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由于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栓子脱落,或心房颤动者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官腔狭窄,继发性血栓形成。使肠系膜上动脉被阻塞后,其供血区域发生广泛坏死,可以从空肠上端到回肠末端,甚至达右半结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一个比较少见的急腹症,多见于老年人。
血管疾病和灌注不足是引起大多数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两个主要因素,其次是细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者,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以及心房颤动的患者。机体处于应激、低氧血症等状态,以及应用缩血管药物等为常见诱发因素。
发生于较大血管的病变,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上动脉梗死最易发生于腹主动脉开口的2厘米以内,也是血栓好发部位。来自心内膜附壁血栓或赘生物、心房黏液瘤、瓣膜修复术以及近端主动脉内粥样硬化性斑块自动脱落,容易造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由于全身性血流灌注不足,如血压突然下降,反射性血管收缩使肠道血管灌注减少而引起缺血。老年人肠系膜动脉常有粥样硬化,故任何原因的血压下降均能导致血供不足而引起小肠坏死。
正常情况下肠道血运与肠道内菌群保持动态平衡。肠腔内有多种菌群生存,当肠道缺血防御能力降低时,细菌即侵犯肠壁,肠腔细菌毒素越多,越使缺血恶化,造成小肠坏死。
机体处于手术、感染、情绪波动等应激状态时,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小动脉收缩,减少肠道血供可促进发生坏死。
机体处于低氧血症状态时,可诱发或加重血管收缩导致肠道坏死。
应用洋地黄、肾上腺素能兴奋剂和血管加压素等药物时,可造成血管收缩导致坏死。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多见于老年人,常见于60~80岁,男性多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发病率有所上升,在75岁以上老人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比阑尾炎更常见。多数研究显示,该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0岁。
老年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者。
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心房颤动的患者。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以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和意识模糊等,腹痛时应用止痛药往往无效,治疗不及时可出现穿孔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腹痛,常为突发的弥漫性脐周疼痛,呈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重,疼痛可波及全腹。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常出现血便。
患者常有心脏病史,可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症状。
患者除腹痛表现外,腹胀愈发明显,可出现肠鸣音明显减少减弱,还会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
肠道缺血防御能力降低时,细菌侵犯肠壁,肠腔细菌毒素越多,越使缺血恶化,造成坏死;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白细胞升高和核左移等,重者可出现四肢冰冷、意识模糊等表现。
患者既往有心脏瓣膜置换术、心房颤动等病史,突然出现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应及时到普外科或血管外科就诊,行腹部X线等检查,排除其他急腹症后,应早期作腹部增强CT检查,同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应特别注意该疾病应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小肠急性梗阻相鉴别。
患者出现突发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当出现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时,应及时拨打120就诊。
排除其他急腹症,初步诊断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时,应立即就诊。
患者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到普外科就诊。
若出现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时,应到急诊科就诊。
初步诊断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时,应到血管外科就诊。
以前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等病史?
是否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上述症状持续了多久?
院外曾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症状目前有没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在发生肠坏死时进行血常规检查,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白细胞升高现象。
了解患者血无机磷、肌酸磷酸激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情况。
通过B超检查了解患者肠腔、肠壁情况,当后期发现腹腔有游离液体时,进行腹腔穿刺能抽出血性暗红色液体,对诊断帮助很大。
早期无异常发现,数小时后进行X线检查可发现异常。
能直接显示肠壁及血管内的血块,优于X线平片及钡剂检查。
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并可鉴别是血栓形成、栓塞还是血管痉挛。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
既往有心脏瓣膜置换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颤动等病史。
突然出现脐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血便、呼吸困难等症状,但腹部体征与症状不相符。
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血栓形成或栓子可以确定诊断,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升高、腹部X线检查可有液平的扩张小肠袢、肠壁增厚和指纹征或扇状皱褶、肠袢分离和皱褶变厚、肠腔积气等情况。
既往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很快扩散到全腹,常伴有轻度休克症状。体检时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特别是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检查膈下可见游离气体,通过X线检查即可进行鉴别。
常表现为突然剧烈的腹部绞痛,常位于脐周,间歇期无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梗阻后肛门排气、排便停止,腹部正位片显示小肠扩张充气,并之间有明显的液气平面,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早期通常X线检查无异常,通过检查结果即可鉴别。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一旦确诊,除支持疗法外(心肺支持、纠正液体和电解质紊乱等),应立即应用尿激酶、罂粟碱等药物或手术治疗积极改善肠系膜灌注。住院治疗一般需要10~20天,因多合并心脏疾患,因此出院后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心脏病变。
血管扩张剂,静脉点滴或用输液泵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输入,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罂粟碱可以导致低血压,因此低血压患者禁用。
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性物质,能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分解,全身应用有大出血的风险,可用小剂量尿激酶在发病12小时内经血管造影导管注入,尽量与血栓直接接触,达到溶栓的目的。
能较快地扩充血容量,同时抑制或解除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和防止微血栓形成,可用于小的动脉梗死或休克患者。
为口服抗凝剂,主要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心房颤动的患者,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根据病情需长期服用,应用时应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应用华法林时尚需监测凝血分析指标,根据指标调整服用剂量。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手术治疗,需注意术前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纠正休克,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常规经股动脉插管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后,通过导管插入超滑导丝至闭塞段,接20ml注射器负压抽吸至栓子取出。必要时可行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如果血栓或栓子取出后上段无血流或供血很少,则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于腹主动脉或髂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进行搭桥吻合术,以便恢复血流灌注。
动脉取栓后如果腹痛腹胀未缓解,应考虑有肠坏死的可能。应立即剖腹探查,切除坏死的肠管,避免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需要禁食,因此需要静脉营养治疗,静脉点滴氨基酸、能量合剂等补充机体所需的液体量,能量及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恶心、呕吐严重者,尤其是怀疑有肠坏死的患者,应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治疗。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预后差,死亡率极高,约占55%~90%,早期诊断、治疗及时没有并发症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出院后应定期复诊。
早期诊断、治疗及时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治愈,但因合并心脏病变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变,需要终身服药治疗。
本病病死率较高,约占55%~90%,治疗后出院的患者生存期与其原发疾病、心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有关。
病情稳定出院后,如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如无不适,可半月随诊一次,随着病情趋于稳定,可每3~6个月复诊一次。
患者早期应禁食,术后禁食,后期根据病情逐步给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因合并心脏病变,应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饱饮食,必要时可以少食多餐。多食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平日饮食应清淡,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如油条、炸鸡等。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严格戒烟、戒酒,低盐饮食每天食盐<6g。
不饮用浓茶和咖啡,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
选择低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可以少食多餐。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治疗心脏等基础疾病的同时,预防血栓的发生,同时应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
按时服用改善心肌血供、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等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合理安排运动与休息,活动要缓慢,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居住环境应安静、舒适,同时避免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等。
术后应注意伤口处的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应注意引流管通畅,避免挤压。
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时,应注意是否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黑便等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患者应注意避免情绪波动、疲劳、应用缩血管药物等诱发因素,对于有心脏瓣膜置换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定期行心脏彩超等检查。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盐。
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对于有心脏瓣膜置换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颤动的患者,应按时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定期行心脏彩超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栓存在。
4422点赞
[1]吕希峰,苗晓辉,张秀苇.常见危重症疾病的诊疗与护理[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2:260-262.
[2]池肇春.实用临床胃肠病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876-878.
[3]赵磊,聂晚频,姚凯,王亚平.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3例诊治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52-55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