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肉瘤是极为罕见的肿瘤,几乎均发生在慢性淋巴性水肿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位于上肢,常与乳癌根治术后继发的上肢长期慢性淋巴水肿有关。本病最早表现为肢体肿胀,局部皮肤可能变红,并且触碰会感到疼痛,继而出现水疱、淋巴水肿破溃。治疗的关键点在于控制病情恶化速度,防止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治疗难点在于本病病情发展较快,一旦发现必须迅速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因癌症转移而死亡。
根据组织学形态该疾病可以分为两类:
肿瘤多位于水肿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呈散在性分布,皮肤表面初为丘疹,继而可出现紫蓝色小结节。后期可融合成大的辛疡性、出血性肿块。肿瘤质脆,有出血。
基本形态似血管内皮肉瘤,由不规则而互相吻合的管腔构成,腔内衬覆恶性的内皮细胞,其体积较大,梭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大,奇形,染色深,核仁大,可见核分裂像,瘤细胞形成多层或呈乳头状突入腔内或为实性团。腔内常空虚或有少许淋巴液。肿瘤周围皮下组织常见淋巴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本瘤与血管内皮肉瘤的鉴别主要根据有水肿的临床病史。
本病的病因尚未确定,虽然通过病理学分析可知,肿瘤细胞起源于脉管内皮,但是该类细胞的恶变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病因有关:
淋巴管畸形可能会导致淋巴液流出不畅,在淋巴管堆积,造成淋巴管内发生恶变。
如果淋巴管内存在炎症,炎症因子会长期攻击淋巴管内皮,进而造成淋巴管肉瘤。
淋巴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和致命的疾病,最常见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上臂。多发于长期患有淋巴水肿的人群和老年女性。
上肢淋巴水肿有可能会造成上肢的淋巴管内淋巴液过多淤积,进一步发生恶变。
下肢慢性水肿可能会造成淋巴发生肿大,进一步导致淋巴管发生恶变。
患者最早表现为肢体肿胀,局部皮肤可能变红,并且触碰时会感到疼痛,表现为四肢结节性肿块,肿块位于神经、脉管束的通道上,外观暗蓝色,触诊坚韧,增生迅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表现为肿瘤含有细支条蛋白,无角蛋白,第八因子相关杭原阳性,本病的肿瘤细胞容易转移,若发生肺和胸腔的转移,也会出现对应症状。
早期表现为红色、蓝色、青紫色斑状或丘疹状结节,常为多发、散在的皮下的不易觉察的结节。
结节逐步转变为瘀血斑、蜂窝组织炎,后期融合成大的溃破、出血性肿块。肿瘤生长迅速,常沿皮下组织或深筋膜蔓延,可侵犯深部肌肉,也可经皮下淋巴管播散。
肢体肿胀:肢体局部异常变大、粗壮。肿胀部位表皮可能会变红。肿胀部位受到触碰会发生疼痛。
淋巴管肉瘤容易出现转移,累及其他器官时,如肺、胸腔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液体,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当有病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加和(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
不同的病原体导致的肺部感染也不同,例如细菌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即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埃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病毒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由于此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可侵犯深部肌肉,局部切除困难,常常一经确诊,就要尽早进行治疗,不可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对于出现凹陷性水肿,肢体肥大或者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的患者应该及时赶往当地就医,尽早的控制病情。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应该立即拨打120。
多数患者优先到肿瘤科就诊。
皮肤近期有什么异常吗?
身上哪里有水肿的症状吗?
之前有淋巴系统的疾病吗?
以前有因为相似症状而接受过治疗吗?
有过恶性肿瘤的病史吗?
有无肉眼可见的皮肤红肿或者紫红色的小结节、有无上下肢的局部凹陷性水肿。
镜下所见瘤细胞多数呈梭形,少数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圆形,比一般内皮细胞肥大,可见不规则而且相互吻合沟通的管腔或裂隙,管腔或裂隙内常空虚含有少许淋巴液。
向淋巴管里注入造影剂,随后摄片观察是否有肿瘤存在。
观察血样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目是否增多,是否存在炎症;同时也可以检查血液中的肿瘤标记物是否增多。
通过B超或者核磁观察患者血管中是否存在肿块,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脏器的损伤。
患者存在长期慢性淋巴水肿的病史。
患者存在肢体水肿、局部触痛、皮肤有红斑,水疱的一类表现。皮肤表面紫红,形成紫红色小结节,结节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的溃疡、出血性肿块。肿瘤深部病变呈创伤性瘀斑或蜂窝组织炎样外观。
镜下特征:瘤细胞多数呈梭形,可见不规则而且相互吻合沟通的管腔或裂隙,其内含有少许淋巴液。
主要在患者有无慢性淋巴水肿的病史。恶性血管内皮瘤出现瘀斑,周围有红色环,卫星状结节,肿瘤内出血,以及皮损轻微外伤后倾向自发性出血为鉴别特点。
由于此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可侵犯深部肌肉,局部切除困难,药物治疗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常常一经确诊,即行截肢术。早期截肢可望治愈,较晚期患者则预后不佳。
如异环磷酰胺、吡柔比星等,是治疗软组织肉瘤常用的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
如氢氯噻嗪等。该类药物可促进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和钠,用来消除水肿,来达到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的目的。
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切除局部病变,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及转移到别的部位。
通过截肢手术,及时切除掉患有淋巴管肉瘤的部位,来阻止肿瘤的进一步转移。
包括调强放射治疗、质子重离子放射等,利用放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该病的恶性程度高,死亡率极高,可能会因肿瘤转移而导致死亡。部分患者截肢后,虽然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防止转移,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
淋巴管肉瘤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但是无法治愈。
多数患者于发病后一年内死亡。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主要复查淋巴造影等项目。
本病无特殊饮食需注意的地方,正常饮食即可。患者可多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等食物。补充适量糖类食物,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例如甲鱼、海藻、大蒜等。
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甲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等食物。
多吃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
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放射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葱、蒜、韭菜、羊等。
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合理控制自我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出院后必须谨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加大剂量或停药。如若出现过敏、呕吐等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
定期复查淋巴造影和病理组织镜下检查,时刻了解肿瘤细胞的病变程度。
淋巴管肉瘤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一系列心理变化,需对其密切观察,给予不同的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早克服疾病心理。
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治疗,不迷信偏方。截肢手术后可以到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正确使用假肢等。
淋巴管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做好早期的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较为关键。
对于长期患有淋巴水肿疾病的患者要及早进行筛查,排除了淋巴管肉瘤后也要定期进行体检。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术后腋下放疗,避免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老年女性注意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如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对长期患有淋巴水肿疾病的患者,及时前往医院治疗,降低淋巴管肉瘤的发生风险。
4451点赞
[1]杨婧,王征,孔琳.软组织肉瘤的放射治疗[J].临床实践及进展.中国临床医学,2019.26(3):326-331.
[2]闾晨涛,陆维祺.NCCN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腹膜后软组织肉瘤部分解读[J].中国临床医学,2019.26(3):321-3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