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前列腺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是由细菌感染前列腺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其中以单一病原菌感染为主,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并迅速大量生长繁殖。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转变成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如炎症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则称为前列腺脓肿。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细菌性前列腺炎占10%左右。如果患者有尿路感染,前列腺尿道危机的增加,压力会导致尿液逆流进入前列腺。当含有细菌的尿液进入整个衣服时,会引起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产生。主要临床症状为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以及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等症状,通常需要通过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
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来说,主要是根据病程分类,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发病比较突然,会出现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盆腔疼痛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寒战、高热、前列腺脓肿等症状。
主要是由于之前患有急性的前列腺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由于本身患有慢性的生殖系统炎症,逐渐蔓延至前列腺而导致的。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在临床不常见,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化,病程迁延,可反复发作。主要发病因素以病原体逆行性感染为主,病原菌与急性前列腺炎相似。大肠杆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其次是葡萄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等。此外,尿液反流可能是病原体持续存在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原因。
急性前列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病原体感染为主要致病因素。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毒力较强的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并迅速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绝大多数为单一病原菌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由尿道逆行感染引起,其致病菌为支原体、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以及淋球菌感染。组织学上,前列腺分为内层和周围层、腺管顺行、周围腺管反流。如果射精时后尿道受到感染,病原菌会到周围,如果排尿不顺畅,受感染的尿液会流到前列腺组织,形成炎症。
各类因素所引起的前列腺充血,是诱发前列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发病常常不是因为细菌感染或者微生物侵袭所造成,但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诱发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跟自身的免疫因素有一定联系,这种病人常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免疫缺陷而存在抗前列腺抗体,从而损伤前列腺组织。
吸烟、疲劳、感冒、过度饮酒、性欲过度等,是急性前列腺炎诱发因素。
使用尿路器械检查或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后也可引起急性发作。
如抑郁、焦虑人群易发生细菌性前列腺炎。
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以成年男性最多见。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生与气候、季节存在一定的联系,环境温度是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危险因素。性生活没有节制者和手淫过频者中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较高。
如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残余尿增多,尿液返流可能导致前列腺内感染发生。
是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高发人群,因为长期过量的饮酒会影响前列腺液的分泌和排泄,而经常吸烟也能够导致前列腺组织受到损害,并影响前列腺部位的血液循环,因此就会增加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
也很容易得细菌性前列腺炎,因为这类食物对前列腺和尿道都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还会使前列腺部位的血管扩张或水肿,并降低对致病菌的抵抗力,从而诱发细菌性前列腺炎。
长期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免疫能力,使前列腺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这也是细菌性前列腺炎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平时在性生活方面没有节制、性生活频繁或者是不注意性交卫生的人。
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前列腺疾病,在前列腺内可以找到致病菌,主要分为急性的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的细菌性前列腺炎。
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明显的会阴部、肛门区域、下腹部的坠胀疼痛感,甚至会出现腰骶部的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前列腺脓肿的出现,在做直肠指检前列腺检查时,会发现前列腺有明显的波动感,甚至会有脓液从尿道口流出,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寒战、高热的症状。
多数是由于之前患有急性前列腺炎,没有彻底的治疗而导致急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反复出现,但是一般没有寒战、高热等症状,主要是尿频、尿急、尿不尽,以及会阴部、肛门区域的坠胀疼痛感。
