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疾病,基因突变造成所需酵素功能缺乏或活性不够,不能将甲硫氨酸转化而使甲硫氨酸在血液中堆积升高,常需与高胱氨酸尿症鉴别。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是由于体内甲硫氨酸降解过程受阻导致血甲硫氨酸过多而引起的氨基酸转换代谢异常性疾病。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较为罕见,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一般无症状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智力异常、神经系统减退症状,可伴有心肌病、发育迟缓等并发症出现。
本病病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不具有传染性,好发人群主要为有遗传病家族史者,诱发本病因素不详。
遗传因素,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此病发病率极低,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无特殊发病部位,可发病在全身任何部位,好发人群主要为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幼儿、少年儿童。
本病为遗传病,有遗传病家族史患者易患此病。
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患者一般无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智力减退、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如肌力减退、可伴有心肌病、发育迟缓等并发症。
表现为患者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下降。心智成熟低于同龄人。
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
社会适应能力差。
主要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气短、腹水、肝大等症状。
可表现为患儿体格发育、语言发育、智力及心理等发育落后。
患者出现发育迟缓症状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出现智力减退、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应及时或立即就医,建议患者于内分泌科就诊,如出现其他临床症状去相对应科室就诊,并进行MRI等检查,排除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等病症。
发育迟缓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智力减退、神经系统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去遗传病科、内分泌科就诊。
出现发育迟缓症状去儿科。
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去神经内科。
目前都出现什么症状?(如运动能力或活动时肌力情况、记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
出现症状多久了?
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
是否有智力减退症状?
之前有无进行相关治疗?
一般血甲硫氨酸含量不高于1mg/dl或67.1umol/l,高于时应复查并动态观察升高情况,检查目的为测定患者血浆甲硫氨酸浓度,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检查结果可见患者血浆甲硫氨酸浓度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
通过头颅MRI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阳性患者检查可发现大脑脱髓鞘病灶。
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及氨基酸动态升高测定、头颅MRI检查患者血浆甲硫氨酸浓度高,大脑脱髓鞘病变等症状,可诊断。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常见于婴儿,主要表现为呕吐、肝脾大、水肿、腹水、气短和出血倾向,部分有黄疸症状。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可鉴别。
胱硫醚β合酶缺陷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骨质疏松症、眼部异常、类马方综合征表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过早出现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氨基酸检测可鉴别。
腺苷激酶缺陷主要表现为癌性病变,通过病变类型可鉴别。
关于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的治疗,至今存在争议,无确切治疗方案,一般采取精准医学营养治疗,给予低甲硫氨酸饮食等营养辅助治疗,多摄入富含肌酸及胆碱类食物,因属先天遗传因素导致的,故大多需要持续性长期治疗。
目前无有效药物治疗。
此病目前无需手术治疗。
本病暂无有效治疗方案,营养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使患者多摄入富含肌酸及胆碱的食物,可改善症状。
如鲑鱼、金枪鱼、牛肉、鸡肉 、鳕鱼、鲱鱼等。
如蛋类、动物的脑、动物心脏与肝脏、绿叶蔬菜、啤酒酵母、麦芽等。
本病通过摄入食物改善症状,预后一般良好,病情较轻患者一般可治愈,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且无后遗症出现。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按时复诊并进行相关检查,防止病情复发。
一般情况下通过医学营养干预治疗,病情较轻患者可治愈。
本病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时间进行复诊,一般为1个月或3个月一次,在复诊时可进行氨基酸测定、头颅MRI等检查,防止病情复发。
患者饮食与正常人无区别,可多食用富含肌酸及胆碱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类食物,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影响病情康复。
可多食用富含肌酸及胆碱的食物,如鱼肉、牛肉、动物肝脏等。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类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鱼蛋肉类等,为机体补充能量,帮助病情恢复。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辣椒等刺激性较大,防止影响病情康复。
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患者可不做特殊护理,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记录病情恢复情况,在复诊时进行详细检查以监测病情;保持情绪愉快,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熬夜。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与机体代谢力。
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多与患者沟通,排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波动,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本病为罕见遗传病,主要预防措施从预防遗传着手,可对孕妇进行详细检查,定期孕检,防止患儿出生。避免近亲结婚,有遗传病家族史者孕前进行详细检查,做好备孕措施。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可早期发现血甲硫氨酸浓度增高。
孕妇在孕期时定期孕检,进行详细检查,避免患儿出生。
避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遗传病概率较大。
有遗传病家族史者孕前进行详细检查,做好备孕措施。
5129点赞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十五版.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57-174.
[2]葛均波.徐永建.王辰.内科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83.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989-99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