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骨折是由于外伤或者病变引发的脊柱损伤。多由于车祸、高空坠物、腰椎疾病等原因造成,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肿胀、运动及功能障碍等。腰部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轻者也可采用保守治疗,严重者可造成大小便失禁,甚至截瘫。其预后状况取决于腰椎的损伤程度,轻者预后良好;重者预后较差。
腰部骨折多由于车祸、高空坠物、腰椎疾病等暴力原因造成脊柱骤然过度屈曲,脊柱的屈曲位受伤,外力集中到一个椎体前部,同时又受到上、下椎体的挤压,故该椎体被压缩而呈楔形,并向后移位,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
腰部骨折主要是来自头、足垂直方向的传达暴力使脊柱骤然过度屈曲所形成,由于脊柱的屈曲位受伤,外力集中到一个椎体前部,同时又受到上、下椎体的挤压,故该椎体被压缩而呈楔形,并向后移位,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若影响到皮质脊髓侧束或前束时,则出现痉挛性截瘫;影响到脊髓前角细胞或马尾神经时,则产生弛缓性截瘫。
暴力(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比如车祸)引起的腰椎粉碎性、压缩性骨折。
非暴力引起的疲劳性,长期持续进行某一个动作可以诱发本病。
腰部骨折多由于车祸、高空坠物、腰椎疾病等意外对人体造成损伤,在正常人中少见,但在腰部疾病患者、老年人、偏瘦女性、喜欢抽烟喝酒的人常见,这几类人群腰部脆弱,在外力作用下,更加容易发生腰部骨折。腰部骨折并无相关患病率,发病率的相关资料。
腰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症等病患者,患者常年经受腰部疾病的困扰,使腰部本就受到了一定的损伤,骨骼、肌肉、韧带等结构较为脆弱,腰椎稳定性变差,在发力或受力时不能很好的维持自身结构正常形变,若长时间未能治愈,反复发作,则更容易发生腰部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质分解速度逐渐超过了合成速度,骨骼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坚硬,而是变脆,更容易折断。老年人对钙质的吸收减少,流失却增加了,从而导致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腰部骨折,尤其是在一些外力的作用下,如摔跤、剧烈运动等。
体重过轻者,骨密度较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率随之增大,腰部骨折亦然。尤其是偏瘦女性,中年以后更易骨折。还有研究显示,较粗腰围可以为骨骼提供额外力量,腰臀部脂肪在跌倒时像软垫一样保护着身体,降低腰椎骨折的危险。
长期吸烟的人,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骨密度也更低;而酒精则会过滤掉骨骼中的钙、镁和其他矿物质,让骨骼更加脆弱。
腰部骨折的患者常会出现局部疼痛、椎旁肌紧张、不能翻身起立、腹痛、下肢的弛缓性瘫痪、感觉丧失等相应症状。
局部疼痛,压痛、叩击痛,椎旁肌紧张,腰椎活动受限,不能翻身起立,受损部位棘突后凸或出现成角畸形。
腹胀、腹痛主要因骨折所致的后腹膜血肿刺激腹腔神经丛引起腹肌反射性紧张或痉挛。
急性尿潴留,因脊髓损伤或后腹膜血肿刺激引起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所致。
腰髓损伤表现,受累平面以下出现感觉、运动及肛门、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腰骶椎的损伤可造成马尾神经的受压、挫伤或断裂,表现为下肢的弛缓性瘫痪、感觉丧失及会阴区括约肌功能障碍。
是脊柱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手术止血不彻底,手术中止血不彻底,血肿产生压迫引起或减压时操作的震动对脊髓的冲击、基础疾病影响造成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神经根的损害多源于器械的刺激、直接挫伤或对神经的过度牵引引起。术后应密切注意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及大小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可预防性静脉应用激素、甘露醇和速尿等脱水消肿药物以减轻神经水肿,改善症状。
多因陈旧性骨折或原有椎管严重狭窄,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严重,手术分离或切除后纵韧带时损伤硬膜囊所致。出现引流物淡血性或洗肉水样,24小时引流超过500ml,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普通引流袋引流,去枕平卧,术后采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1kg砂袋加压。对头晕、呕吐患者,抬高床尾30°~45°,予以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滴注等渗液,必要时予拔管切口加密缝合。
腰椎前路手术早期,卧床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对腹胀严重者应禁食,在排除急腹症后,可热敷腹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针,必要时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灌肠。指导患者进行腹肌的收缩锻炼,告知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及定时排便习惯。
多发生于术后3~5天,主要原因有患者全身情况差,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未及时拔除引流管导致逆行感染等原因。具体表现为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切口局部疼痛伴红肿渗液,甚至脓性分泌物流出。
腰部骨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重者应立即手术治疗,轻者也应立即就医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治疗。
如果发生腰部骨折,出现局部疼痛、下肢行走不能、压痛等相应症状应尽快就医。
当腰部骨折发生时,应立即到骨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什么原因导致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出现症状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体格检查可大致了解腰椎情况,对病变部位、程度做出初步判断。