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引起性欲减退和射精痛、射精过早等症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精液质量,患者在排完尿后或者大便的时候还可以出现尿道口流白等症状,合并精囊炎时可出现血精。
很多患者认为细菌性前列腺炎只局限于尿道和会阴,其实此病还会向其附近放射,以下腰痛最为多见,不仅如此,睾丸阴囊、小腹、阴茎、精索、大腿、直肠等多处都会受到牵连。
急性前列腺炎可引起局部充血、肿胀、压迫尿道,以致排尿困难或导致急性尿漪留。脓肿多见于20~40岁患者,以直肠症状及尿潴留较为多见。
急性前列腺炎易扩散至精囊,引起急性精囊炎。同时细菌可逆运行经淋巴管进人输精管的壁层及外鞘导致附睾炎,局部肿痛明显。
有膀胱刺激症状、尿道溢液、排尿困难、下腹会阴及下腰疼痛等表现。
前列腺与精索淋巴在骨盆中有交通支,前列腺急性炎症时波及精索,引起精索淋巴结肿大且伴有触痛。
急性炎症期,前列腺充血、水肿或有小脓肿形成,可有射精痛、疼痛性勃起、性欲减退、性交痛、勃起功能障碍、血精等。
慢性前列腺炎多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耻骨上疼痛、尿急、尿频、排尿不适、血精等,久之可明显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
是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男性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之后不坚硬,不能完成正常的性生活。
慢性前列腺炎多合并后尿道炎,表现为尿急、尿痛、尿频和血尿,可伴有尿道分泌物。
前列腺炎与精囊炎同时存在,炎症可侵及附睾而引起慢性附睾炎。患者可有轻微性局部不适、坠胀感或阴囊疼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内侧,也可表现为剧烈性、持续性疼痛。
当前列腺的慢性炎症扩散到膀胱,出现明显的尿路剌激症状,乃为各型膀胱炎所致。
如果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排尿困难的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需要在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足疗程的治疗。
有寒战和高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会阴部疼痛。
排尿困难、尿潴留、后尿道肛门会阴区坠胀不适。
出现射精疼痛、早泄等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腰腹部疼痛等。
一般建议患者到男科、泌尿外科就诊治疗。
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伴随症状?
是否有不洁性交史?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通过触诊检查患者有无异常,直肠指检有助于鉴别前列腺其他疾病。
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血行感染引起的急性前列腺炎,尿常规白细胞明显增多。尿路感染引起前列腺炎时,尿内有炎性改变。
卵磷脂减少或消失,脓白细胞高倍视野10个以上。
通过此检查进行病原体定位。
除外有各种合并症(如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肾脏感染等),否则排泄性尿路造影正常。经直肠超声检查有助于前列腺脓肿的诊断。
如膀胱、尿道镜等,可能无异常出现,可发现前列腺尿道充血、水肿,同时有或无炎症性息肉,这些表现均非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特有的表现,在其他前列腺炎症中亦可存在。急性前列腺炎不建议进行尿道的器械检查。
起病急,病情重,全身症状表现为高热、寒战,局部症状表现为严重的会阴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道口有炎性分泌物排出,有时出现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
前列腺肿大、变软,明显触痛。
有典型的感染征象,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总数和比例明显增加。
可见明显的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同时尿道分泌物检查及细菌培养可以发现致病菌。
前列腺超声和CT可见前列腺增大,质地不均匀。一旦脓肿形成,可见一个或多个液性区域。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症状类似,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检)、尿液和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
患者会有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分叉、尿滴沥,甚至有尿血以及脓尿的情况,通常会在清晨,有尿道外口的局部分泌物,较为黏稠。
患者检查前列腺液常规,能够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卵磷脂小体减少。
进行泌尿系统彩超检查时候,能够发现前列腺局部回声不均匀。
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尿道口肿,尿道涂片可检测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而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尿道涂片无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其临床症状与体征与细菌性前列腺炎相类似,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炎症细菌,但分段尿细菌培养和其它检查方法均未发现致病菌。而细菌性前列腺炎尿培养中可见致病菌。
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尿道滴液,有下腹及会阴部疼痛。通常有泌尿生殖系结核病史,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有不规则的结节,前列腺液中可找到抗酸杆菌。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无结核病史,前列腺液中无抗酸杆菌。
表现为尿频伴尿道滴液,有下腹及会阴部疼痛。无菌性前列腺炎的VB1、EPS、VB3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而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细菌培养为阳性。
表现为尿频伴排尿不畅,多发生于老年男性,以排尿不畅为主,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明显增大,前列腺液常规一般无白细胞。而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常规多有白细胞。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于细菌急性侵入播散,起病急、症状重,需要静脉使用强效有力的抗生素,疗程在一周左右,之后改为口服还要继续持续两周左右。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0%由于细菌性感染所导致,治疗也需要使用抗生素,口服即可,疗程在4~6周。
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
