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滴虫病是由毛滴虫感染阴道而导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常见滴虫性尿道炎、滴虫性膀胱炎等。本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或者通过内裤、洗浴、便具等间接传染。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是滴虫感染引起,滴虫多寄生于妇女阴道后穹隆部或尿道旁腺内,在男性则多寄生于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本病的致病原因为泌尿、生殖系统的毛滴虫感染,可通过不洁性行为直接感染以及使用公共浴池、卫生间、马桶圈等设备时间接感染。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造成阴道毛滴虫机会性感染。
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可使外阴局部温度与湿度增加,容易诱发滴虫感染。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分布遍及全世界,但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更为多见,主要是女性生殖系疾病,在集体生活中的妇女发病率高,常流行于性活动旺盛的人群中,是性传播疾病之一,常与淋病及非淋菌性宫颈炎、尿道炎同时存在。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范围内约有1.8亿滴虫病患者,大约1/5的性活跃期妇女在其一生中感染过阴道滴虫,多年来滴虫病常被认为是一种不严重或自限性传染病。
本病可通过性生活直接传染,也可通过接触被滴虫污染的内裤、游泳衣、浴巾、马桶圈、浴盆、未消毒彻底的诊疗器械间接传染。
由于中年女性阴道菌群改变和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滴虫。
本病具传染性,具有不洁性交史的人群容易患病。
免疫力比较低的患者易感染,出现滴虫病。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主要可以导致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精囊炎、外生殖器炎、肾盂肾炎等,尿道炎最为普遍,部分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阴部瘙痒、灼热感等。
女性患者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不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脓性,可伴异味。男性患者可出现尿道灼痒、尿痛、尿频、白色分泌物和血尿等。
前列腺液分泌可出现增多,尿终末时出现疼痛,还可伴有直肠下坠感、会阴部胀痛等,直肠指检显示前列腺软而大,精囊压痛明显。
滴虫上行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脓血尿。
男性主要症状为包皮、龟头溃疡,可有灼痛感,女性主要是外阴瘙痒。
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肾区持续性胀痛、周身不适和胃肠道反应等症状。
部分女性患者可出现性交痛。
孕妇发生泌尿生殖系滴虫病可发生胎膜早破,导致胎儿早产。
男性患者尿道内发生溃疡时,治愈后可造成尿路狭窄。
患者出现阴部瘙痒、疼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分泌物悬滴检查、分泌物涂片染色以及膀胱镜检查进行诊断,注意与急性肾盂肾炎、肾结核、淋菌性尿道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相鉴别。
患者出现外阴瘙痒、尿频、尿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可至泌尿外科就诊,此外,女性患者也可去妇科就诊,男性患者可去男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此次发病有无在其它医疗机构诊治过?
取阴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放在含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进行显微镜检查,发现活动滴虫即可确诊。
将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涂片后自然干燥,作亚甲蓝染色、革兰染色等检查,观察是否有滴虫。
通常可观察到后尿道、膀胱颈部、三角区有充血、红色小乳头状息肉样隆起,并黏附有一层菲薄的絮状物。
患者出现阴部瘙痒、尿频、尿痛等症状。
膀胱镜检查可观察到后尿道、膀胱颈部和三角区有充血、红色小乳头状息肉样隆起,并黏附有一层菲薄的絮状物。
分泌物显微镜检查见到活动的滴虫即可确诊。
患者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伴脓尿、患侧腰痛,但无阴道滴虫感染史,且起病急,症状明显,尿培养有致病菌株,涂片染色法找不到毛滴虫。
患者表现为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和脓尿,伴有低热,但肾结核病人常同时有肺结核病史,无浆液性或脓性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法找不到毛滴虫,尿沉渣涂片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起病早期亦有尿道口痒、红肿、刺痛,且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道内有稀薄的黏液性分泌物。但本病尿痛明显,尿道分泌物量多,并可逐渐演变为脓性分泌物,患者一般有不洁性交史,尿道分泌物或尿液中找不到滴虫,但可查到淋病双球菌。
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终末疼痛,下腹部、会阴部、睾丸胀痛,与滴虫病前列腺精囊炎症状相似。但病人无不洁性交史,无尿道分泌物或偶伴尿道外口滴白,直肠指检显示前列腺质较软,触痛明显。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脓、白细胞,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找不到滴虫,依此可加以鉴别。
急性膀胱炎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但起病急,症状明显,阴道或尿道少有分泌物,尿及分泌物涂片染色法找不到毛滴虫。
膀胱结核也表现为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和脓尿,但病人常同时有肾或肺结核病史,无浆液性或脓性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法找不到毛滴虫,且尿沉渣涂片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物理治疗,预后良好。
使用甲硝唑进行全身或者局部的抗感染治疗,治愈率可达95%~97%,是治疗泌尿生殖系滴虫病的的常用药物。
使用苯扎氯铵或硝酸银溶液冲洗尿道或膀胱,能够防止进一步感染。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可使用白头翁汤加上黄连解毒汤,再加上蛇床子,用水煎煮服,药渣可以用来外洗,具有消毒消炎的功效。
如果是膀胱炎并伴有息肉,可以使用硝酸银进行烧灼或者使用电灼的方法直接消除息肉。
患有滴虫性前列腺炎或者精囊炎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辅以前列腺按摩治疗。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注意在治疗结束后三天复查有无毛滴虫,连续三次阴性方可认为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能够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治疗结束后三天复查,此后连续三个月经周期,在月经净后再次复查。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主要是健康、均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患者应注意外阴清洁,规律运动,避免劳累,增强抵抗力,注意性生活卫生,消除诱因,避免反复感染。
使用棉质内裤,患者的毛巾、内裤等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洗、阳光暴晒。
注意清洁外阴,可每日使用温水坐浴。
注意性生活卫生,在疾病治愈以前避免进行性生活。
复诊时检查分泌物中或尿沉渣中是否还能找到毛滴虫。
需对性伴侣进行常规治疗,以预防女性重复感染。男性伴侣包皮过长者需要每天清洗,建议行包皮环切术。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为性传播疾病,免疫功能下降者易发,因此为预防其发生,应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自身卫生管理。
健康饮食,加强运动,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更换内裤,注意内裤宽松、透气。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及激素类药物。
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
如果伴侣患有泌尿生殖系滴虫病,在治愈之前避免与其进行性生活。
4286点赞
[1]沈铿,马丁.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77.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48.
[3]徐丛剑,华克勤.实用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92.
回复快