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内积血称为血胸,可与气胸同时存在。胸膜腔内积血的主要来源,心脏、胸内大血管及其分支、胸壁﹑肺组织﹑膈肌和心包血管出血。血胸发生后不仅因血容量丢失而影响循环功能,还可压迫伤侧及健侧肺组织,使呼吸面积减少,纵隔移位影响腔静脉回流。出血量超过肺、心包、和膈肌运动所引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血发生凝固。凝血机化后形成纤维板,限制肺与胸廓活动,损害呼吸功能。
根据胸膜腔内积血量的多少,将创伤性血胸分为:
指胸腔积血在500ml以下,立位X线胸片可见肋膈角变钝,液面不超过膈顶。
指胸腔积血在500ml~1500ml,立位X线胸片可见积液达到肩胛下角平面。
指胸腔积血在1500ml以上,立位X线胸片可见胸腔积液超过肺门平面甚至充满整个胸腔。
创伤性血胸的病因主要是胸部锐器伤、枪弹伤等穿透性损伤或挤压、肋骨骨折等钝性胸部伤,胸部穿透性伤和钝性伤直接导致胸膜、肺组织、血管等损伤继而引起出血,血液积聚在胸膜腔内形成创伤性血胸,出血主要来源于心脏、胸内大血管及其分支、胸壁、肺组织和膈肌血管出血。
包括主动脉及其分支,上、下整静脉和肺动脉、静脉出血。量多而猛,大多数患者死于现场,仅少数得以后送救治。
多来自肋间动脉、静脉和胸廓内动脉、静脉,因其来源于体循环,压力较高,出血常为持续性,不易自然停止,往往需开胸手术止血。
因肺动脉压明显低于体循环压,而且受压萎陷的肺血管通过的循环血量比正常时明显减少,因而,肺实质破裂的出血可在短期内自然停止,需行开胸者不多。
多数创伤性血胸由胸部锐器伤、枪弹伤等穿透性损伤或挤压、肋骨骨折等钝性胸部伤所诱发。
创伤性血胸的发生率在胸部钝性伤中占25%~75%,在穿透性伤中占60%~80%。
本病是外伤疾病,无传染性。
当胸部受到创伤以后,容易损伤肝脏或者脾脏出血,导致血胸。
该人群常常因为肋骨骨折以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刺穿胸膜或者其他脏器导致血胸。
创伤性血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以及伴发损伤的严重程度,小量血胸病人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中量血胸病人可有内出血的症状。
指胸腔积血量500ml以下,伤员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示肋膈角消失。合并气胸时,可见肋膈角区有液平面,于卧位检查常被遗漏。有怀疑时,应行立位检查。
指胸腔积血量在1000ml以下,伤员可出现内出血症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细而弱、血压下降。检查时发现伤侧呼吸运动减弱,下胸部叩诊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X线检查可见积血达肩胛角平面。
指积血量在1000ml以上,伤员表现有较重呼吸与循环紊乱症状,休克症状严重,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呼吸困难、脉搏细弱而快速、血压下降。体检时可见伤侧呼吸运动明显减弱,肋间隙变宽,胸壁饱满,气管向对侧移位,呼吸音明显减弱以至消失。X线检查见胸腔积液超过肺门平面,甚至整个胸部。
当胸腔内迅速积聚大量血液,超过肺、心包和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血发生凝固,形成凝固性血胸。凝血块机化后形成纤维板,限制肺与胸廓活动,损害呼吸功能。
经伤口或肺破裂口侵入的细菌,会在积血中迅速繁殖,引起感染性血胸,最终导致脓血胸。
少数伤员因肋骨断端活动刺破肋间血管或血管破裂处凝血块脱落,发生延迟出现的胸腔内积血,称为迟发性血胸。
常常是由于血液流入胸膜腔导致的,引起胸膜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会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
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要马上到急诊科就医,通过做X线检查、B超检查等项目来辅助确诊疾病,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来确诊疾病,本病要与自发性血胸鉴别诊断。
有胸部外伤史,尤指钝性伤与穿透性伤的患者要及时就医。
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要马上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急诊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血痰、呼吸困难等,可到相应专科就诊,如心胸外科、呼吸内科等。
最近有无出现过咳嗽、咳痰的症状?
