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粪性腹膜炎是胚胎期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肠道穿孔,胎粪进入腹膜腔,引起的腹膜无菌性炎症。根据病理改变,分为肠梗阻型和腹膜炎型,在胎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腹膜炎和(或)肠梗阻症状,胎粪性腹膜炎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严重急腹症之一,男女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死率较高,但随着产前诊断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儿的存活率不断升高。
根据病理改变不同,临床可分为肠梗阻型和腹膜炎型两种。
常见于婴儿期,发病时呕吐频繁、腹胀明显,且逐渐加重,大便少或无。梗阻可表现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梗阻部位也可高可低,但多见于回肠远端。
多见于生后数日内发病,呕吐频繁、腹胀较明显,常见于腹壁发亮、静脉怒张、腹壁水肿,甚至波及外阴部。如肠管穿孔较大多处,生后早期大量气体进入腹腔,致严重腹胀、横隔明显上移和呼吸困难。
胎粪性腹膜炎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穿孔有关,胎粪形成与下行过程中可通过穿孔的肠道流入腹腔,引起胎粪性腹膜炎。多发于服用对肠壁有一定损伤作用的药物的新生儿、存在先天性循环系统疾病的患儿等。
肠壁肌层发育不良、胎儿期炎症、组织缺氧及营养缺乏引起肠穿孔。
血液循环障碍疾病,造成胎儿4个月后发生肠穿孔。
先天性胰腺纤维囊性变及胰腺功能不全所致胎粪性肠梗阻引起穿孔。
原因不明的自发穿孔。胎粪在腹膜腔内引起大量纤维素渗出,致肠管广泛性粘连。穿孔周围的胎粪因钙质沉着形成团块,部分堵塞穿孔及肠管,患儿出生后可无临床症状,但随时可能出现胎粪性肠梗阻。如穿孔在产前未愈合,产后大量细菌进入,继发细菌性炎症,更加重肠粘连,同时形成局部或游离气腹。
胎粪性腹膜炎是新生儿和婴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大约为1/3000。
服用对肠壁有一定损伤作用的药物的新生儿。
存在先天性循环系统疾病,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有胎儿期缺氧病史的患儿。
胎粪性腹膜炎会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症状。大多于出生后数日内发病。可表现为新生儿哭闹烦躁,不易安抚,按压患儿腹部时哭闹加剧,还可有恶心呕吐。出生后可无或仅排出少量胎粪。除此之外,部分较为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全身性中毒表现,出现高热、大汗和呼吸浅促等。
急性胎粪性腹膜炎的早期有腹膜刺激症状,如腹痛、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等。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腹痛往往剧烈,但在新生儿及小婴儿期表现不明显,不能忍受,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故患儿不愿变动体位,疼痛多自原发灶开始,炎症扩散后蔓延至全腹,但仍以原发病变部位较为显著。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含胆汁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由于呕吐频繁可呈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突然发病的胎粪性腹膜炎,开始时体温可正常,之后逐渐升高。体弱的患儿,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升高,脉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加快。如果脉搏增快而体温反而下降,多为病情恶化的征象,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胎粪性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大汗、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情进展,患儿可能会出现肠梗阻、消化功能障碍、败血症,全身中毒反应并逐渐加重。患儿可能吸出现眼窝深陷、口唇发绀、皮肤干燥等现象,严重的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出现血压下降、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新生儿一旦出现哭闹不易安抚,按压腹部后哭闹加剧等症状,需要考虑有急腹症,不能排除有胎粪性腹膜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诊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腹部X线等检查,一旦确诊尽早进行治疗。与新生儿胃穿孔、新生儿急性还思想小肠结肠炎鉴别诊断。
患儿出现下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腹痛、哭闹、不易安抚,按压腹部后哭闹加剧、腹部较硬。
恶心、呕吐、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张口呼吸。
呕吐不止。
昏迷休克,呼喊无反应。
大多优先考虑儿科以及消化内科,出现昏迷等危急情况可至急诊就诊。
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已经出现多久了?
哭闹或症状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是否可以自行好转或消退?
胎儿时期是否有缺氧的情况?
怀孕期间有没有服药?
出生后是否诊断过其他疾病?或者进行过其他治疗?
