胸膜胸壁粘连,临床上称为缩窄性心包炎。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主要继发于心包外结核,经过淋巴逆流感染、血行感染、直接蔓延到心包。患儿发病时常伴有心包外结核尤其是肺结核,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好发于患有心包外结核的儿童、免疫力低下的儿童,营养不良或可诱发小儿结核性心包炎。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多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感染,多因胸腔内淋巴结核、胸膜或腹膜结核病引起,经过淋巴逆流或直接蔓延而来,也可由心包附近的干酪液化淋巴结直接破溃进入心包腔,病理过程包括4个时期,干性、渗出、吸收和缩窄。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小儿的免疫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降,诱发小儿结核性心包炎的发生。
本病暂无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儿童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形成心包外结核并经以下方式播散到身体各器官:
胸内淋巴结结核,尤其是气管分叉部淋巴结结核、主动脉弓淋巴结结核与动脉导管淋巴结结核、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时,结核分枝杆菌可循淋巴逆流至脏、壁层心包。
为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一部分,常发生多发性浆膜炎。
常为纵隔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直接蔓延侵犯心包膜而发病。常见的感染方式是纵隔淋巴结结核经淋巴管播散。
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小儿的免疫力差于成年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肿瘤化疗后均会引发免疫功能低下,此时小儿如感染结核菌易发病。
患有心包外结核的儿童,结核性心包炎主要由心包外结核蔓延或播散而来,尤其是胸部脏器的结核。
营养不良、生活条件差的儿童。
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部分患儿可有明显的发热、干咳、体循环瘀血等全身症状,重症患儿可并发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压塞、急性心衰等病。
心前区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疼痛常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及左肩胛骨,也可达上腹部,疼痛性质呈压榨样或锐痛,也可闷痛,常与呼吸有关,常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或吞咽而加重
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严重的呼吸困难病人可呈端坐呼吸,身躯前倾、呼吸浅速、面色苍白、发绀。
部分患儿全身症状明显可有干咳、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常因压迫气管、食管而产生。也可有发冷、发热、乏力、烦躁、心前区或上腹部闷胀等症状。大量渗液可影响静脉回流,出现体循环瘀血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及下肢水肿等。
心包积液快速增加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出现气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冰凉。如积液积聚较慢,可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表现为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
严重的心脏压塞者可出现意识恍惚,发生急性循环衰竭。
儿童可因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而就诊于心内科或急诊科,通过行结核诊断检查、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结合患儿的病史而确诊为小儿结核性心包炎,并与心包肿瘤、感染性心包积液、结缔组织病等病鉴别。
儿童有干咳、声音嘶哑情况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儿童有上腹不适、午后低热、全身乏力时,应及时就医。
儿童有呼吸困难、心前区剧痛时,应立即就医。
患儿可因出现胸痛、呼吸苦难而就诊于急诊科,待病情稳定后转至感染科继续治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
发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有无出现咳嗽、咳痰、发热?
既往有什么其它病史?(如其他部位的结核病)
还在营养状况怎么样?有没有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孩子有没有接种过卡介苗?