有无胸部创伤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痛、咳嗽、血痰、呼吸困难、气促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头晕、肢体麻木、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小量血胸,立位X线胸片可见肋膈角变钝,液面不超过膈顶;中量血胸,立位X线胸片可见积液达到肩胛角平面;大量血胸,立位X线胸片可见胸腔积液超过肺门平面甚至充满整个胸腔。
B超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并对积液多少进行判断。
可明确有无胸腔积液和积气,有无其他损伤,对于复合型损伤尤其有帮助。
抽出血液即可明确诊断。
通过视诊或者触诊检查来观察患者身上或者皮肤是否存在破溃或者有无隆起的部位。
根据受伤史、内出血症状、胸腔积血体征,结合胸腔穿刺、B超和摄X线立位后前位、伤侧位全胸片,诊断创伤性血胸一般并不困难。但还应明确血胸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以便尽快确定抢救和治疗原则,特别要重视对进行性出血的诊断。
胸部创伤史、临床表现和体征。
X线检查,可显示血胸或血气胸以及判断胸腔内积血量。
超声波检查可显示胸膜腔积液征象,对于积液的多少及穿刺部位的选择均有帮助。
胸腔穿刺抽出积血即可明确诊断,但凝固性血胸时则不易抽出,或抽出量很少。
在诊断中还必须判明胸腔内出血是否停止,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有进行性出血,持续脉搏加快、血压降低,或虽经补充血容量血压仍旧不稳定;闭式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3小时;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进行性降低,引流胸腔积血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与周围血相接近,且迅速凝固。
警惕迟发性血胸的发生,患者伤后并无血胸表现,但在数天后证实有血胸,甚至大量血胸存在。原因可能为肋骨骨折断端活动时,刺破肋间血管或已封闭的血管破口处凝血块脱落引起等因素所致。因此,在胸部创伤后3周内应复查胸部X线检查。
创伤性血胸的治疗原则是防止休克,对进行性出血施行手术止血,及早清除胸膜腔积血,防止感染,及时处理血胸引起的并发症。小量血胸多能自行吸收,但要观察是否有积血增多的趋势。对于中量血胸和大量血胸,均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对于活动性血胸须及时手术治疗。
感染性血胸患者应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大剂量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注意避免慢性脓胸的形成。
凝固性血胸患者早期可采用链激酶或尿激酶治疗。
非进行性血胸,胸腔积血量少,可采用胸腔穿刺及时排出积血。
中等量以上血胸、血胸持续存在会增加发生凝固性或感染性血胸的可能者,应该积极安置胸腔闭式引流,促使肺膨胀,改善呼吸功能,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进行性血胸应及时胸腔镜探查或开胸探查手术。
凝固性血胸应待伤员情况稳定后尽早手术,清除血块,并剥除胸膜表面血凝块和机化形成的纤维包膜;手术可提早到伤后2~3天,明显推迟手术时间可能使清除肺表面纤维蛋白膜变得困难,从而使手术复杂化。
感染性血胸应及时改善胸腔引流,排尽感染性积血积脓;若效果不佳或肺复张不良,应尽早手术清除感染性积血,剥离脓性纤维膜。
用于进行性血胸、凝固性血胸、感染性血胸的处理,具有创伤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创伤性血胸的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可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本病暂无明确后遗症,患者要按照医嘱进行复诊。
创伤性血胸的患者能够被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本病暂无明确后遗症。
警惕迟发性血胸的发生,患者伤后并无血胸表现,但在数天后证实有血胸,甚至大量血胸存在。因此,在胸部创伤后3周内应复查胸部X线检查。
出院后2周内进行复诊。
创伤性血胸病人在治疗期间应多注意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忌辛辣、海鲜等。
患者要合理食用富含高维生素的食物,这类食物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患者要合理的食用高蛋白食物能够起到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有牛奶、豆制品。
应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创伤性血胸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及时纠正休克,迅速排除胸腔积血,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液及各项基础护理,从而促其早日痊愈。
患者外伤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咳嗽、咳痰、翻身时指导患者家属双手按压胸壁,减轻疼痛。
避免可能加重损伤的剧烈。
嘱患者戒烟或避免刺激物吸入。
创伤性血胸合并肋骨骨折患者3个月后复查胸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患者需警惕迟发性血胸的发生。
患者需注意有无合并肋骨骨折、肺脏损伤等其他疾病。
创伤性血胸属于外伤性疾病,所以平时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病暂无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
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4995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外科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李辉主编.胸外科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