CT可提供椎体、椎管的形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椎管中的堵塞状况。对腰部骨折有诊断意义。
了解损伤的部位、类型及有无位移等情况,对腰部骨折有参考价值。
进行腰椎MRI检查可定位其损伤部位。
腰部骨折根据外伤史、患者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如患者有高处坠落、暴力打击、车祸等外伤史,腰部出现肿胀、淤血、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进行腰部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影像即可确诊腰部骨折。
若有其他严重多发伤,应积极治疗,抢救伤员生,然后根据脊柱的稳定程度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骨折疼痛者,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抗炎类药物,同时配合使用活血化淤类药物。
手术治疗是腰部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可以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纠正畸形并恢复脊柱稳定性。适用于对不稳定型脊柱骨折,椎体压缩超过1/2以上、畸形角大于20°。方法有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前路经腹手术、脊髓神经减压手术。
腰部骨折轻者可完全康复,重者可造成截瘫,预后情况依照患者情况而定。
骨折程度较轻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痊愈。如骨折类型复杂,去愈合情况需要依照患者情况而定。
腰部骨折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遵医嘱进行复诊即可,观察骨折伤口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腰部骨折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对于一些特殊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
忌盲目补充钙质,忌不易消化食物,忌多吃肉喝炖骨头。
后路手术后6小时从饮水开始进流质,如无不适12小时后半流质,2天后普食。前路手术需要禁食,提供静脉营养支持,待肛门排气后可逐步进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食。鼓励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食用引起肠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等。
腰部骨折患者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术前护理可有效避免加重病情,术后护理可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
腰椎骨折后因后腹膜血肿、骨折疼痛等,影响病人的呼吸功能。故术前要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运动,尤其年龄较大者,要预防术后肺部的并发症。
术后应严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检查切口周围皮肤张力有无增高,当发现张力增高时应通知医生。保持负压引流有效,防止堵管及逆行感染。
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6小时后协助翻身侧卧时,要掌握保持躯体上下一致的原则,用手扶持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要保持腰部固定,不弯曲,不扭转,防止腰部扭伤。
腰部骨折导致人体躯干负重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病程较长。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致下肢不全甚至完全瘫痪,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会使患者产生厌世,悲观的情绪。家属应及时配合医生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消除紧张,增强康复信心。
保守治疗患者要详细讲解卧硬板床和早期腰背肌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合作。可在骨折部垫厚枕,使脊柱过伸,并通过腰背肌锻炼达到治疗目的。
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体位改变少、呼吸不深,可发生坠积性肺炎。要经常变换体位,使肺得以自体运动;鼓励患者做全身的锻炼,如扩胸运动、深呼吸、做有效的咳嗽动作,定期翻身拍背,促进肺内分泌物和积痰排除。
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全身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由于骨折疼痛,患者不敢翻身,腰骶部、足跟、双侧肩胛部长期受压,局部缺血而产生压疮。
患者卧床后,膀胱长期处于固定位置不动,尿内碱性残渣沉积膀胱底部,不易随尿液排出,久治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腰部骨折主要是外伤导致,所以避免外伤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另外,对于有腰部基础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避免迁延不愈,造成更大的损伤。在生活中,要经常运动,合理膳食,养成良好习惯。
出行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意外。
施工注意安全防范措施,避免高空坠落。
对于基础疾病如腰椎肿瘤,腰椎结核等,要积极治疗,以免引发腰部骨折。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经常运动,积极锻炼身体。
5015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着.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11-706.
[2]王亦璁着.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54-109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