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和莫西沙星等药物。可防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减轻炎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有多沙唑嗪、萘哌地尔、坦索罗辛和特拉唑嗪等,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改善下尿路症状,因而成为治疗前列腺炎的基本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该类药物导致的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α受体阻滞剂的疗程应在12周以上。
如普适泰、沙巴棕软胶囊等,可减轻疼痛,缓解小便不畅等症状,通常疗程以月为单位,不良反应较小。
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缓解发热、局部疼痛等不适,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细菌性前列腺炎一般不选择手术,通常可以用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当合并其他前列腺疾病,且满足手术适应症时,可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经尿道膀胱颈切除术等。
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消炎和消除组织水肿,缓解盆底肌肉痉挛等。经尿道、经直肠及会阴途径,应用微波、射频、激光等物理手段进行热疗。对于未婚及未生育者不推荐使用,同时急性前列腺炎不建议热疗。
适当的前列腺按摩可促进前列腺腺管排空,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此外,急性前列腺炎不建议进行前列腺按摩。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很难获得根治。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少数病人因为产生了前列腺脓肿而形成脓肿,经过切开治疗以后,可以有以下的几种变化:第一种是痊愈,痊愈指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局部的脓肿完全的消退,无触痛。前列腺液的检查,经过三次检查,前列腺液都是正常的。第二种就是迁延不愈,急性感染以后,症状会改善,但是没有彻底消除。前列腺液检查也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急性前列腺炎迁延6个月以上还没有完全治愈,就会转化为慢性的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很难获得根治,但通过抗生素治疗一般可缓解其症状,并可控制其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
细菌性前列腺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细菌性前列腺炎首先要规范的治疗,规范的治疗就是规律的口服抗生素,4~6周中间不能随便停。大概到四周左右,可以复查一下尿常规,如果尿常规正常症状也消失,就可以停药。
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同时需对饮食进行注意,可以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之类的食物。
酒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长期饮酒性前列腺炎就不容易治愈,即使治愈也非常容易复发。特别是白酒,这是因为人体吸收酒精后,前列腺会很快充血。如果与辛热的葱、姜、蒜、辣椒、韭菜等一起食用的话,后果会更加严重。
如大葱、生蒜、辣椒、胡椒等,这一类食物能够引起血管的扩张,导致器官充血,前列腺也会被累及。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护理主要是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护理效果。
按时作息,并注意有规律的性生活。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下身的清洁卫生,并选择干爽透气的内裤。
避免久坐和长时间骑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保持合理的性生活,既不要禁欲也不要纵欲,患者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的状况,来决定自己的性生活的频度。性生活频繁会使前列腺长期处于充血状态,以至引起前列腺增大。因此尤其是要在性欲比较旺盛的青年时期,注意节制性生活,避免前列腺反复充血,给予前列腺充分恢复和修整的时间。
多饮水、多排尿,浓度高的尿液会对前列腺产生一些刺激,长期不良的刺激对前列腺有害。多饮水不仅可以稀释血液,还可有效稀释尿液的浓度。
细菌性前列腺炎在男性少见,是由于感染而发生。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有规律,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的通畅,以免引起患处的疼痛。
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筛查:
持续的慢性炎症刺激,如会阴、肛门、阴囊等部位出现触痛感和坠胀痛。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排尿困难或排尿无力(如尿流细、射程短、时间长)。
常有小便结束时或晨起时尿道口有乳白色混浊液溢出。
性功能减退,如阳痿、早泄、遗精、射精疼痛和不射精等现象。
经常出现眼花、头昏、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以免内分泌失调以及过度疲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在衣服穿着方面要避免过于紧绷的内裤,以免压迫前列腺引发炎症,有规律地进行性生活。
饮食习惯要好,摒弃不良的习惯,每天要多喝水、多排尿,促进前列腺分泌物排出,预防感染,减少辛辣食物摄入,严禁抽烟、喝酒,同时适当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药物使用方面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药物损伤。
不要长时间地久坐不动,也不要长时间骑车,以免过度压迫前列腺,造成充血,避免不必要或者频繁的按摩运动,以免导尿而损伤前列腺。大力普及前列腺疾病知识,认清其危害,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自慰频度要适度。
4911点赞
[1]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8-97.
[2]夏同礼,孔祥田,宓培.我国成人前列腺非特异性炎[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711-713.
[3]李宏军,黄宇烽.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3):213-2l5.
[4]胡小朋,白文俊,朱积川等.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及免疫学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29-31.
[5]黄海,刘紫庭,杨罗艳.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与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0-2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