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炎属于后葡萄膜炎的一种,原因和发病机理复杂,各个年龄段均可以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外源性包括细菌、病毒、弓形虫等感染导致,内源性多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眼前暗点、闪光感等,眼底可见水肿、渗出等。通过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一般是药物治疗,包括抗微生物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通过治疗多数预后好。
可由细菌、病毒等伴随异物进入眼内,引发炎症。
通常该类型多继发于某种疾病,病毒随着血液传播到视网膜处,出现视网膜炎相关症状。
视网膜炎一般认为它主要与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系,有的主要是感染导致,有的主要是免疫反应引起,有的是二者兼备,常见于20~50岁的人。
视网膜炎的发生是机体对黑色素相关抗原、视网膜S抗原、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等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视网膜炎与微生物感染,如病毒、细菌、弓形虫等感染有关,如巨细胞视网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可以引起视网膜炎,此外眼弓形虫感染也可引起视网膜炎。
感冒、机体抵抗力差、精神刺激等可以诱发视网膜炎的发生。
视网膜炎属于后葡萄膜炎类型之一,是眼科常见病,青壮年发病最多,目前暂无详细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视网膜炎可见于各年龄段,好发于患有脉络膜炎者、用眼不卫生者、眼部感染细菌或病毒者。
视网膜炎的典型症状是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眼前暗点、闪光感,一般不出现眼睛发红、眼睛疼痛等表现。常见体征是玻璃体内炎症细胞和混浊,视网膜局灶性混浊或者弥漫性水肿渗出,容易并发黄斑囊样水肿和视乳头炎等。
视网膜炎的典型症状是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眼前暗点、闪光感等。这些自觉症状的发生与视网膜炎、玻璃体炎性混浊相关。典型体征是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水肿渗出等,炎性细胞以及炎性渗出物在视网膜积聚,可以引起视网膜灰白色水肿。
部分患者可能有眼睛充血发红、眼前节炎症如房水细胞、房水闪辉。
黄斑囊样水肿是视网膜炎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的主要原因,黄斑水肿一般提示炎症期,黄斑囊样水肿一般是中晚期表现,恢复期可以出现黄斑色素紊乱等改变。
视网膜炎容易引起视乳头炎,表现视乳头充血水肿,严重的可以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不可逆改变。
对于有疑似视网膜炎临床表现,如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医生会给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等,明确疾病情况,同时该疾病需要与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后巩膜炎等相鉴别。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葡萄膜炎体征如玻璃体炎性混浊视网膜水肿渗出等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视网膜水肿渗出,并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眼前暗点、闪光感等症状,高度怀疑视网膜炎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视网膜炎的患者,视力进行性恶化,应立即就医。
患者一般去眼科就诊检查。
视力下降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是否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视野暗影等情况?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家族里有没有人曾经或者现在患这种疾病?
是否曾做过眼部手术?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视网膜炎的重要眼科检查,可以早期了解前葡萄膜炎的有无,以及玻璃体混浊的轻重程度等。
检眼镜是视网膜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其病情轻重和治疗效果、控制病情的主要指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视网膜炎的主要标准诊断,早期出现的荧光素渗漏,晚期的黄斑囊样荧光蓄积、视盘染色等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视网膜厚度增加以及黄斑囊样水肿。
血液、玻璃体液的免疫生化等检查,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典型的症状,即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眼前暗点、闪光感,、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的水肿渗出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来源于脉络膜的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的新生血管,周围出血形成荧光遮蔽。
后巩膜炎,可以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表现为眼底水肿,眼B超有T形征、脉络膜皱褶视网膜条纹等有助于诊断。视网膜炎没有眼B超T形征,也没有脉络膜皱褶视网膜条纹,以此相鉴别。
视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对因对症治疗是关键。微生物感染引起者抗感染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引起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眼部需要治疗3个月,免疫相关性疾病引起的需要治疗1年以上。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是治疗免疫相关性视网膜炎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泼尼松口服是治疗视网膜炎的首选。全身长时间使用可以引起免疫功能降低、水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异常、库欣症、骨骼肌肉改变、心血管异常、青光眼、白内障等。
属于免疫抑制剂,它主要影响细胞S期,对B细胞和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适应症是反复发作的视网膜炎,需要持续使用1年以上。毒副作用常见的是肝、肾功能不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继发恶性肿瘤、继发感染等。
视网膜炎暂无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法。
视网膜炎预后比较好,通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视力恢复较好。病因治疗是关键,早发现早治疗,视网膜炎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视网膜炎通过规范化治疗多数可治愈。
视网膜炎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视网膜炎治疗刚开始,至少3天复查一次,炎症控制以后可以1周复查一次,1个月以后可以考虑1月复查一次。
视网膜炎患者一般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均衡丰富即可。
早期视网膜炎患者要闭目卧床休息,运动眼球不利于视网膜炎恢复。注意遵从医嘱治疗,不能随意停用药物,避免出现反复发作的视网膜炎。
患者需要自己监测自觉症状的变化,及时、定期检查眼底视网膜炎,及时与医生沟通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剂量和方法是治愈视网膜炎的关键。
糖皮质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重点关注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柯兴征、精神兴奋症状、胃肠道反应、骨质疏松等。其他免疫抑制剂一般是肝肾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如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请及时就诊。
平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用眼卫生,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对于20~50岁的视网膜炎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眼科健康体检,可以考虑每年2次体检,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
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盐。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炎,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视网膜炎发生。
进行适宜运动,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性视网膜炎发生。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劳累,注意用眼卫生。
4796点赞
[1]杨培增.临床葡萄膜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2-268.
[2]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99~30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