听诊时,有大量积液时可在左肩胛骨下出现浊音及左肺受压迫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称心包积液征。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及身体其他处结核病的存在有有助于诊断。
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来判断患儿的心功能,是发现心包积液最快速可靠的方法,对积液量可进行粗略判定,有助于心包穿刺的定位。
行心电图检查来判断患儿有无出现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患儿是否为窦性心律等。
患儿应进行胸部CT检查来确定有无肺结核等胸部的心包外结核的发生。Ⅹ线检查可大致判断心包积液量,当心包炎渗出积液量超过250ml时,心影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立位呈烧瓶形,卧位呈球形。
对患儿进行心包穿刺,取出心包积液进行检查,可明确心包积液性质,找到结核杆菌。
将心包积液进行涂片培养及寻找病理细胞,可明确病因。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的确诊需要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心包外结核病史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临床表现,如发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可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包炎症状。
检查结果,B超、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有心包积液存在。心包穿刺积液呈渗出性改变。心包积液涂片及培养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心包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典型结核改变。结核菌素(PPD)呈强阳性。
病史,有心包外结核病存在,除外其他病因引起的心包炎。
抗结核治疗有效。
为恶性肿瘤,心包积液为血性,无典型结核中毒症状,临床进展快,易发生肺、骨等转移。血生化腺苷脱氨酶和透明质酸水平明显增高,但抗结核治疗无效,PPD试验阴性,以此鉴别。在CT引导下经皮心包肿块穿刺术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
如病毒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等引起的心包积液,多有相应的感染病史和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以此鉴别。心包穿刺细菌感染者为脓液,细菌培养可见致病菌生长;病毒感染者可自愈,细菌感染者经予抗感染治疗有效。
如风湿病、红斑狼疮等可引起心包积液,常有胸痛、发热、心包积液少、外观草黄色,积液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菌培养阴性,而结核性心包炎的结核菌培养阳性,以此鉴别。风湿病抗体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
许多其他疾病也可引起心包积液,但它们都有典型的原发病征象,如肝硬化有肝缩小、腹水、门静脉高压等。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有颈静脉充盈、肝大、心脏扩大及心脏杂音。限制性心肌病可通过超声心动图和CT等鉴别。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患儿的首要治疗为病因治疗,即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心包穿刺并注药治疗,有内科治疗无效者考虑行心包切除术。小儿结合性心包炎患儿多需长期持续性治疗,以控制病情。
卧床休息,合理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是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治疗的基础。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杀灭结核菌、抗感染,减轻炎症反应。
患儿应进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主要应用HRPS(E)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维持期采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总疗程18~24个月。
在急性期应用激素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包穿刺次数,显著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可用泼尼松4周后逐渐减量,总疗程10~12周。
在放液后局部注射异烟肼、醋酸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如心包积液反复出现或发生心包填塞及心包增厚,且经抗结核治疗5~7周后体静脉压持续升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心包切除术比心包穿刺术有较高的死亡率,故术前应慎重选择。
通过心包穿刺与引流积液,以解除心包压塞、减轻压迫症状,或心包内注入药物。当积液产生较快或存在大量积液致心包填塞时,应立即心包穿刺抽液或放置导管引流排液治疗。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患儿经过治疗后,可治愈且一般不会影响个人寿命,若病情严重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预后不良,患儿出院后建议每月复诊一次。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经过及时正规抗结核治疗的患儿可治愈,重症或治疗不及时的患儿心肌易受严重损害,影响生存质量。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经过早期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个人寿命;若患儿出现急性的心包压塞、心源性休克,可能会危及生命。
建议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患儿出院后每月复诊一次,复诊项目包括体格检查、结核病治疗程度的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判断患儿疾病的恢复情况。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患儿应注意保持饮食清淡,选择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
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患儿可因病食欲不振,家属应注意饮食搭配,尽量色香味俱全来激发患儿的食欲。注意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
注意多饮水,多吃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粗粮、芹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患儿日常应注意休息,坚持药物治疗并预防感染等,同时家属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也要安抚烦躁不安的患儿,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患儿需要按医嘱进行复诊。
患儿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可协助患儿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
病人必须坚持足够疗程的药物治疗,不能擅自停药,防止复发。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随访。
患儿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
家属需观察患儿的神志、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等变化,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告知医师。
家属应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当患儿胸痛时,应给以解释和安慰,加强疏导,消除患儿的焦虑恐惧心理。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患儿出院后依旧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随访,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较低,出院后仍应坚持休息半年左右,并加强营养,以利心功能的恢复。
小儿结核性心包炎的主要预防措施为结核病的预防,家长应注意及时带小儿接种卡介苗,儿童也要增强体质。小儿结核性心包炎的早期筛查在于定期体检以及有呼吸道不适及时就医。
儿童要定期进行体检,如6个月到1年进行1次胸片检查。
当儿童有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在一起居住、生活、学习等),出现咳痰、胸痛、低热、盗汗等症状时,应注意及时就医。
决定机体感染结核后是否发病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感染者的免疫力和感染结核菌的数量多少。因此,日常应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免疫力较差的群体,在流感流行的冬春之交减少到公共场所的出行,并注意戴口罩。
卡介苗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数年后如结核菌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主要是未受到结核菌感染、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人。
4202点赞
[1]本书专家组编.临床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导[M].2015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01.150.
[2]柳澄,侯代伦.结核病影像学基础终[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5.244.
[3]林小田.肺结核中西医诊断治疗学[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01.187.
[4]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103-110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