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链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寄居于阴道和直肠,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B链球菌并不致病,当孕产妇状态差、抵抗力弱时,B链球菌会打破机体的微生态平衡,造成孕产妇、胎儿或新生儿感染。B链球菌感染多发生于新生儿,成年人感染少见,以产妇为主。
感染一般发生在生后一周内,表现为菌尿或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发病早者出生时即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感染往往在产后第一周之后甚至出生10天后才开始发病,主要以脑膜炎和败血症为主,并且有并发脑膜炎后遗症的危险。
成年人感染B链球菌少见,一般为产妇感染。
B链球菌主要寄居于阴道和直肠,孕妇由于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在分娩时可通过产道接触感染新生儿。
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可直接来自母体或分娩时由母体生殖道上行感染。
成年人中B链球菌感染少见,以产妇为主。少数情况下亦可见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HIV感染、恶性肿瘤、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孕龄<37周、胎膜破裂时间长、羊膜腔内感染、抵抗力下降、特异性抗体缺乏、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6次,均为胎儿或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的诱发因素。
产妇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慢性疾病、产科手术、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过多、多次宫颈检查均为诱发因素。
孕妇年龄≥35岁、阴道炎及流产史均为妊娠期B链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感染B链球菌主要来自母亲,产妇阴道带菌率为4.6%~25.4%,早期破水或产程延长均易导致新生儿感染。其次,医院工作人员带菌对新生儿的威胁也很大。B链球菌引起的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为1.35/1000~5.4/1000,成年人B链球菌感染多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时。
B链球菌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带菌孕妇通过产道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另外,也可经呼吸道或性接触途径感染。
胎儿及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容易患病。
孕妇易发本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病者容易患病。
B链球菌感染通常会引起患者高热,新生儿常伴有肺炎、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早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尤其是早产儿,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少吃、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产妇B链球菌感染可引起产褥感染,表现为产后发热、疼痛、异常恶露。此外,B链球菌感染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发热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高热。
新生儿发生B链球菌感染可表现为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
严重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感染,表现为极度乏力,甚至意识障碍。
新生儿早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尤其是早产儿,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少吃、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肤色、肌张力、吃奶等发生变化。孕妇症状出现较早,一般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恶露异常等。
B链球菌感染中晚期常表现为各种并发症引发的症状,胎儿宫内感染不能控制者可引起胎死宫内,新生儿感染到中晚期可发展为脓毒血症,甚至死亡。孕产妇感染未及时控制,可引起早产及产褥感染。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B链球菌感染后极易发展为败血症。
新生儿感染B链球菌后可发生肺炎,严重患儿可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
产妇感染B链球菌后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产褥感染。
患者出现发热、乏力需要及时就诊,尤其是孕产妇以及新生儿,通过血、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以及胸部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注意与A链球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相鉴别。
新生儿出现发热、哭闹、呼吸急促、不爱进食或者嗜睡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产妇产后出现发热,优先考虑B链球菌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新生儿患者去新生儿科就诊。
孕产妇去妇科就诊。
其他成年人及老年患者去感染科就诊。
哪里不舒服?
去别的医院看过吗?接受过什么治疗?
之前是否有过B链球菌感染?
除了发热,有没有其他地方不舒服?
以前得过什么病吗?
通过视诊、听诊等检查,初步明确病因以及病情严重程度。
血常规检查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加或减少,帮助鉴别、诊断疾病,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尿液中检测出B链球菌抗原可帮助诊断。
将患者血液、脑脊液、局部脓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进行培养,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可确定细菌及分型。
应用乳胶凝集试验、对流免疫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标本中的B链球菌抗原。
肺炎患者需进行X线胸片检查,可见感染灶。
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加或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尿常规检查可检测出B链球菌抗原。
细菌培养B链球菌阳性。
细菌抗原检查阳性。
肺炎患者X线胸片检查可发现局部感染灶。
A链球菌群可引起全身各处的化脓性疾病,最常见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更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咽拭子或伤口等处分泌物或渗出物有A组链球菌生长,可通过细菌培养相鉴别。
新生儿B组溶链菌肺炎胸片为渗出或实变病灶,多局限于一个肺叶中一个或数个肺段。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往往是两肺出现不规则的片状、模糊阴影,最常见的吸入性肺炎病灶多出现在右侧的中下肺。可通过胸片特征进行鉴别,也可通过细菌培养相鉴别。
孕产妇B链球菌群感染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为普通感冒,以鼻咽部黏膜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而B链球菌群感染在成年人中少见,以产妇为主。
B链球菌感染的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治疗,其次为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总体预后较好,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
当临床疑似有B链球菌感染而未明确病原时,通常先联合应用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作为初选药物,它们配伍具有广谱的协同作用。肺炎和败血症患者治疗剂量略低于脑膜炎患者。
当细菌培养明确为B链球菌感染时,即可单独使用青霉素治疗,如为脑膜炎患者,应加大剂量。
B链球菌感染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新生儿出现B链球菌感染时,可能会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缺氧、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时,应积极吸氧对症支持治疗。
B链球菌感染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是,部分并发脑膜炎的新生儿可能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
B链球菌感染及早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B链球菌感染患者如果未并发严重并发症,一般不影响生存时间。
B链球菌感染的新生儿并发脑膜炎者30%~50%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如果波及耳蜗迷路,可发生神经性耳聋。如果影响视神经,可导致视力障碍等。
患者治疗半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不适随诊。
B链球菌感染的成年患者应合理膳食,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新生儿患者主要是注意母乳喂养,如果发烧超过38.5℃,暂停喂食,注意补充水分。
B链球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主要是按时服用药物,孕妇保持阴道清洁,注意个人卫生。若为新生儿患者,要进行积极的病情监测,避免疾病进展。
了解抗生素的作用、用法用量、治疗原则及不良反应等,正确服用,切忌滥用抗生素。
物理降温不建议应用酒精擦浴,提倡应用温水擦浴进行降温治疗。
产妇注意日常清洁,平时内裤应勤洗、勤换,保持阴道清洁。
B链球菌感染患者在使用青霉素时要严格注意检测心率、血压。
对于B链球菌感染的预防,主要是提高孕妇的抵抗力,如果孕妇发生感染,早期发现并治疗,对于预防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至关重要。
对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进行早期筛查,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和细菌培养发现B链球菌感染。孕妇孕35~37周取阴道和直肠拭子可检测B链球菌是否阳性,在感染未累及到胎儿时就进行预防性治疗,可防止新生儿感染。
提高孕妇抵抗力,平衡机体的微生态。
优生优育,孕妇妊娠期间注意控制体重,按时体检。
年轻女性保持阴道及直肠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细菌感染。
分娩时,给有B链球菌感染的产妇注射B链球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抗体,可预防产妇和新生儿感染,但不能预防胎膜早破或早产。
4430点赞
[1]廖宗琳,陈丽霞,沈宏志,等.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247-249+253.
[2]张梅娟,卢洪萍,袁天明,等.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状况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7,32(5):365-367.
[3]张兰,朱樱梅,李敏许,等.妊娠期b链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新生儿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6):731-733.
[4]尹悦,刘肖英,王静娴,等.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6):45-47.
[5]李樉,杨慧霞.我国围产期b链球菌感染的现状及筛查策略[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8):560-5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