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裂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胸部畸形类疾病,国、内外少见报道,其主要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胸骨中线的融合过程发生障碍而形成。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圆形肿块、发绀、反常呼吸,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困难,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胸骨裂常常合并心血管畸形,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多数可治愈。
胸骨裂可分为不完全型,见于上侧和下侧裂;完全型,完全或不完全型胸骨裂伴心脏脱出;广泛胸骨裂,即Cantrell五联,包括胸骨缺损、心包缺损、横隔缺损,导致大肠、小肠可以上移;腹部肌肉缺损,导致内脏也可以鼓出来;心血管畸形。
胸骨裂是胚胎时期,因胸骨索相互愈合过程中出现障碍而发生。胚胎时期,胸骨始基形成左、右胸骨板,两侧胸骨板在中线相互融合形成整体胸骨,胚胎发育过程的失败导致了胸骨裂,好发于新生儿。
胸骨索愈合障碍,胚胎时期,胸骨始基形成左右胸骨板。约在第9~10周时,两侧胸骨板在中线相互融合,形成整体胸骨。如果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完成此种融合,或仅部分融合,则形成胸骨裂。通常胸骨的其余部分和肋骨则发育正常。
胸骨裂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占先天性胸壁畸形的0.15%。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低于十万分之一,胸骨裂病例中约30%伴发心脏畸形。
胸骨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一般好发于新生儿。
胸骨裂的典型表现是上腹部肿块,且肿块随心跳搏动,腹压增大时肿块搏动更明显。患儿出现发绀、反常呼吸,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反复的呼吸道炎症、感染,患儿也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较落后。
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圆形肿块,位于薄弱的皮下,可见随心跳搏动。当小儿出现屏气、咳嗽、叫喊或剧烈活动时,肿块增大并跳动剧烈。
有时也伴有反常呼吸、发绀及呼吸困难等表现。
部分患儿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严重的胸骨裂可能会引起呼吸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动脉二氧化碳上升和酸中毒。而低氧血症的出现,最终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当新生儿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肿块,或小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时,应尽早就医,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CT、腹部超声等检查进行诊断,需注意与漏斗胸、鸡胸相鉴别。
出生后上腹部出现圆形肿块,且肿块随心跳搏动,或小儿屏气、咳嗽、剧烈活动时肿块增大并跳动剧烈,这时应积极就医。
小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肺炎或其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或者胸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部肿块、呼吸困难、呼吸时胸部疼痛等)
何时出现症状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异常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经常发生感冒?
检查时应注意胸部外观有无异常,呼吸运动是否正常,胸骨形状等是否有异常,胸骨区的上下部或全部皮肤是否正常,可否触及血管搏动等。还有儿童体格发育是否正常,心脏体格检查是否正常等。
X线胸片和胸部CT可判断胸腔形状及胸内脏器是否有异常。
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心脏是否受累。
腹部超声检查可明确腹腔内器官是否有异常。
典型临床表现为小儿上腹部出现圆形肿块,且肿块随心跳搏动,或小儿屏气、咳嗽、剧烈活动时肿块增大并跳动剧烈,小儿发绀、反常呼吸,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可见患儿胸骨区的上、下部或全部有软组织裂隙,并可触及血管搏动,可初步诊断胸骨裂。
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部CT显示胸骨自胸骨柄至第3、4肋间胸骨呈“U”形缺损,胸锁关节外移,但锁骨的长度正常,心影位置、大小正常,胸锁关节外移,胸锁关节对位良好可确定诊断。
漏斗胸表现为胸骨和下肋软骨由前到后向脊柱方向的下陷,形成向前开口的漏斗状畸形,常有轻度驼背、腹部凸出等特殊体型;胸骨裂表现为胸骨区的上、下部或全部有软组织裂隙,并可触及血管搏动,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可鉴别二者。
胸骨的主要体征是前胸壁、前凸畸形、胸廓前后径增大以及驼背,胸骨裂的典型表现是上腹部肿块,肿块随心跳搏动,腹压增大时肿块搏动更明显,通过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鉴别鸡胸与胸骨裂。
胸骨裂有多种病理解剖类型,临床表现差异大,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胸骨裂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患儿年龄、胸骨裂的范围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的严重畸形密切相关。手术前一般需纠正患儿的营养状况,治疗患儿存在的感染性疾病。
关注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可能存在的感染,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患儿体质。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积极控制存在的上呼吸感染。
抗病毒药物常用的有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抗菌药物常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胸骨裂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相对于成人的骨性胸廓,儿童的软骨弹性更好。尤其是新生儿期胸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好,较易将裂开的胸骨合拢,且不至于压迫纵膈内的器官。
原则上无特殊伴发畸形的胸骨裂应在新生儿期手术矫治,但是对于存在严重心脏畸形的患儿,过早手术干预并不能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
胸骨裂有多种修复方法,包括直接缝合(年龄小于1岁)、肋骨斜形切开缝合、外侧肋骨截骨、内侧肋骨旋转缝合、肋软骨游离植骨以及支架固定等。
多数胸骨裂的患儿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多数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胸骨裂不伴发心血管畸形的患者预后较好。
胸骨裂经过正规治疗,多数患者能够治愈。
胸骨裂的患儿如果病情较轻且不伴发心血管畸形,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患者需要在术后3个月复诊,可行胸部X线、CT、腹部超声等检查。
胸骨裂的患者一般无特殊饮食调理,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营养均衡、丰富,适当补充高蛋白、高营养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进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即可。
胸骨裂患者需要从日常生活和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呼吸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应使患儿尽量避免寒冷刺激,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尽量使居家环境保持温度及湿度适宜。给予患儿心理开导,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尽量消除其自卑心理,以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呼吸频率、强度等是否有变化。
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
家长可密切关注患儿呼吸运动是否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精神面貌等情况。
患儿可能由于胸骨裂造成的外形异常,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需要给予患儿开导及鼓励,尽量消除其自卑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术后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若出现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等表现,或术后伤口疑有感染或疼痛明显时,应立即就医。
胸骨裂一般无特殊预防措施。适龄夫妻需要做好产前筛查,妊娠期女性在孕期应定期产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以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还应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若发育异常,可适当进行相关干预。
妊娠女性在孕期定期产检,可监测胎儿胸廓及心脏等发育有无明显畸形。
妊娠期女性应做好防护,合理用药,减少胎儿畸形的出现。
密切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必要可进行人工干预。
4925点赞
[1]陶麒麟,贾兵,陈张根.儿童胸骨裂外科矫治4例报道[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3):365-368.
[2]吴长初,潘娟,宋昱庆.完全性胸骨裂并多器官外露畸形1例报道[J].解剖与临床,2013,18(1):33-34.
[3]王立英,李欣,赵滨.先天性胸骨裂二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3):447.
[4]武开宏,莫绪明,孙剑.法乐四联症合并胸骨裂一例[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31(12):962-9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