通过触诊腹部,观察腹部软硬度,是否在触摸腹部时哭闹加剧,可对患儿的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升高程度可以部分反映炎症的严重情况。
该病腹腔内常有钙化灶,B超检查出现高信号散在的斑点状影像,可利用此特点做产前及生后诊断。
腹部立位X线平片发现特有的钙化影可以确诊。 一般为由1~2mm直径的钙化点组成的条索或片块状阴影。
腹腔穿刺液的性状可辅助该病诊断。腹腔内渗出液体的抽出也有利于缓解患儿呼吸困难及中毒等相关症状。
在婴儿出生前亦能作出诊断,胎儿因肠梗阻阻碍胎儿吞咽羊水的运行,孕妇多伴有羊水过多,X线检查显示胎儿腹腔内有钙化斑块,即可确诊。
如生后有腹膜炎或肠梗阻症状,行腹部平片检查显示有特征性的钙化阴影,可以确定诊断。
如生后早期或以后出现呕吐、腹胀和便秘等肠梗阻和腹膜炎症状,进行腹部平片检查显示有特征性的钙化阴影存在,就可确定诊断。但如果未见钙化影,也不能否定诊断,如摄片条件合适,钙化影的出现率较高。
一般出生后2~3天发病,大量气体进入腹腔膈肌抬高,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该病X线表现可见气腹、胃泡消失,无钙化斑,胎粪性腹膜炎X线有特有的钙化影,可以此鉴别。
一般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7~10天发病,可出现高热、呕吐、腹胀以及腹膜炎的表现,X线检查无钙化斑,胎粪性腹膜炎X线有特有的钙化影,可以此鉴别。
胎粪性腹膜炎患儿根据临床症状以及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临床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应尽可能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补充营养和支持疗法。如为腹膜炎或完全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治疗。
应即刻采用非手术方法处理,如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及纠正酸碱失衡和静脉应用抗生素等,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是重复腹部X线检查,如有气腹、腹膜炎或(和)完全性肠梗阻时应积极准备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前后均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缓解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例如比阿培南、头孢类抗生素等。
如果患儿存在纤维粘连性腹膜炎,应以单纯分离松解粘连,解除梗阻为原则,对于钙化斑块不宜强行剥除,以免再发穿孔。可以根据患儿总体情况和肠口径情况,在腹壁合适位置进行肠造口。
大多数患儿可以在肠穿孔位置进行吻合术,如能找到穿孔部位,则进行缝合最为理想,伴有肠闭锁等病变时进行相应处理。
如穿孔处未找到,则只能作单纯腹腔引流术。如系局限性气腹型,则以腹腔引流为主。不适合立即手术的胎粪性假性囊肿的患儿,可以进行囊肿引流术减轻囊肿进一步扩大压迫腹腔内脏的情况。
由于胎粪性腹膜炎导致的假性囊肿可以直接切除,再进行肠道吻合。遇肠管粘连成团而较局限者,如情况允许可作肠切除术,亦可根据病变与全身情况施行肠造瘘术。
胎粪性腹膜炎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预后已有较大改善,但该症病变复杂,病死率仍很高,死亡率在30%~50%左右。经临床治愈后,一般并无症状。但因腹腔内仍遗有广泛粘连存在,有少数病例经常或偶有粘连性肠梗阻的症状出现,多数病例均可随年龄的增加而获治愈。
症状较轻的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经积极治疗,大多可以治愈,症状较重的患儿病死率较高。
胎粪性腹膜炎的死亡率较高,在30%~50%左右。
经临床治愈后一般并无症状,但因腹腔内仍遗有广泛粘连,亦有少数病例经常或偶有粘连性肠梗阻的症状出现,多数病例均可随年龄的增加而缓解。腹腔内钙化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吸收,钙影不断紧缩、变小、变浅,以至最后全部消失。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在手术后两周、一个月、半年复查,包括腹部X线或腹部B超检查,以观察其病情变化。
胎粪性腹膜炎症状通常出现在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时期,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要及时改善饮食结构和喂养方式,避免由于并发肠梗阻等情况影响患儿营养摄入,影响患儿身体及智力发育。
新生儿消化功能容易出现障碍,可以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母乳喂养,减少奶粉,利于肠道蠕动配合治疗。
年龄大的患儿可以适当吃一些粗纤维食物有利于排便,例如红薯,同时避免刺激消化道。
胎粪性腹膜炎的患者大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术后护理很重要。此外,由于患儿大多年龄较小,日常生活中要加强监护,包括饮食、用药、术后康复和监测等方面。
术后应保持患处干燥、清洁,定期消毒换药,避免感染。
术后14天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哭闹。术后20天可以适当腰腹按摩,恢复患儿腹部肌肉活动能力,加强胃肠道蠕动。
关注术后患儿排气排便时间和频率,通常术后1~2天排气,3天左右排便。
患儿使用抗生素期间注意监测是否有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疹、瘙痒等症状,以及定期抽血检查是否有肝肾功能损害,注意调整剂量。
为避免抗生素滥用,可以在用药前进行药敏试验。
胎粪性腹膜炎是发生在胎儿时期母体内的病理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早期产前诊断等方式进行预防或者筛查,尽早处理,减少对患儿后续生长发育的影响。
规律定期产检,进行产科B超检查,如果显示孕妇有羊水过多,可以进一步进行X线检查,如果显示胎儿腹腔内有钙化斑块,可以帮助早期筛查可能患有胎粪性腹膜炎的胎儿,有利于胎儿出生后及时治疗。
积极治疗新生儿胃肠道原发疾病,避免肠穿孔等急腹症发生。
预防胎儿在母体内缺氧的发生,减少发生肠缺血、缺氧,从而穿孔的风险。
孕期避免一些可能的损伤因素,如放射线、药物、烟酒等。
定期进行新生儿的各项体检,尽早发现先天异常。
4289点赞
[1]谈蕴璞,何秋明,钟微等.产前诊断与产后序贯治疗对胎粪性腹膜炎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18(08):670-674.
[2]沈淳.小儿外科:胎粪性腹膜炎与胎儿腹腔钙化[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8):513-514.
[3]何花,谢红宁,李丽娟.胎粪性腹膜炎产前超声诊断及其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57-359.
[4]郭河清,解左平,罗婷婷.产前超声诊断胎粪性腹膜炎[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03):196-198.
[5]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668-670.
[6]汤绍涛,李龙.小儿肛肠外科临床关键技术[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5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